分享

“有趣”有用吗?如何让“有趣”成为你的竞争力?|有趣

 HAINABAICHIAN 2022-10-08 发布于陕西

本文字数6874,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有趣》

本书作者朱老丝,职场培训师,百万粉丝视频博主,麦肯锡前咨询顾问。“朱老丝”品牌创始人,“有趣”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拥有在泰国、英国和美国7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伦敦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后,回到中国进入麦肯锡成为咨询顾问,为世界500强和中国大型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随后多次创业,并在2018年创立培训公司,为腾讯、字节跳动、顺丰、滴滴等头部企业的员工讲授思维、沟通、情商、领导力等课程,并不断与企业探索更为有趣的知识传授方式。

“有趣”不等于滑稽,也不仅仅是幽默,而是一种深刻、多维又个性化的特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丰富表达,注入积极的能量,拉近与他人的关系,提升个人魅力,获得认可,同时深入认识并打开真实的自己。

作者在书中对“趣商”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从内在系统、认知、表达、行事4个层面出发,探究一个人如何变得有趣,手把手帮助读者打造“有趣”的个人名片。

01
有趣人的特点


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个人真有趣!“,“那个人太无趣了,我想和有趣的人做朋友!”作者在书中提到,当我们说一个人有趣时,这里的有趣是指我们自身的一种抽象的感觉或认知。

作者是一位线下培训师,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他的业务彻底停滞,于是作者开始了线上自媒体平台发布知识的视频。没想到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00多万网友关注了他,一年后,收获了超过200万网友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网友在作者的视频评论里屡屡提及“有趣”二字。

那么到底什么是有趣呢?作者在书中提到,有趣的人有4大特征,分别是:独特的视角、非常规的行为、幽默的表达和多面的合体。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独特的视角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

这是一位画家。我们姑且不谈他的画有多棒,以及其作品拍卖到百万元还是千万元的价格,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给自己的画取名字的。

他画了一只鹦鹉,这本身没什么特别,但他给这幅画取名为“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他画的一只母鸡,身边有个刚下的鸡蛋,他给这幅画取名为“生个蛋犯得上这么大喊大叫嘛”。

他画了只老鼠,取名为“我丑,我妈喜欢”。

真想知道,这些有趣的名字是怎么想出来的。

还是这位画家,在50多岁时,去考了驾照;年过80,仍然爱开敞篷跑车;83岁时,成为权威男性杂志《时尚先生》创刊以来最年长的封面人物;在90多岁时,他向他老婆提议想在死前开一场追悼会,原因是“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

他叫黄永玉,是中国著名画家。

他是个有趣的人。

这就是一个经典的独特视角的例子,我们如果给一只母亲和一个鸡蛋画取名字,会想到什么名字呢?可能是”母鸡下蛋“,也可能是”努力的母鸡“等等。但是黄永玉老师却不是,他拥有独特的视角,将这幅画命名为“生个蛋犯得上这么大喊大叫嘛”,以隐喻下蛋是母鸡的分内之事,用不着自吹自擂。

独特的视角为什么有趣?作者说,这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的认知好奇心。当某人抛出一个和我们关于某事物的视角不同的视角时,我们便会启动认知好奇心。具体地讲,认知好奇心通过三种驱动因素促使我们去关注或探索特定信息:

· 获得刺激或启发

· 消除不确定性

· 获取知识

而上面的案例,正是因为刺激和启发了我们,让我们停下来品味其中的含义,我们才会觉得他是有趣的。

2、非常规的行为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位演员,在一家餐厅吃饭,看到一位喝汤的先生,这位先生很有意思,他的胡子像牙刷毛一样整齐。每当那位先生用勺子盛热汤时,他的胡子都会微微颤一下,仿佛在紧张地说:“天啊,汤要来啦!”而当这位先生喝汤时,他的胡子会立刻上扬,紧贴着鼻子一动不动,仿佛又在说:“喂,我给你让路,你可千万别碰到我啊!”

这位演员,看到面前这个有趣的场景,差点被自己的汤呛到。后来这位演员就把他所看到的那抹胡子作为装扮,“移植”到自己的鼻子下面!在随后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扮演工人、流浪汉还是银行职员等角色,他都戴着那抹胡子,给世人呈现了无数有趣且经典的表演。

没错,这个人就是查理·卓别林,一位来自英国的演员、导演及编剧。而且反响特别好,除了胡子他还运用了很多其他有趣的方式,例如帽子跌落,突然跌倒等。

这种出其不意的行为,让观众大感有趣。这种非常规的行为,让大家觉得“很奇怪”,但又觉得很好笑。那么为什么非常规的行为会让我们觉得有趣呢?

作者说,这是因为,它引起我们的原始本能,激发了我们关注新奇事物的本能,触发了我们的多巴胺。我们在看到新奇事物时,大脑会自动分泌出多巴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能给人一种让人容易上瘾的愉悦感,或者说是快感更加适合。当非常规事物出现时,会让我们觉得:“哇,这件事情,好新奇,好有意思。”

3、幽默的表达

幽默感能够缓解紧张的气氛,促使大脑分泌出内啡肽和其他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会使人感到愉悦并减轻疼痛。幽默的表达让我们觉得一些人有趣,因为正是透过幽默,我们才得以窥见那种可以在荒谬和合理之间自如转换的珍贵的智慧与勇气。

比如,一位普通北京女孩,身高1米6,“略微”丰满,体重大概170斤,我们就称她为“微微”吧。有一次,微微的公司组织外出旅游,其中一个项目是体验坐马车。按照规定一辆马车需要坐满20个人才可以发车,但她坐的那辆马车当时只有19个人。因为还差一个人,司机迟迟不肯发车。当时正在车上的一位公司领导着急了,便和司机争执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抗愈演愈烈,眼看司机就要爆发了!就在这时,微微起身走了过去,笑着拍了拍司机的肩膀,又指了指自己说:

“哥,你看!我这体格,够不够两个人?”

本来想发脾气的司机瞄了微微一眼,扑哧一声笑了!全车的人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我都一个顶俩了,那咱们就走吧。”微微接着说。

后来,司机真的就痛痛快快地发车了!

为什么她的幽默能够化解冲突呢?一方面,她的幽默很荒谬——一个人怎么会等于两个人呢?这完全偏离了逻辑;另一方面,这份荒谬在她无畏的自嘲下(因为我胖所以我可以顶俩),又显得如此俏皮。

所以,语言诙谐幽默,可以抓住对方的注意力,让人获得一丝轻松。

4、多面的合体

多面的合体说的是,通过有深度和专业性的跨界特质让人更立体,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有趣是一个多维且深刻的定义。它不等于滑稽,也不仅仅是幽默,它既可以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或表达方式上,也可以融入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又或是体现在我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方式上。

有趣带给人们的可以是一种愉悦,可以是一种轻松,可以是一种认知上积极的触动,又或者是一种带有立体感的魅力。也就是说,有趣的人像是硬币的两面,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开表达自己。

比如,作者在创业做培训之前是,咨询顾问,顾问给人的印象是“专业””商务““严谨”,但是在他在视频里完全是另外一种画风,时而妖娆,时而卖萌,有时候把T恤套在头上扮演女老板,有时候抬起小拳拳学猫叫。这种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分裂感,让人觉得很有趣。

02
有趣是个系统


作者认为,有趣是一个“系数”,有趣的作用是对我们其他各项能力进行点缀、放大。有趣不仅仅是人作为个体的一种存在形式,它还是有益的,它对于我们的心理状态、表达、人际关系、个人魅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1、提升辨识度

我们一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靠着辨识度生存,并争取一些东西。如果同样是两种物品,人们更倾向于有特点和有意思的那个。

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黄永玉先生的画作,论作画水平,黄永玉先生的用笔以及形式美感虽属上乘,但真正让他在众多画家中独树一帜的是他对画作有趣的解读和诙谐的态度。

再比如,Rolf是一家专门生产玻璃制品(杯子、花瓶等)的制造商。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该公司聘请了一位新的市场总监。这位市场总监上任后,并没有下功夫去宣传杯子所使用的玻璃有多么结实、耐热,或者杯子的线条多么优美,而仅仅是在设计上做了个细微的改动:某款杯子上本来印有许多条小鱼,它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游,这位市场总监让设计师把其中一条鱼的方向改了一下,让它朝着和其他鱼相反的方向游。

就这么一个微小的改动居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杯子的销量直线上升,“逆流小鱼”这一有趣的设计让这款杯子在众多结实的、晶莹剔透的、线条优美的、带有小动物的杯子中脱颖而出,这便是有趣带来的辨识度。

2、强化能力印象

作者曾做过一个调研,即有趣与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只需要邀请两位朋友或同事来填写一份问卷。该调研并没有让研究对象邀请自己的伴侣或者最亲密的朋友参与,因为伴侣和亲密朋友对他们各方面太过熟悉,会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

这份问卷里的一部分问题是让研究对象的朋友或同事来评估研究对象的有趣程度(按1~5分打分),例如:“他/她不用讲笑话也可以很有趣”,“他/她的朋友会说他/她是个有趣的人”等。还有一些问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吸引力,比如:“我期望和他像朋友一样交谈”,“和他待在一起应该是愉悦的”等。

结果发现,这些人对研究对象的有趣程度的评分,与他们对其吸引力的评分呈强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是有趣的,那么这个人往往更有吸引力,别人会更喜欢与他交流或相处。作者认为,表达的风趣幽默更能让人觉得会沟通和协作。

03
如何成为有趣的人


我们已经了解了有趣的特点以及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成为有趣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到,成为有趣的人,需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去改变。内在层面包括:自我和认知;外在层面包括:表达和行为。

1、内在层面

内在层面,首先需要放下自我,而放下自我意味着敢于暴露真实的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真实的自己更真实、更普通的一面。而且能够暴露真实的自己说明,我们不会被外在的一些言行束缚住。

比如,你需要参加公司年会,老板说让你上台表演一个节目,如果你这个时候想:“万一我表演不好怎么办?”'如果我出了洋相怎么办?“等等。那么即便你是一个有趣的人,明明可以表演的很好,这个时候你的想法也会束缚你,让你不敢行动。

所以,只有真正深入角色,我们才能摆脱信念、价值观上的束缚,做到自然、洒脱,展现出那个角色有趣的一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当我们能够大胆的放开自己,暴力自己的缺点,让缺点与我们共存,让缺点成为有趣的基石,也未尝不可。

而想要变得有趣,我们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例如公司会议室、酒吧、朋友的婚礼、儿童游乐场等,灵活地在不同的身份之间切换,而不是让单一的身份禁锢我们。身份会操控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意愿、心态以及行为。

所以,作者说,放大自己的缺点会让我们更有趣。因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自己彻彻底底的接纳,只有接纳了,才可以把缺点当作一个皮球,任意“玩弄”。这种对缺点的接纳,体现了一种让我们羡慕的状态与勇气。

当然,无论是认识到缺点并非像我们想的那般负面,还是敢于放大缺点,这些都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我们的内心层面,让缺点可以与我们共存,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缺点是有趣的基石,而不是绊脚石。

其次,提升认知。有趣的人的认知,要么比其他人更广,了解其他人从未听闻的“新大陆”;要么比其他人更深,察觉到其他人没有留意的细节;要么针对同一个事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也就是说,不同的认知的叠加和组合,可以带来有趣。因为他们认知广、认知深、认识多面。

比如,做视频。我们知道,做视频也需要我们认知广度,为什么呢?你看,做视频需要做内容,比如你需要讲课、解答疑问、辅导等等。除了内容,还需要拍摄,剪辑,配音乐以及绘声绘色的表演。这就是认知广度,因为你又会拍视频,会剪辑还会表演。你的综合能力很强,这也拓宽了自己的认知广度。

那么怎么提升自己的认知广度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多阅读、多听别人讲、多观察、多经历。也就是,多积累经验,不断尝试,不断学习。

2、外在层面

那么外在层面包括什么呢?那就是表达和行为。

第一,表达。什么是表达?表达的有趣性来自4个要素:呈现的态度,表达的内容,进程的节奏,以及表达的角度。

首先,态度。许多有趣的表达中,都需要带着轻松态度的调侃。典型的调侃,就是自嘲。比如2018年,肯德基由于肯德基(KFC)新更换的物流供应商在运营方面的问题,其在全英国的连锁店一度缺少盐、番茄酱等调味料。更严重的是,这家以鸡肉起家并命名的餐饮连锁店,连鸡肉都没了。

全国各个店铺里都有无数客户抱怨:

“盐呢?”

“没番茄酱怎么吃薯条?”

“我要吃鸡翅!”

这也导致KFC不得不关闭了900多家连锁店,随后几天内关于KFC的负面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但是,KFC并没有选择补救形象,为自己说好话,而是选择直面尴尬。KFC做了一个大胆的广告——在各大主流报纸上刊登了一张其主打产品全家桶的照片,并在全家桶上印上了“FCK”,表示抱怨,而非其商标“KFC”。“FCK”下面的文字是:

对不起,

作为一家卖鸡肉的公司,我们没有鸡肉了,这太尴尬了。

这段广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各大媒体的关注点从负面问题,变为了这则带有自嘲色彩的广告,因为它太有趣啦。为什么能够自嘲的人会让我们有积极的感觉呢?那是因为他们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真实。他们没有试图伪装自己,而是选择坦白,并且是非常纯粹的坦白。

其次,内容。也就是需要在内容加一点点点缀,比如运用比喻的方式,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在歌曲《全身是劲》(All Shook Up)中用火山来比喻女人的嘴唇,莎士比亚把会被花言巧语哄骗的人比喻成太阳下的黄油,钱钟书在《围城》中把情欲比喻为按下去又会起来的不倒翁,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把人的官腔脸比喻成水牛的臀部等。

然后,节奏。节奏要有冲突和意外。

比如,艾伦·德詹尼丝作为主持人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开场是这样的:“欢迎来到奥斯卡!”随后她表情凝重地说道:“这几天对我们来讲非常的艰难……”

听到这里,台下的嘉宾以为接下来她要说关于世界和平或种族歧视等问题。

但紧接着她说道:“因为这几天这里下雨了。”

台下的嘉宾这才舒缓开刚刚绷紧的神经,并爆发出了轻松的笑声。这是她在9分钟的演说里第一次运用悬念与意外,类似这样的方法她在后面的时间里使用了二十余次。

冲突带来的悬念就好像是路上突如其来的一团迷雾,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前方到底是什么;意外则像是忽然出现的一个转弯,把我们带到了预料之外的风景中。

最后,表达的角度。就是以什么方式讲话,比如当描述一位小女孩在和爸爸撒娇时,那么就真的用小女孩的口气说话;当他们讲述一个酒鬼在马路上发飙时,也会像酒鬼那样胡言乱语。这就是表达的角度。也就是说,表达越是能够还原真实的场景、人物、情绪等,就会越有趣。

第二,行事风格。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是由若干元素构成,尽管有些不是物质性的存在,但等同于形质论中的质料。比如我们做一道菜的元素包括:食材、分量、烹饪方法、摆盘等;我们唱一首歌的元素包括:选曲、唱法、音调、伴奏、情绪等。这些元素可以多种形式进行组合,最终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歌曲演绎。

在行事方面,变有趣的一种方式就是:基于行事所需的元素,改变其中某些元素或元素的组合形式。

比如,演奏一首曲子,我们可以把这首曲子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变换音色——从常规琴弦的声音到金属感的声音。变换节奏风格——从古典乐到爵士乐的节奏。变换音高——在原来旋律的基础上,改变了部分音符的高低。音乐形式的变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进行混搭。也就是说,把不相关的事进行混搭,也会带来新鲜感。

比如,作者有一次,给一位私募基金公司高管做一对一辅导,对方是一位对自己要求很高,而且工作态度很严谨的女士,她希望能够提升演讲的感染力。辅导当天,作者来到她的办公室后,基于她描述的演讲场景,让她进行演练。同时,现场指导她在演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其中有一部分技巧是关于演讲时的音调(声音的高低)和音量(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及语速的快慢变化。

演练了几次后,她得到了一些改善,不过还不够明显,她的感染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后来,作者大脑中闪现出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在指挥时的画面,他挥舞着手臂,时而激昂,时而轻巧,时而飞快,时而悠缓,富有变化的音乐从他的指挥棒流淌出来。于是,作者冒出一个很随兴的想法:“你现在就是乐器,跟着我的指挥来演讲!”

随即,作者稍显夸张地摆出像指挥家的手势,来体现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并让她跟着我的手势来发音。她的兴致显然要比先前高得多,并且随着节奏的起伏,她更加投入,也更加放松。就这样,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带着笑意完成了演讲。在深夜的40层楼上,一个“冒牌指挥”,一个“纯人声乐器”,演奏出了“怪异”的音乐。

你看,在行事中,把本不相关的事物进行混搭,会带来一份新鲜感,因为这是人们没有见过或体会过的。正是因为混搭多了一层美妙的复杂度,它会调动我们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开启多一层的思考、多一份的投入,进而带来思想上的冲击与火花。

最后,作者总结说,有趣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巧妙的运用内在的丰富和扎实,外在的轻松和自然,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