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王山

 笑谈人生iavo6h 2022-10-0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冯王山(凤凰山)
齐魏收撰《魏书卷八十三上·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载:“冯熙(?至495),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
“……其北邙寺碑文,中书侍郎贾元寿之词,高祖频登北邙寺,亲读碑文,称为'佳作’。熙为州,因事取人子女为奴婢,有容色者,幸之为妾,有子女数十人,号为'贪纵’。后求入朝,授内都大官,太师如故”。
“……十九年,薨于代。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为制缌服。诏有司豫办凶仪,并开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凡所营送,皆公家为备。又敕代给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凶用。皇后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将葬赠假黄钺、侍中、都督十州诸军事、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加黄屋左纛,备九锡。前后部羽葆鼓吹,皆依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有司奏谥,诏曰:'可以威强恢远,曰'武奉’谥于公。’柩至洛七里涧,高祖服衰往迎,叩灵悲恸而拜焉。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主生二子:诞、修”。
《河南通志卷四十九·陵墓》:“冯熙墓,在府城南。熙,太师”。
乾隆十年(1745)刊本《重修洛阳县志卷三·山川》载:“冯熙墓,熙传云:'熙薨于代,文帝令其柩向伊洛,经七里涧,服缞往迎,葬日,送临墓所。’”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三·河南道三·河南府一》:“七里涧,陆机《洛阳记》云:'城东有桥,以跨七里涧。’”
元佚名撰、清徐松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刻本,元《河南县志卷二》(第122页):“七里涧,在马市东,与鹿苑相接,涧有石梁,即'旅人桥’也。《洛阳记》曰:'城东有桥,以跨七里涧。’”
清嘉庆版(1816年)《孟津县志卷三》载:“冯王庙在赵裕村,祀北魏洛州刺史冯熙,其墓在邙山之巅,洛阳界内”。此处所谓“赵裕村”,疑即今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东赵村,陆机所称的“七里涧”,当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东赵村附近。“其墓在邙山之巅,洛阳界内”,指何处?即今平乐镇凤凰山,至今凤凰山山上仍有冯熙庙、冯王冢遗存。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五十七》载:“凤凰山在雒城县北二里,山半有岩,路径陡峻,石壁峭立如屏”。
《孟津县志·文物编·名人墓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0页):“北魏冯熙墓……平乐乡上古村南,邙山高阜处称冯王山(谐音为'凤凰山’),上有冯王冢。在偃师县邙岭乡刘坡村曾发现一通唐碑,一端题'后魏洛州刺史侍中兼太师昌黎冯王新庙碑’。该碑为唐懿宗八年十一月九日,由冯熙的十二代孙玄规、玄贶等八人同立。刘坡村西距上古村仅1公里,'冯王新庙碑’证明上古村南的冯王冢当属可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孙思仿撰《河南通志·舆地志·山脉水系·山脉·崤山五》中载:“凤凰山,在洛阳县东北四十里,形如飞凤,故名。亦名'冯王山’,以后魏冯熙墓得名”。
《偃师县志卷二十八·文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11月版,第693页):“后魏冯熙墓,在邙岭刘坡村南凤凰山,俗为'冯王墓’。冯熙之父为北燕昭成帝冯弘。入魏后,其妹为有名的'文明太后’,女为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封昌黎王。曾为洛州刺史,是破坏'三体石经’的祸首”。
《偃师县志卷二十八·文物》(第698页):“唐昌黎冯王新庙碑,此碑是唐咸通八年(867年)十一月九日,冯玄德等人为其十二世祖、后魏昌黎王冯熙建新庙时立的……9个篆字,玄庆书。文共20行,满行33字。字为欧体,玄锡书丹。三人皆冯熙十二代孙,碑现存邙岭乡刘坡村村委会。碑文叙述了冯熙家世和任职等,但曲意美化,与史传不合”。
综上可知:冯王庙即“冯熙庙”,又名北邙寺,冯熙庙和冯熙墓均“在邙山之巅,洛阳界内”。即在今洛阳、偃师、孟津三地交界的凤凰山西北麓,冯熙庙、冯王冢至今犹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