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院书房|秦刚对话王志纲:从造城到造魂,跳出中国城市化的陷阱

 文明世界拼图 2022-10-08 发布于重庆

前言:十余年前,在俯瞰深圳高尔夫球场的东方玫瑰园王志纲书房,我与中国民间战略智库肇始者王志纲老师的对话,是拙作《城脉:为第五代城市筑魂》、《城计:从城市范例到全球标杆》的起源……

因为中国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因为住宅大盘开发的推动,两年来,城市运营是一个让市长和地产商们同时兴奋起来的话题。然而,自2001年CIHAF(中国住交会)首次提出城市运营概念至今,虽然在诸多城市崛起了住宅大盘或新兴园区,但尚没有哪一位市长或地产商可以以其实践对这个概念做出完整、系统的阐释。

2003年11月,第五届CIHAF(中国住交会)又一次把中国城市发展决策者与土地运营者的目光聚焦在深圳。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行业推动力的展会,CIHAF(中国住交会)的灵魂是什么?住交会为中国房地产业带来的难道只是一个火爆的交易场?CIHAF把市长们由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幕后推向前台。由此,城市取代大盘成为住交会永不褪色的主题,而城市的运营与竞赛正是CIHAF(中国住交会)之魂。

说到城市运营,王志纲工作室是个不得不说的名字。城市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王志纲既是发现者又是实践者。两年前,王志纲在大盘时代的浪尖急流勇退,婉拒了中信、奥园等公司的大盘运营案,专心给市长们当起了“教练”。两年来,他的城市经营五段论成了不少市长施政纲领的开场白。从西安曲江新城到绍兴东方威尼斯,从杭州天都城到西部成都,从香格里拉到四川甘孜,都可以见到王志纲及其工作室同人的身影。在深度介入中国城市运营之后,王志纲对中国城市时代的理解更深,视野也更广了。对于本届住交会的主题——城市竞争力与城市运营,王志纲有着怎样的理解?日前,城市文脉探究者秦刚来到王志纲工作室,与王志纲就城市运营的话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城市运营,主唱者是市长

秦刚:王老师,好久不见。刚刚在最新一期《南风窗》和《新周刊》看到你最近的身影。

很显然,你和工作室在成都、甘孜的出现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关注。除了获得你们的城市运营战略支持,这两个城市(地区)免费在中国最具影响的政经周刊和时尚刊物上做了一次精彩的亮相。但对于一个市长而言,运营城市不仅仅是在媒体上做宣传、在电视中上镜那么简单吧。从为大盘发展商做顾问到为市长们当“教练”,你和工作室为什么选择淡出热钱滚滚的地产圈?发展商和市长,城市运营的主唱者是谁?

王志纲:两年前,《大盘时代》使城市运营的话题热起来。许多大规模开发的房地产发展商也纷纷以城市运营商自居。媒体和业界以为我主张地产商走向城市运营的前台,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城市运营的指挥或主唱者只能是市长,他是制定“菜谱”的人,发展商只是某一道菜的“大厨”。市长和发展商要各就各位。本届住交会把会展的重点转为城市的营销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舞台,这代表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和中国城市化的共同方向。我们工作室谋求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思想策略,和市长们的思想碰撞、对话是我们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最佳途径。

城市运营,找城市的魂

秦刚:从楼盘到大盘,从大盘到城市,住交会在创新中转型。本届住交会更明确以城市和市长作为一个重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城市时代的来临?CIHAF应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志纲:住交会的策划组织者和主流媒体联盟一直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势之前。利用住交会和主流媒体联盟的平台,把城市和市长推向城市营销和城市运营的前台正逢其时。

两年前,《大盘时代》提出的城市运营观念是想引起城市发展的最高决策者——市长(书记)们对城市发展、定位、产业整合等系统工程的重视。我们工作室的兴奋点也在于此。虽然为碧桂园、星河湾、奥林匹克花园等大盘做过运营规划,给一些地产商朋友做过顾问,但王志纲工作室成为中国商业战略思想库的目标定位没有因为短期商业利益而改变。两年来,我们为上海、成都、西安、天津、杭州、绍兴、丽江、甘孜等十几个城市、地区做了较深层的城市运营,我本人还担任了成都等地的城市运营战略顾问。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就是要解决城市的魂、发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为城市运营服务。

住交会的策划者和主流媒体联盟对中国房地产和城市发展的把握是准确的,中国城市化和城市运营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住交会应该成为城市展现自己个性与魅力的舞台、城市与城市赶超角逐的赛场。住交会的策划与组织者意识到了城市化和城市运营在中国房地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深有同感。

运营166个百万人口城市

秦刚:五年前还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持悲观态度的国际著名趋势专家大前研一日前断言,中国在未来20年将成为全新形态的政治与经济实体,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中国都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成就恰恰是城市化的结果。

10年前,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还只有20个,而现在已经达到166个,声称将建设国际化都市的中国城市竟有数十个。有人说上海是中国的纽约,而深圳则是中国的芝加哥,你认为如何形成每个城市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城市运营涵盖哪些领域?

王志纲:城市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非凡,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在大城市以外的地区发展产业是很困难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正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原动力。

搞城市运营并非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发展。每个城市最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魂、自己的个性和魅力。CIHAF要帮助市长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者发现、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我们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机构。在我看来,这四个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目标不同,不重合,不冲突,这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二线城市的定位不够明确、不符合实际,盲目求大求全,城市运营失误很多。比如沈阳花了几十个亿搞的城市环线、立交桥不实用,成了花架子,二十个亿搞的大市场招商艰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带建设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城市运营绝不只是大兴土木、铺摊子上项目那么简单,它包括国土整治、建筑设计、产业机构设计等多个行业的资源信息整合。这门科学是一门新知识,需要市长们虚心学习,身体力行。CIHAF应该成为城市运营的讲坛和市长们充电的课堂。

城市运营的步骤是先确立城市定位,再完成产业要素的整合,制订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规划,最后是城市形象的塑造、推广。在我们不久前完成的大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策划中,成都的新策略形象是“西部之心、魅力成都,休闲胜地、人居天府——中国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围绕着这个城市形象和定位,市长和政府再去整合产业要素和空间布局。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例如深圳开拓创新包容多元的移民精神,上海开放时尚敢于超前的进取精神。我相信,CIHAF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展现自己时代精神和个性魅力的舞台。

作者介绍:

秦刚,绿色社区与文化园区生态构建者,国家高端智库专家,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房ICR学术院长;“小院”生态合伙人;潮星集团独董;雅颂城脉董事。

著有《城脉:为第五代城市筑魂》、《城计——从城市范例到全球标杆》、《微视窗里的全球眼》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