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第二招牌”的品牌,才更有未来

 许战海增长战略 2022-10-08 发布于北京
品牌竞争的本质并非品类捆绑,而是竞争势能,产品服务于竞争和品牌势能,大品牌并非只有招牌产品,独木难成林,因此品牌旗下产品要扮演不同竞争角色,形成产品矩阵。

IBM、苹果、英特尔等超级品牌,除了日常的营销之外,会从品牌整体视角思考产品竞争角色和品牌势能管理,在更长时间维度和更大空间维度上思考竞争。

一、任何品类捆绑品牌,

都应在恰当时机布局第二招牌

常胜品类不常有,品牌衰落很常见。不同的战略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品牌结果:品牌不能置身于现有竞争优势,而要从全局出发看待未来竞争,任何单一竞争优势都是不可能永恒的。
从时间维度,源源不断培养品牌下一个竞争优势,是品牌长青的基本法则。

因为,在动态竞争的世界里,竞争优势不断变化和迭代。任何行业中的头部品牌,都不可能死守单一竞争优势不放,都需要时刻保持竞争优势、与时俱进地维持品牌主流地位。

企业维持品牌长期主流化的关键在于,从产品、技术、人群、渠道等要素中布局积极进攻动作,创造品牌成长机会。当企业所处市场发生变化时,只有少数企业能将老业务快速淘汰出局。

大多数企业面对竞争环境变化时,往往会选择保护更有感情的老业务,放弃充满未知风险的新兴业务,这是一种“品类领先偏好”的传统战略选择。
品牌果断放弃老业务,或许会遭遇阵痛,企业主动打破品牌被品类捆绑的局限性,虽然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至少会协助品牌融入新竞争环境。优势干不过趋势,当企业遇到新生事物冲击时,越是处于保护姿态,后期越是容易遭遇万劫不复。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就是典型代表。

1941—2005年以前,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代名词。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了全球第一款无线移动电话,此后在整个模拟通信时代,它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手机制造商和顶级无线设备提供商。

在模拟手机时代,摩托罗拉占据了将近100%的市场份额。模拟手机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第一招牌”,然而在茁壮向上的增长背后,蕴藏着危机,这也是中国当下很多风头正盛的品牌一样:只要我跑的够快,问题就追不上我,必经“增长有掩盖企业问题的神奇功效”。

事实上,早在摩托罗拉研发模拟通信系统之时,就已了解数字通信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与诺基亚等手机厂商早早布局数字通信不同,摩托罗拉虽然拥有市场的绝对优势,却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老大哥”——模拟手机的更新换代上。

相较于兵强马壮的老大哥,新兴的“数字手机”只是个羸弱的小弟,虽然它代表未来,但并未得到摩托罗拉内部的足够重视。因为如果将资源投入数字手机,便意味着要将原有的基站全部更换,将严重影响模拟手机的销售。

出于对品类的保护性思维,只能让已经存在的数字手机部门做出牺牲。正是这种企业内部的夜郎自大,让摩托罗拉将机会拱手让给了后来的数字手机新晋者诺基亚。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均采用了GSM标准,1996年,数字技术对模拟技术实现了全面替代。此时,摩托罗拉才将自己的GSM 数字电话投入市场,比其他欧洲厂商整整晚了4年。 2000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3%,诺基亚则增至31%。

此后数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5%左右。2008年,摩托罗拉净亏损额高达41.6亿美元,手机部门是亏损重灾区,经营性亏损高达22亿美元。故事的结局是,2011年摩托罗拉将移动业务作价125亿美元打包卖给谷歌。

作为品类迭代的典型案例,有着83年历史的摩托罗拉至此落下帷幕,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品类迭代的困扰,不仅是曾经模拟手机领导者摩托罗拉。在数字手机时代加冕为王的诺基亚,同样被智能手机拉下神坛。

回顾90年代末到2010年,摩托罗拉、诺基亚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王者,每年往市场中投入新款的频率远高于当今智能手机。或许两大品牌默契的认为:只要我新品推的够快,消费者就注意不到智能手机,堪称现实版的“掩耳盗铃”。这是后话。
品牌在任何阶段都要保持对趋势性产品、技术的敏锐洞察力,真正的强者品牌,在任何阶段都要积极布局第二招牌,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二、第一招牌让品牌立足,

第二招牌让品牌长青

品类迭代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每一次大规模都淘汰旧的技术、生产体系,建立起新的品牌竞争秩序。按键手机倒下,成就了iPhone、三星、华为、小米、魅族、OPPO、传音等新势力,摧残了摩托罗拉、爱立信、黑莓、联想、诺基亚等老大哥。
市场发生的品类迭代,对于品牌增长有何启示?当企业的第一招牌到达极限点时,能不能与市场一样,启动第二招牌?当第二招牌和第一招牌之间发生资源倾斜问题时,企业能否像今麦郎支持凉白开、苹果支持手机、洽洽支持坚果一样,坚决地支持第二招牌?

企业如果要保持品牌在竞争环境的主流化地位,通常有两种方法:挖掘第一招牌竞争优势,转移到第二招牌;在主品牌强大的基础上,利用母品牌打造第二招牌。

第一种方式类似IBM的品牌进化。IBM进化的110年里,数次濒临破产又成功站起来。最初的制表机建立竞争优势,用新的技术和产品维护“计算机领域技术领先”地位,制表机是其IBM的第一招牌,再到压印机、考勤机、会计计算机、插接板、603乘法器、个人计算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
IBM的每一次的变革,都能最大程度利用好过去母品牌建立的竞争优势,直接应用到下一个赛道,蜕变虽然是痛苦的,但它都能让企业在频临倒闭的紧要关头获得重生。

第二种方式类似苹果,在母品牌强大的基础上,直接打造随身听为苹果的第二招牌,再到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耳机,以及未来的电动汽车、智能家居。

比尔盖茨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样深刻的忧患意识,才使得他们在荆棘丛生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第一招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持续不断打造第二招牌,就是对母品牌认知连续性的刷新,中国很多品牌在未来并非消失于品类竞争,而是缺乏第二招牌。

熊彼特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你也绝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这句话几乎可以作为创新的广告语。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只有将“马车经济”变为“火车经济”,才能带来经济的本质性增长。
品牌要做品类的主人,就是这样的道理。品牌驱动品类发展,不断打破品类局限,在每个时代都能保持在竞争的主流化地位,而非被品类左右生死。

苹果挪用PC机7500万预算,投放到随身听,不仅随身听创造了销售奇迹,还拉动了PC机的“指数级增长”。对于大部分头部品牌来说,战略性增长机会,只能源于第二招牌。

雀巢在婴幼儿食品、乳制品之外不断地成功打造“第二招牌”,助力雀巢不断地实现跨越“高增长”。中国很多的消费者知道雀巢咖啡却不知道雀巢奶粉,实际上雀巢在瓶装水、乳业、巧克力、奶粉等高度竞争的领域均启用主品牌护航,类似案例还有很多。

品类增长一定会有局限,但是品牌增长一旦利用好第二招牌,就如同给品牌装上了N级助推器。

三、第二招牌的战略价值,

远大于产品本身

企业要敢于面对过气业务和过气产品,当过气A产品和新兴B产品遭遇资源冲突时,企业要毫不犹豫地把资源投向B产品,大胆“迭代”过气A产品,切不可再将资源倾注到A产品。

香飘飘绕地球三圈后,再绕300圈的意义是什么?满世界传播“领导者、遥遥领先、高端、专家、XX青睐者”又有什么用?九牧王“男裤专家”能解决什么问题?
腾讯的起家业务是PC的QQ,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又打造了现象级第二招牌微信。QQ和微信同为即时通信产品,今天的腾讯,基于QQ打造腾讯家族。

QQ成功之后,腾讯把大量的资源、人才、资金、注意力,放到了第二招牌上,这才有了现在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腾讯帝国,由此改变了大部分国民的日常沟通方式。

阿里巴巴兴起于ToB业务,甚至将此块业务单拆赴香港上市。此后,阿里巴巴打造第二招牌——ToC的淘宝、第三招牌支付宝、第四招牌天猫商城、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集团 、菜鸟网络......

品牌越是守着单一品类,难以踏上第二招牌之旅。福斯特在《创新:进攻者的优势》 一书中将“能够跨越自我、长期在竞争中保持主流地位的品牌”称为“不死鸟”。他认为要想成为“不死鸟”,就要学会“攻击自己”。
主品牌领先战略,就是新定位理论与老定位最大的不同。雀巢一直在强化自己的主品牌,主品牌logo从1875年至今随着时代的更迭经过了不断的升级,但是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微软公司很早犯过“用新品牌代表新品类”的错误,然而没有产生多子多福的成果,后来,微软所有子品类的品牌形象全都改为Windows,给后来所有的产品都冠以Windows系列的名头。不仅没有让新品类衰弱,反而借势微软的强大影响力快速霸榜新市场。

雀巢一直在强化主品牌。上世纪30年代开始,雀巢充分利用奶粉、炼乳等招牌产品建立的竞争优势,转移并应用到乳品之外的市场份,什么都可以拿来“雀巢一下”。今天雀巢的成就,得益于通过实施强化主品牌份额化竞争战略,在乳品之外实现了多元跨越。
过度固守单一品类,被单一品类捆绑,主品牌就一定会老化、钝化,人群、产品和品牌影深陷内卷竞争。在时代竞争的长河中,持续打造第二招牌,壮大企业主品牌,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新时代,要用新定位理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