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楼梦》中一号美人,最后却嫁给了贾雨村,开篇已给出暗示!薛宝钗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身为皇商之女的宝钗,自小读书识字,亦"杂学旁收",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曹雪芹本人的精辟的见解,几乎都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 薛宝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宝钗是绝对有理由成为许多人倾慕的对象的:她的美貌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红楼梦》中一号美人;她的才华比起黛玉的仅仅表现在诗词上的“仙才”来说,宝钗可谓“全才”,她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在人情练达方面,宝钗更是有惊人的表现——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除了宝玉、紫娟等少数只重感情不讲实际的人以外,竟没有希望黛玉胜出的。 在大观园清丽温馨的抒情天地里,林潇湘薛蘅芜,各以其风流蕴藉的资质才情悄然伫立于千红万艳之极致;融袅娜飘逸与含蓄温柔为一体的“兼美”意象的设计,使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蘅芜君,在这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里,成为石兄深深追忆的倩影之一。 离开钗黛优劣的话题来审视单个形象,这一性格的复杂深曲程度会令我们叹惋不已;因传统文化因素的矛盾性与兼容性之浸染而显示的气质的丰厚内蕴,更使我们惊赞莫名,从而沉迷于天光云影共相徘徊的感觉之中。 在薛宝钗的生存策略中,“浑然不觉”是一种手法,此外尚有杨妃戏蝶、机带双敲、讽和螃蟹咏、兰言解痴癖、小惠全大体、脱身避嫌隙等等一大串精彩节目。 宝姐姐平日里寡言罕语,自云守拙,但在关键时刻却动如脱兔,一出口总能收到可观的利益和动人的效果。 虽说是个闺阁少女,但其世故之深,绝不下于贾雨村式的须眉官僚。 在论诗时,她认为“只要立意清新,措辞就不俗”(三十七回),主张“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她还赞扬王安石和欧阳永叔的《咏昭君诗》是“各出己见不与人同”(六十四回)。 这些艺术见解,有着尚清新、主独创,反对形式主义和公式主义的意味,列入“句句不离孔孟之道”,也是没有根据的。 薛宝钗是聪明的女孩,她从不与林黛玉争那块顽玉,读者看不到惊心动魄的爱情争夺战实况转播。因为宝钗从来不跟黛玉明争,向来都知退让,甚至很懂得收服黛玉的心,最后连黛玉都忏悔自己太多心,认她为知己。在爱情方面都那么识大体、明事理,像薛宝钗的这样的懂事实在少见。 但现代社会,为爱两败俱伤的戏码经常上演,两男争一女时的打大出手,两女争一男时的破口大骂,完全不再顾及素质与形象,有时甚至弄得你伤我亡,在爱的面前,我们也应该学学薛宝钗的圆滑退让,这时的圆滑所体现的就是一个人高尚的人格与修养。 宝钗并非是一个生趣枯槁内心枯索的人。这一点十分要紧。并不是屋子雪洞一般,她就是个佛爷菩萨,“小王夫人”。今天生活周围,我也每见不爱布置屋子、不爱养小宠物之人,未必便是不热爱生活、萧索无趣之人。 第二十七回,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如此生机盎然,童心可感,可见女夫子亦有女儿时,女夫子正是女儿心。 但是宝钗也不是从来都不会发火的,第三十回当宝玉说道:“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这时,从来不发脾气的宝钗却大怒,而且红着脸冷笑着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做得杨国忠的。”杨贵妃在历史上名声是不怎么好的,而在那个时候,人们对名声的维护是非常坚定的,所以宝钗也不是一个永远不会发火的人。 贾母虽然是宝黛婚姻的支持者,但是对于金玉良缘的女主角宝钗也是非常欣赏的,贾母是喜欢薛宝钗的“不争”。 尤其是薛宝钗面对她唯一的外孙女林黛玉的冷嘲热讽时的表现,虽然贾母知道那是有原因的,但如果薛宝钗也来个较真的话,贾母也是很为难的,毕竟薛姨妈也是客,还有王夫人的面子,因此,薛宝钗的“忍让”是很得贾母欣赏的。 可是薛宝钗这个红楼梦中的第一美女,最后却嫁给了贾雨村,并且在开篇已给出暗示。贾雨村在《红楼梦》一书中,是出现最早的人物,也是坚持到全书结局的人物。 贾雨村,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在红楼梦中他的评价是不怎么好的,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描述贾雨村的形象的时候,作者经常想要表现出一个才华出众,相貌堂堂的人物,以前总是想不明白是为什么,原来在作者这样描述的背后是有深意的。在最后薛宝钗,竟然嫁给了贾雨村。 为什么这么说呢?贾雨村最后娶了薛宝钗,根据分别在于贾雨村题的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与薛宝钗作的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诗意上来说,两个人在精神上起码是在一个相通的,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 而且前者有着很强的隐喻,一个“钗”字暗示着薛宝钗,而贾雨村的字,正好是“时飞”二字,妆奁暗示的是宝钗的嫁妆,合起来的意思,当是薛宝钗在等待贾雨村的迎娶。 这一句诗,也就成了薛宝钗与贾雨村关系的最大暗示;而且薛宝钗和贾雨村一样,有着共同的价值观,都想利用他人,平步青云,因此而容易走到一起。 所以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有可能是,宝钗先嫁给了宝玉,但是宝玉因为黛玉的去世心灰意冷最后出家,这个时候孤寡的宝钗遇到了贾雨村,在共同的价值观的联系下,宝钗嫁给了贾雨村。其实这个结果,在红楼梦开篇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暗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