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天夜游图》:苏东坡及其好基友的“夜生活”

 中学生读写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题目:承天夜游图

作者:(清)任伯年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1958年印制


各位好,我是语文课代表,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古画《承天夜游图》,温习老课文《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实在是太妙了,全文仅仅85个字,却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一字万金,照耀千古,这种文章,也许只有苏轼能写出来吧。
喜欢文中那个“闲”字,喜欢苏轼营造的那种“闲境”,喜欢苏轼和张怀民两个“闲人”,喜欢苏轼及其“男友”月下赏景的“闲适”。一篇短文,各样滋味,百感交集,种种慨叹,都融在那无边的月色中了。

01

叙事简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农历十月十二日,天已经开始冷了,如果是夏夜,这时候睡不着很正常;但这是初冬,不是赏月的季节。此时此刻,大多数人已经入睡了,苏轼也“解衣欲睡”,可是,“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其实,此时此刻,不应是“欣然出行”,而应该“欣然做梦”才是。躺下了,再起身,说是欣然,未必欣然。

但苏轼就是苏轼,虽然因为贬谪,心里确实常有落寞的,可是,每当遇到美的事物,他又能从中寻得诗意,让自己暂且摆脱落寞之情。所以,这里的“欣然”,也可以算是苏轼此时此刻的真实心境。那些落寞,都被这月色洗去了。

可是,谁能陪自己一起在初冬之夜欣赏月色呢?家人可以,仆人也当然可以,可是,一方面他们只是作陪,不能让自己也乐在其中;另一方面,即使他们学会了欣赏月色,也很难理解苏轼这种“落寞中的欣然”心态。

所以,苏轼想到了住在不远处的张怀民。张怀民也是被贬到这里的,他该不会入睡吧?他该也喜欢这清凉的月色吧?他该也想用着月色排遣忧伤吧?


果然,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同样没有入睡。在静谧的深夜里,在迷人的月色中,两个大男人,两个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大男人,“相与步于中庭”,他们即将见到一幅最美的月景,留下一篇灿烂的文章。

02

写景清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接着,苏轼描写了眼前景观,写景仅仅18个字,却勾勒出一幅绝美景色,超越了文学史上所有的月色。

两人头上是空明如水的月亮,月亮洒着温婉细腻的月光,月光如流水泻在庭院,庭院如积水倒映出竹柏的影子,影子如水中摇动的藻荇;抬头看去,是皎洁明亮的月亮,是浩瀚苍茫的天空,是邈无天际的宇宙……

谁还再能用18个字,写出这样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梦如幻的画面?

景色唯美,却并不依靠瑰丽的语言来传达,而是通过简单的勾勒,就将富有诗意的画面尽收眼底。苏轼似乎随意道来,却如行云流水,如果换一个蹩脚的作家来写,看到这种情景不知要手忙脚乱写出多少字来!

03

抒情含蓄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是文章的第三层,从描写景物转入议论。

宇宙浩渺,山川广大,哪里都能看到月色,哪里都有松竹柏杉,可是,像

俺俩这样,半夜一起睡不着,相互陪着看月色,不说话,就这么站着,也感觉心里美美的,恐怕再也找不到另外两个这样的“好基友”了吧?

苏轼一生,仕途之路沉沉浮浮,一路做官,一路被贬,可是,他从不因为自己的遭际就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因为生活的苦痛就排斥精神的享受。“江山秋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就叫风淡云轻,这就叫宠辱不惊,这就叫进退自如。

怀民兄弟啊,谢谢你,谢谢你陪我冒着嫩寒赏月,我们同样被贬,我们惺惺相惜,我们自得其乐,那些贬我们的人,此时在做什么呢?也许正在陪着高官喝酒吧?喝醉了还得挺着,疲惫了也要装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言不由衷的事,哪里有闲心来赏月啊!

月亮啊,谢谢你,谢谢你不管不顾世上的苦难,照样每天洒下清辉,让我这些“闲人”成为了你的主人。我们是“闲者”,这“闲”中既有不安于现状的苦闷,也有安于现状的淡泊豁达,没人懂我,我也不落寞,更何况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懂我呢?

你看,在遭受贬谪后,苏轼依然能够忘却所有的失意,用赤子之心为自己营造了一片没有畏惧的天空。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欣赏着世间之美景、美色、美食。

这篇短文,犹如一杯温润的红酒,当我们伤感失意的时候,轻啜几口,就可以忘却忧伤。我们无法看到苏轼的痛苦是什么,他用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失意变成了欢乐。

明人王直《题赤壁图后》曾这样评论评论苏东坡:“先生虽为所困,然胸次悠然,无适而非乐,其清忠直节,自足以映照千古,不特诗文至美也。”是的,让我们对先生念念不忘的,不仅是他的诗文,更是他的人格。


公众号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