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修与实修

 新用户0850X3IQ 2022-10-09 发布于广东

有一个多月没更了,这段时间确实很忙。最近我的生活像极了一个相框。早晚忙家里是红木框架,镶嵌在里面的是上班与工作。

娃一开学,就把婆婆送回家了,我一边上班,一边亲自带娃照顾家里,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喜欢让自己忙忙碌碌的,节奏紧凑,不管忙点什么都可以。而一闲下来,我就会越来越不想动,期望更闲适。

最初的两周,真的是手忙脚乱。在国庆放假前,我感觉自己已经要累病了。好在有国庆长假的缓冲,当然,假期我也没闲着,若不是后面有天被居家监测了,我可能还不会停止带娃拜访亲友的脚步。

有某些时刻,觉得自己很难,快挺不住了。可一想,如果让我选择任何一种状态,我都不愿意,比如A,只工作不忙家务,B只带娃不工作,我还是选C,另一种状态。宁愿自己和娃都承受得多一点,不想更少一点。

正是在这种最忙乱的时间,我开启了公司的读书会。那么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我这个发起人,至少得抽时间读书。我试过,晚上安置好孩子睡觉,做完家务往往都到十一点半以后了。坚持睡前12点之前读一会。最近发现,中午休息时读半个小时也不错,以前是用这个饭后半个小时散步,然后再午睡半小时。

或许还有更优的方案值得我去探索。偶尔,我会想,干嘛非要让自己这么累。这些年好像一直都是一种给自己找事情不得闲的状态。某个瞬间,我想起一个画面来,一群大悲寺的僧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行走在泥泞不堪的路途的情形。人不一定都得选择苦修的方式,但是有的人却适合。我相信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那些在坚持苦修的人,我想他们一定有乐——苦中获得的乐。

有时,送完俩娃,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回家路上,看到那些送完娃的阿姨们一身轻松,有瞬间的羡慕。但一想过去我不也过过这样的日子吗?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因为习以为常。不品尝苦,可能是很难体会乐的。闲适的日子,还是留着老年的时候,好好去品味吧。

也想用实践告诉孩子一个道理,要想享受甜与乐,要先学会品尝苦。或许有人认为,被大量家务占用去的时间,看上去似乎价值不大。可想想世上很多的事,都与西西弗斯推石头类似。即使没有了家务活,也会有其他的事情,来让我推磨。做家务,却是最简单最接地气,最能跟自己能量场域接近的方式。

做家务也是一种实修。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无影无踪的,都是”空”,但人依然要不懈地做这些事情,因为对自己心性的磨炼却是实在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想通了这一点,不论做什么,需要我承担什么事情,我都能欣然接受。

说到”空”,”定数”,曾觉得那是消极词汇,让人感觉无望。然而,从另一个视角去接近和了解”空”与”定数”,反而能更加积极去面对。这跟《易经》的”一阴一阳”是一个道理。

实修与苦修,哪怕能证误多一点点,心就轻松自由许多,所以这不算是苦修,最终仍是乐修。

现在我要修的最要紧功课是,在忙碌中不急不躁,保持心平气和。家庭,职场,红尘处处是修炼场,何须遁世隐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