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石头——赏石的精神底线

 二闲居 2022-10-09 发布于福建

人类最早的敬畏来源于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来源于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中的奇异星光、喷薄日出、绚烂晚霞、幽静圆月、巍峨山峦、奔腾河流、茫茫旷野、漫天风声,无穷无尽的迷恋、惊恐与猜测。

图片

最早的敬畏是美丽的、是原始巫术的、是原始宗教的,是出于一种无知;尔后的敬畏是属于民俗的、哲学的、科学范畴的,是出于一种有知,这里的有知是指已知——感知——认知——悟知的渐进过程。

图片

从敬畏大自然到敬畏石头,中国是最早把石头中的精华——奇石,当作美石、当作自然艺术观赏品来观赏的国度;中国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篇》,就有关于泰山山谷中产怪石,并有将怪石列为贡品之记载。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一批“癖石者”,这是后来历代赏石家真正的祖师。

图片

癖石者,其实就是爱石者、敬石者、敬畏石头者。这里的“敬畏”的“敬”字是“尊重、敬意”之义,这里的“畏”字是先“怕”后“敬佩”的意思,如“后生可畏”。敬畏石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赏石生活中的情感生存底线,是我们赏石文化中的精神之源。

图片

回顾中国赏石史,古代赏石家对敬畏石头最通俗、清晰、明了的注解就是把奇石称之为“供石”。此处“供石”两字,又有两种解释:其一先是动宾结构,把“供”字当作动词,“供”的词义是向神佛或死者奉献(石头)祭器;其二是名词,“供石”又可以说是“奇石”的另一个“字”与“号”,就像古代文人有姓有名又有字又有号一样,“供石”原始的词义,又可能是指古代癖石者、赏石家向其敬畏崇拜的山神供奉的祭品。

图片

以上对“供石”两字的诠释,属于笔者个人的感悟。从古代中国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供石”,日本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水石”,韩国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寿石”,东南亚及台湾地区的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雅石”、“文石”等,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各地区间赏石文化之差异。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供石”,隐匿着悠久、浓厚的中国传统的赏石文化底蕴,即“供石”两字点出了赏石文化之出发点:赏石者,先是供石者、敬石者、敬畏石头者、石头崇拜者,其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赏石家,成为真正理解赏石文化真谛的赏石鉴赏艺术家。

图片

“供石”之“供”字是赏石活动中最正统的赏石文化行为,蕴含着种种原始的宗教信仰、深奥的哲学冥想……崇敬大自然,敬拜山神,敬畏石头,“供石”两字其卷伏着的文化含量,远远超过追求水韵的“水石”,追求长寿的“寿石”,追求雅趣的“雅石”,追求文气的“文石”的词义。“供石”两字道出了世界赏石文化之源在古代中国,首先源于原始宗教仪式,赏石文化的本源就是敬畏石头的心理活动,敬畏石头的文化行为,敬畏石头的信仰崇拜。
图片

赏石,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追溯其起源,离不开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因为敬畏燃烧的太阳、敬畏明净的月亮,敬畏被想象成天圆地方的地球,敬畏连绵的山峦,敬畏奔腾的河流,敬畏辽阔的原野,人类社会才有了约定俗成的热爱、保护大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伸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敬畏威严的帝王,敬畏逐渐制定的宗法制度(后繁衍出法律),敬畏无为而治的道家哲学,敬畏和谐中庸的儒家学说,敬畏慈悲感怀的佛家之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