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走点弯路--活性炭入行壁垒 你了解吗

 DT_Carbontech 2022-10-09 发布于浙江

活性炭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多孔碳材料,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活性炭的内部有很多孔隙,每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到500-1700平方米,正是这种独特的多孔结构,使得活性炭具有优异性能,其应用也非常广泛,包括食品饮料、水处理、化工冶炼、医药等。

我国活性炭行业格局呈现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市场分化特点。当前我国从事活性炭生产及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企业达300余家,但产能达万吨以上的仍占少数,大部分企业仅能生产中低端活性炭,使得市场分化为中低端和高端市场。进入活性炭行业的壁垒包括诸多方面,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

资质壁垒

活性炭下游主要涉及的领域多为处于监管或存在准入门槛的行业,代表性的领域为食品饮料、上水处理、生物医药等,由于涉及饮水、食品卫生安全,这些领域应用的活性炭生产必须具备相应的准入资质,并符合相应的饮水、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规范。准入资质对于外来进入者是一种进入壁垒,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及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资质审核标准也会日趋严格,外来进入者取得这些“硬性”资质的难度会逐渐变大。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其专业应用领域的业务不断升级,下游客户对于活性炭企业的技术实力、项目运作能力等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虽然当前整个行业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但在细分行业形成相应的业务规范及标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而在细分领域逐渐形成行业自发的业务资质,这也是一种行业壁垒。

技术和人才壁垒

当前活性炭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正处在行业加剧整合和企业兼并的风口,产能小、技术水平低,只能生产初级产品的活性炭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要么退出行业,要么成为被领先企业整合的对象。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产能及渠道,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不同企业由于其涉足应用领域不同,活性炭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应用领域的活性炭产品所涉及的设备、人员、工艺等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专用活性炭的生产及使用均要求生产企业积累对应下游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并且针对应用领域的不断变化不断研发并改进产品,那些研发实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此外,随着活性炭企业在其应用领域业务的不断深化,活性炭企业在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及业务模式升级,逐步“高精尖”的技术门槛与“对接专业应用领域”的复合人才储备形成了活性炭行业的重要进入壁垒,外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进入专业性越来越高的活性炭行业所需的技术及人才储备。

原材料供应壁垒

活性炭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在木质活性炭的生产中,林产“三剩物”即在林业采伐、制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同时也是替代燃煤节约成本的重要燃料;在煤质活性炭生产中,无烟煤及煤焦油是主要的原材料。原材料稳定的供应是实现活性炭生产连续化、稳定化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生产规模较大、主要应用连续化生产线的活性炭企业而言。由于林产品及原煤的有效经济半径较小,木质活性炭生产企业一般必须贴近森林资源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或是贴近重要的原材料集散地和加工区,以便以合理的成本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由于原材料品质对活性炭产品品质影响较大,活性炭生产企业还需要在长期的采购积累中建立起一批稳定的供应商和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这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要打破目前的供应格局,建立自己的供应体系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原材料供应渠道也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资金及规模壁垒

活性炭行业属于林产化工或煤化工行业,虽然相对于其他化工行业来说投资规模较小,但仍具有化工行业普遍具有的规模经济效益特征。从产品结构来看,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因此产能规模是重要的竞争要素;而对于高端产品来说,由于其应用领域千差万别,行业并无通用设备及生产线,生产企业须根据自身技术及工艺特点购置专用的生产设备并配备专业人员。因此不论从产能还是生产要素来讲,足够体量的企业规模及充足的资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大部分企业产能小、技术实力弱,在中低端产品市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又无力投入技术研发和新型设备购置,无法进入高端市场,此外随着主管部门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及质量控制标准日趋严格,活性炭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提高,需要投入资金对生产线、工艺等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于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