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资本介入乡村开发的思考建议

 快乐英平 2022-10-09 发布于江苏

为稳住农业农村的投资增长势头提升投资者对于乡村发展信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于4月19日又双叒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再度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毕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此外国际形势下两大世界粮仓略有摩擦,导致A股农业种植板块再度走强,做实乡村农业发展的稳定前景,是时候抓紧机遇追高买(jie)入(pan)。

然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多数是有风险的,要么享受先行红利,要么成为牺牲先驱,就目前形势来看可能后者仍是主流。那么社会资本如何判断乡村振兴开发项目是否靠谱?笔者认为要重点看项目外部环境条件、内部逻辑梳理,以及与多方权责利害博弈能否寻求出的平衡点。(当然看准了也不一定成)。

1、 区位区域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地区的没落和凋敝是必然趋势。所以现阶段的乡村振兴还是靠局部振兴,区位优势地区的先行开发振兴。对于社会资本来说,不管片区综合开发,还是对于一二三产业开发,自然区位优势和人文区位优势永远是考虑项目开发的基础。目前,部分投资机构对于区县投资项目已有自身准入标准,如区县GDP必须超过3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必须超过20亿元等,区域经济条件也是社会资本判断区县乡村振兴开发项目的重要因素,毕竟政府有钱可能兜底。
2、 优质资源依托
优质独特资源基础是开发的前提。在这个充满内卷的时代区域内同质化资源还需要好的切入点能打出自己特色。只有能立足于市场趋势、能依托于优质资源、能融入其特色创意、能设计出热门产品的项目,才是值得跟进和投入开发的好项目。
3、地方政策创新
地方政策的创新是社会资本导入乡村振兴的助燃剂。除了各个地方平台砸钱砸出来的少量展露出的乡村振兴示范,鲜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样板。除了国家战略政策的支持,还更需要地方政府灵活的、因地制宜的小政策和微创新,否则,任何板式、不起眼的条框都可能不经意间熄灭准备燎起的星星之火。
4、开发策划先行
社会资本介入乡村振兴前,需要系统研究和梳理乡村振兴总体开发的推进思路,通过乡村振兴评价系统全方位考虑、多维度整合、针对性策划,全面分析社会资本介入的可行性方案,并根据开发建设主体需求,联合多方共同设计一套专属的投、融、建、运一体化开发模式,才能有效并迅速推动目标项目的落位和建设。虽然很难但恰好我们擅长。
5、敢与地方博弈
要勇于和保守的地方博弈,没有博弈能力的不建议尝试,也要在激进的地方面前保持理智,守住政策底线。产权分割、自主转让的限制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价值瓶颈。产业业态、自持比例、规划形态控制是政府控制项目风险的三大法宝。如何在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与维护政策底线之间寻求平衡,是与地方博弈的关键。
6、慎与集体合股
目前很多试点地区采用的是政府引导、集体土地作价入股方式,貌似恰好能解决复杂的三农问题,但规模大了也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股份合作讲究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但部分村民打着弱势群体旗号耍赖卖账,保底得分红、风险我不担的情况,违背市场规律让人有理说不清,法务教育在农村还任重道远。
7、稳住自身心态
资本介入乡村振兴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周期、项目成本、政策环境都存在各种变数,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也需要稳健的心态和持续的资金(主要是持续的资金),否则只能是摩托变单车,自己栽树他人乘凉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人走过的地方都不一定成为了路。(鲁迅:跟我想的不太一样)。乡村振兴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未来,但上下层对乡村振兴的渴望与部分地方政策不稳定、不配套、不担责形成鲜明对比,就目前来看社会资本进入仍需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过笔者相信,很快一个由政府牵头承担主要风险责任、多重社会主体参与、农民农村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禀赋获益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时代正在来临。【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