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天不听话

 昵称7rPAgOJQ 2022-10-09 发布于浙江

老一辈农民与年轻一代的差别,有一点蛮有意思:他们特别关心天气预报。我父亲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天,说一句:“今天天气好!”然后穿衣、尿尿。晚上最重要的事,也是看电视天气预报,从中央台新闻联播尾巴上看起,再转到省台、市台、区电视台,遥控器转到某个频道,天气预报节目都刚刚开始,分秒不差。

农民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基本上看天吃饭。年底是丰收还是两手空空,取决于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因而,天气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自然因素。走亲访友,相互之间的话题,往往从天气开始,到天气结束。

于是,人们乐于揣摩老天的脸色,揣摩的依据是日复一日累计起来的感性经验,看星星,观风向,问动物,比植物……导致农谚中关于天气的话题占了很大比例,诸如: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这些都是老天给人们的暗号。暗号需要花点心思去猜。所以,聪明的,猜得准,被誉为乡村的智者,受人尊敬;蠢笨的,瞎猜,人云亦云。

农村有线广播播出天气预报之后,田野间的电线似乎成了连通老天的信使。信使通向寻常百姓屋里,家家户户的柱子上都挂着一只广播。简陋的,像个偷工减料的烧饼;讲究的,套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盒子,外面涂上大红油漆,再画一朵牡丹花。

烧饼或木盒子里,每天准时传出关于老天脸色的权威消息:“今天多云,最高温度22度。”于是,农人放心打柴。有时,烧饼或木盒子说:“今天可能晴,也可能阴。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农人摸不着头脑,在门槛边犹豫:今天去除草还是扦番薯?穿蓑衣还是戴草帽?

有一回,农人根据“鸡叫风,鸭叫雨,蚂蚁拦路要落雨”的经验,估计当天要下雨。可是早饭时,烧饼里播音员不容置疑地宣布:“今天晴,最高温度38度。”这下,他迷惑了。经过一顿早饭的比较判断,最终农民以他对科学的信任否定了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站在了科学一边。把大碗一搁,吩咐老婆孩子把尚未晒干的稻谷全部搬到晒谷场。忙了好一阵,全家人又到山上除草。

刚爬到山上,干粮还未放下,天空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瞬间雨幕笼罩整个山村。一家人急忙冒雨滚下山。老婆孩子忙着在水中捞谷子,农人却不去晒谷场,燃烧着湿漉漉的身子径直回家,一锄头把烧饼广播下,狠狠丢进粪桶!

受科技手段限制,那时的天气预报就像小伙看姑娘的脸,猜不准是常态,猜对了才反常。每当天气实况与预报不一致,人们就会愤怒地怪罪从来见不着面的预报员。如果搞一个天气预报差错责任追究制,气象台接到的处罚文件不知该有几箱子。

可是现在不一样,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能够预报每一天的每一个时段。如果恰巧不准确,人们不是怪气象台,而是反过来怪老天不听话:“说好的雪呢?怎么爽约了?”

某天,市气象台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信号:“今天有大暴雨,赶紧回家吧!”结果,全市人民乖乖在家等了一天,不见一滴雨水。也不见得有人发火,网友即使质疑,也是轻松的调侃:不是说下大雨吗?哪儿呢?下丢啦?部分网友体谅老天辛苦,下个雨不是那么容易的:暴雨已到城河边上,正在核实雨身份证,办理进城许可证、进城缴费证明、行进路线规划证明、保险单……暴雨说:“太麻烦了,不去了。”网友对该市气象台气象术语的最新解读是:暴雨就是预报有雨,大雨就是大概有雨,小雨就是小心有雨,阵雨就是不知道哪阵有雨。。

只有不再看天吃饭,心态才得以如此放松。

对老天,人们一直不只是迎合和顺应,主动地改变老天的脸色,也是常有的事。

古时若想天降甘霖,人们就举行虔诚的求雨仪式,跪地拜天,燃香点烛,献上牛羊水果糕点等祭品,能量大的,诸如道士法师等,登台作法,口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手持法器表演一段魔幻舞蹈。现代人则简单得多,无意对老天拍马屁,也不谈判,直接开炮,用武力逼老天就范,谓之“人工降雨”。

终究还是人类主动适应老天的多,不是出门时要求老天给个艳阳天,而是趁老天露出艳阳天时再出门。不管老天有多顽皮,多不听话,还没能完全了解时,应该对老天的神秘保留足够的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