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越学能力越低,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呼吸科的故事 2022-10-09 发布于浙江

最近《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这项名为Supertest的测试由斯坦福大学、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印度的合作大学共同发起。

在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跟踪统计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并比较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学生在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

更详细的数据还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中国无论是精英大学还是普通大学,大学四年,学生能力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两者的区别仅是下降速度快慢而已。

具体内容详见《Nature子刊:北大清华等团队发现,读完大学,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全面下降

大家也许会很吃惊,我们多少学子含窗苦读十数载,考上了全国最顶尖的大学,家长也是期待满满,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大学的教育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材,可是现实却是虽然我们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是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作为一个毕业已经22年,曾经做过学生现在也算是一名兼职教师的临床医生,想谈谈我的一些个人体会。

我们国人常常把读书好的孩子视为家族的骄傲,把学历和能力挂钩。在上个世纪我读中学那会,有些家长和老师们为了让孩子考高分,害怕他们读课外书分心,甚至于把家里的书橱上锁,或者将学校的图书馆长年封存或者只允许老师外借。

也许有些孩子的确在当时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茂,但是阅读和思考的缺乏则可能限制其未来的发展。好在我的父母从来不会给我的书橱上锁,也从不干涉我的阅读。小学时,家里买来了《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五午年》以及《十万个为什么》

初中时,我从舅舅家拿来了《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编著)和《世界通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虽然没有全看,很多也没看明白,甚至于我初二时成绩下降很多。但是到了初三专注于学习后,我仍然以全班第二名全校第九名的成绩考入了本市的重点中学。

高中阶段,我的阅读量并没有随着课业的增多而减少,《资治通鉴》和《史记》就是在高二时候看的,还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小说。

后来上了大学,我也是经常去图书馆和买书,这些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也培养了我思考的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于是我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从小鼓励他大量阅读,基本不限制他的阅读领域。小学二年级就读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小学和初中阶段除了学校布置的书目,还阅读了不少我推荐的书籍。

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呢?

最近五年,我参与了某大学临床专业的PBL(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和同学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其中必须包括入大学后阅读过哪些非专业书籍,以及想推荐哪本书为什么推荐。但是令我惊讶和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们在条件如此之好(获取信息便捷程度、图书馆资源丰富程度)的今天,阅读量却相当可怜,大量时间浪费在了短视频、追剧和其他消磨时光的事情之上。

至于课堂之上,还有课后,给本科生上课鲜有人提问;同学们来实习也依然很少有人提问。这样的习惯也延续到了读研阶段,我们的研究生还有规培生,在临床工作中主动提问和主动思考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两只手都数得出来,可见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了。

我最近一次查房带着一个还算好学的研一同学,我提了个问题:糖皮质激素有什么不良反应或者说副作用?她结结巴巴,最终只说出了一个血糖升高。我又问糖皮质激素有什么生理学作用,结果只是沉默。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我们如果连最基本的药理学作用和不良反应都不知道的话,怎么可能用好它呢?我们自己又如何敢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这些学生呢?

你能怪老师没教吗?

糖皮质激素作为重要的一类激素,在《生理学》是必讲的内容;作为一类生要的药物,在《药理学》课堂上,也是老师常常划重点的内容。作为一名完成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是不可能当年没有认真背过书;糖皮质激素也是考研必考的内容,作为一个成功考研上岸的研究生,难以想象当年反复背诵的清单里没有它。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包括研究生)在进入临床,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后,仍不能回答上60%的内容呢?

而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胸片上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不出我所料,如果第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是超纲了。可是当年作为大五本科实习阶段的我们,这个属于最简单的问题了。我甚至都还没有问如何测定心脏大小这样难度略微增大一点的问题。

你们可以想象的到我的失望和无奈吧!

为什么中国大学教育在过去了二十年,在很多方面甚至退步了呢?我们的教学改革改了这么多年,成果都不知道改到哪里去了?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到哪里去了?

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你善于利用网络学习,很多时候是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在于你有没有经过自己的主动思考?有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和能力?有没有学以致用的态度?有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来读研究生?只因为获得一纸文凭吗?而这张文凭在未来快速贬值的背景下,又如何通过掌握真本领真见识为自己赢得竞争力呢?

更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同学好高鹜远,不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认真问病史、细致查体,仔细分析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先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在管理病人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自主寻求答案,以及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从中汲取有益的部分,摒弃错误的部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诚然,国内大学教育体系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其改变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是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你的改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多看书多思考是我历来主张的方法。珍惜你的青春年华,珍惜你宝贵的大学时光,

参考文章:

大学生们,你们平时读书吗?

医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

医科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之二--大二上学期的书目

医科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之二--大二下学期的书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