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记录(182-184)

 初心部落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 182 ——

在某种气氛的烘托下,接了一个活:以读书的名义,做一个局。再冠上群组织的名,便成了趣书局,意思很直白:有趣的、以读书之名组的局。

书或阅读,是趣书局的背景,像我们脚下的土地,不管你是飞奔的美人,还是慢行的老头,脚下都得有稳实的依托才不至于踏空。而踏空是大多数残局、败局共同的软肋,只是局中人往往执念太重,把局给做局促了。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没点念,做不成局,执念太重,又容易把局做死。

我是一个没事乱买书的人,所以不缺执念,缺的是有趣。好在我也不缺有趣的朋友,这便是我做局的底气,也注定了趣书局成立的基础是因为有一帮有趣的人,而且他们愿意一起玩,正所谓带钱的捧个钱场、没带钱的捧个人场。

写到这里,我这个活算是破局了,先找几个有趣的朋友聊聊,他们的想法一定比我有趣、好玩。而我需要做的,是先为这个局组一个局,所谓局中局……这突然就断崖式降温的北京的深秋,涮羊肉是一个有趣的局。

冬天是属于北方的。

北方的冬天宜喝酒、读书、涮羊肉。


—— 183 ——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这是《皮囊》中的一句话,让人眼前一亮,如寒冬树杈上明晃晃的柿子,顽强地等待着鸟的啄食。

《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有着小说般的阅读质感”(豆瓣语)。作者蔡崇达,锋芒正锐的80后,在好多家有名望的周刊干过,也写过好多适合发朋友圈的金句譬如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重要、譬如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譬如生活中很多事情该来的都会来,再譬如上面那句,更是直截了当地界定了肉身的用途,令众生不用再为此感到烦恼、惆怅。

这让我想起30年前第一次出远门时我妈说的话: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离家两百来公里的赣州),凡事要小心啊,你从小就不听话这回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啊……当时的我,心里是这么嘀咕的:您的话我都不怎么爱听,还能听老师的?


—— 184 ——

樊登被庭山怼了。

有人叫好、有人不屑、还有人说是带节奏,我的朋友欢哥说:樊登是谁?其实我也不知道樊登是谁,和欢哥一样对樊登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个读书软件叫樊登,向别人推荐读什么书的。

我不太信任那玩意儿,包括几乎所有的书籍腰封上都有的那些名字,不是因为他们眼界够不够格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过分急于变现的迹象让人不适,尤其是当他们用一些不容置疑的口吻进行跨行业、跨学科的阅读指导时,我真怀疑他们信誓旦旦推荐的书,其实他们压根就没有读过!

说到底,读书是非常个人的事,关乎个人灵魂深处对世界的认知,有其长期形成的、也是自在自恰的底层逻辑,不容易被引导、也不大愿意被改变。

所以,如果要把读书变成一个集体行为、哪怕是很小范围内自嗨的活动,首先要规避的一个坑(恰好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所谓的推荐与指导,亦即轻易向别人推荐读什么书、以及指导别人该怎样读书,前者有点自以为是,后者则难免有好为人师之嫌疑,都不好。

除了不轻易推荐与指导外,还需要避免的一个坑就是过分郑重其事,那容易变成一场无趣的苦役,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愿意自苦自虐,而我们是正常的人。看一个人是否正常,一个很好用、也很有用的判定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基本的游戏精神。

诚然,在此无需对游戏精神这个概念本身做过多的解读与延展,记住一点就够了:它是能让自己与别人都有所获益的、感到快乐的。故而富有诚意与智慧的分享,可能就是让一个集体性的读书活动变得有趣、有益、有后劲的关键因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