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表达 | 得 · 意

 字功夫 2022-10-09 发布于辽宁

——我总好奇,当先民看这世界,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为什么这样造字遣词?

得,《说文》讲:

得,行有所得也。

意思是行走而有所得。得到了什么?原来,甲骨文 “ 得 ” 字只有右半边,写作上 “ 贝 ” 下 “ 又 ”,“ 贝 ” 指贝币,“ 又 ” 指手 —— 手持钱财,会意 “ 得到 ”。后来金文增加了 “ 彳(chi) ”,表示在路上拾得钱财,也有说通过行动而有收获。后来,“ 贝 ” 讹为 “ 见 ” 又讹为 “ 旦 ”,“ 又 ” 讹为 “ 寸 ”,于是 “ 爱财 ” 的心就被藏得不见不见的了。

意,《说文》讲:

意,志也。以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意思是说,用心去考察别人的言语就知道他的意向。

但又有说法,说 “ 从心,从音 ” 是说 “ 意为心声 ”,指言语声音能表明心意。显然,这里的 “ 心 ” 是自己的心,“ 音 ” 也是自己的言语,有别于《说文》讲的 “ 别人的言语 ”。

因为 “ 意 ” 的两种解释,“ 得意 ” 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意义。

得意,指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也,人生得意须尽欢是也。显然,这个 “ 意 ” 是自己的 “ 心声 ”。相应地,得意忘形,就是指因满意而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是贬义。我们现在用的 “ 得意 ” 多是这个意思。

而古人另有褒义,现在已不多用。指理解、掌握了别人的志趣、学问的精神。相应,得意忘形,指吸取了精神就不再拘泥它的形式。禅宗有指月的喻语,可供参详:

六组慧能不识字。

有尼常诵《大涅槃经》。

师(六组)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

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 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又曰:“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并喻真理像天上的明月,

文字只是指出明月所在的手指。

手指终究不是明月,

也不一定非要透过手指才可以看见明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