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难

 新用户7019teQl 2022-10-09 发布于湖北

       社区早晚许多家长骑车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现在的孩子离不开大人。读书费用高,孩子不听话,当家长的不知如何办?

       我询问过几位家长,上幼儿园每学年需要交1万元,读小学需要交3000多元,读初中需要交4000多元,读高中需要各种费用3万多元,乃至上大学还要每年支付3万多元的费用。

       过去是没有这种现象的。没有幼儿园,孩子自己找伙伴玩,不要大人看护。读小学中学只交几元学杂费。上中专大学不交学杂费,学生每月国家还发粮票和生活补助。

       我地1997年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收学杂费。为何过了25年,读小学初中还要交那么多钱呢?家长说:“学校提倡学生在学校就餐,一学期早餐、中餐费就需要一千多元。乘坐校车上学放学的学生,还要交乘车费上千元。学生下午延迟放学,上两节自习课,需要另外交一笔托管费。”

       这费那费加起来就是一大笔开销,读书的孩子不容易。让孩子读书,拿钱投资,最后自己受益,家长们接受了。教育是给国家培养人才,还是给家庭培养人才?我国何时实现免费教育?

      搬掉受教育者高交费这座山,不知有关部门在思考没有?

      好想读书人要用钱买知识,不花钱是学不到知识的。读书这么难,青年夫妇哪愿意多养孩子?即使一个孩子大学毕业了,家里还要出钱给他找工作,在城市买房子,成家等,抚养一个大学生是每个家庭一笔不小的开支。

       回忆我读小学时,每年给学校交学杂费不足10元,再不收取任何费用。上学放学自己步行,不用家长接送。每天下午不上学,还要给家里干点家务事。读高中是寄宿制,每年学杂费、住宿费、灯油费不足25元,国家还给部分困难学生每月发助学金。那些有机会上中专、大学的青年,农业户口转为商品粮户口,学校不收费,还发生活费。毕业后统一安排工作,有单位的职工分配一间住房。

       拿现在与过去对比,读书压力不是进步了,而是有所退步,尤其是读书加重了家庭负担,加重了父母的压力。

       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国家能不能拿出钱给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取消民办学校,限制各类学校高收费。

       关乎民生的问题,政府该体察民意,出台减轻千家万户的经济压力的有效政策。长期下去,没有钱的家庭不能培养大学生,有钱人家不在乎学校高收费。承认贫富差别,可以建立贵族学校,满足富裕人的要求。建立平民学校,照顾收入低的家庭孩子读书。教育平等只有搞免费教育,就近入学,择优选拔学生上一流学校。

       天赋高的学生重点培养,天赋低的孩子实行一般培养。让那些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通过读书,成为国家高科技研究人才。让那些智商一般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任务,走进工厂、农场当技术工人。

       一个家庭有吃饭、穿衣、购置家用品,买房子的任务,还要拿出一笔钱与亲友往来。在收入不很高的阶段,国家必须尊重实际,管理好各类学校的收费,让学生爱国家、爱政府、爱学习、爱成才。

      会挣钱的人不把学校高收费当回事,不会挣钱的人,遇上读书高收费,困惑大得很。“为了孩子读书,我宁愿砸锅卖铁。”这是亿万家长盼望子女好好读书的呼喊声!不送子女读书的时代过去了,再不能出现家长不送子女读书的坏风气卷土重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公民好好读书,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重视全民教育,实现免费教育是万众所向的一件大事。

       我听见家长为子女读书犯愁的言语,心里不是滋味。经济腾飞的中国,怎么出现读书这么难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