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二十年,合肥真的能够成为我国十强城市之一吗?

 探为观指 2022-10-09 发布于江苏

从大概率角度来讲,合肥在20年后也难以成为全国前十强城市。核心原因就是合肥所处的地理位置。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成为全国前十强城市是个什么概念。目前,我们国家有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两千八百多个县级行政区。合肥目前是地级市,要在同级以及更高级别城市的竞争中挤入前十,那就是顶端的3%行列。

要成为这个级别的玩家,竞争到最后就是两个字:人口。当然,全国十强城市,不一定就完全对应全国前十大人口城市。但是,随着我们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口聚集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全国各地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当然差距还是会一直存在的。

这样,合肥能不能挤入全国十强,就看合肥的人口聚集能力是不是能够挤入十强左右的区间了。那么,人口的聚集程度,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很显然,笼统地讲,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

经济发展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不得不说,即使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自然条件和资源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决定了做生意的成本与规模。

假设我们现在要开一家不锈钢保温杯厂,第一步当然就是选址了。生产不锈钢保温杯必须有原材料,很显然至少包含不锈钢。原材料进货要考虑运输成本,很显然没人会用空运手段运输不锈钢。

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当然是水运,其次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水运需要有港口,港口越大、航道越深,显然运费越便宜,因为规模效应。如果生产不锈钢的企业距离我要开厂的地方不远,那么我用汽车拉货也不贵。这只是进货方面的考虑。

生产出成品,我们还要考虑怎么把货卖出去,也就是把产品运到目标市场。保温杯这种产品价格不算高,空运显然也不太合适。最后还是要考虑水运和陆运。距离远的水运当然最便宜,那么很显然我们还是需要港口。

这样简化地看一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企业要选一个地方投资兴业,两个重要方面是必须认真细致考虑的:一是原材料的来源,二是如何触及销售市场。对于制造业企业,运输成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我们发现全世界的顶级发达地区都基本上位于沿海地带,就是这个道理。海运的无敌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货物集中在沿海港口进行中转,无论是外面进口来的货物分销到国内各地,还是国内各地的货物集中在此装船出口。

这就集中了巨量的物流。而物流的处理需要人力,这就汇聚了人口。同时,由于货物运输和买卖交易,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因此,这些地方对于资金的处理,使它们成为了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大家稍微对照一下纽约、伦敦、上海、东京、新加坡这些地方,就能发现这个规律的适用性。当然,相信很多人会立刻提出一个例外,那就是北京。说实话,我们这么大一片土地,中心定在哪里,哪里都会汇聚天量的资源,从而吸引无数的人口。

只是,无论如何,这样的地方都是唯一的。

单从港口优势这一点,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就能够列出一串实力超越合肥的城市,而且可预见的20年后,这些城市应该都不至于很衰落: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青岛、天津。

沿海的说完了,还有一票沿江的:重庆、武汉、南京、苏州、无锡等。考虑到未来还有二十年的时间,既沿江又沿海的南通,不知道在上海的溢出效应下,会不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应该算作合肥的强力竞争对手。

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沿海和沿江,就是因为港口是汇聚物流和产业的地方,最终实现汇聚人口的根本目标。那么,由于我们是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还有广袤的内陆土地。

因此,内陆地区诞生个别区域级的中心,也必然是合肥的重要竞争对手。这里头一个绕不过去的就是成都,目前常住人口都已经超过两千万了。除此以外,还有西安、沈阳、郑州、长沙等地,二十年后都是很难说的。

合肥近些年发展如此亮眼,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来自于中科大这个学校。你说那里的营商环境好,那里的官员努力拼搏,那里的创业创新精神十足等等。这些都是合肥近几年发展得好的因素,但是,都不能算关键因素,因为别的城市都能复制!

唯一复制不了的,真的就是那家中科大!所以合肥才有机会被定位为国家的科技中心。只不过,光靠一个中科大以及中科大孵化出来的那些不能算太多的科技巨头,合肥要想挤进全国十强城市,还真的差了一条长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