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唐是谁?

 我的教育人生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冯唐是谁?
作者:李广生

苏轼有一首《江城子.密州狩猎》,记述其贬谪密州期间郊外狩猎的场景。据夏承焘先生考证,这是苏轼写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作品,均在其后。词中提到一个人,名为冯唐。冯唐何许人也?先看看这首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苏东坡自请外放,任杭州通判,三年期满,转任密州太守,与同僚出城打猎,写作此词,当时他40岁。正当壮年的苏轼自称“老夫”,颇耐人寻味。且看他纵马驰骋,意气风发,哪有半分老态?期望圣主眷顾,重新启用而报效国家,恐怕才是他的真实想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提到过冯唐这个人。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名,以诗赋长见。小时候被赞为神童,向朝廷推荐,授朝散郎。因才名入沛王李贤府,见王公大臣整日斗鸡为乐,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驱逐出府。补虢州参军后,因藏匿并杀死官奴入狱,恰遇大赦,丢掉官职,保住性命,但其父受累,贬为交趾令。王勃南下寻父,路过南昌,写下著名的《滕王阁序》。其后一年,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少年时暴得大名,青年时遭遇坎坷,天妒奇才、英年早丧,后人不胜感慨,就连王勃本人亦悲叹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也许想不到一年后自己就要魂归天国,但是确实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将充满坎坷、无路请缨。有人分析,他两次受挫,均因恃才傲物,遭馋被疾所致。才华,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灾难。

这两个著名的人物、这两篇著名的作品都提到冯唐,冯唐何许人也?

据《史记》记载,冯唐是汉文帝时期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官儿,因孝行被授以中郎署长。有一天,汉文帝乘车经过他的官署,见他偌大年纪还官居低位,便和他攀谈起来。汉文帝问起冯唐的家事,冯唐告诉他,自己的祖父是赵国人,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居安陵。说到代地,汉文帝忽然想起赵将李齐,对李齐的军事才能表示钦慕。冯唐却说,李齐比不上廉颇和李牧。汉文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冯唐回答道:“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带兵打仗,和李牧交情甚好。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底细。”

汉文帝听了冯唐关于廉颇和李牧的介绍非常高兴,他一拍大腿说到:“如果我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还用担心匈奴吗?”可以想象,汉文帝此时正处于得良将、逐胡虏的美妙幻想之中,没想到冯唐却兜头浇上一盆凉水。他说道:“皇帝呀,您的愿望很好,但恕我直言,即使您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良将,也不会重用!”一句话说的汉文帝恼羞成怒怫然而去。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乃鄙陋之人,心直口快,您别见怪。”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汉文帝虽然很生气,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冯唐,仅仅对他说话的方式表示不满。文帝的气度和理性由此可见。

当时,匈奴犯边,汉文帝深为忧虑,再次召见冯唐,询问:“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对文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信任在外作战的将军,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其次是要不拘小节,切忌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说话间,他引出了另外一个人物,云中郡守魏尚。或许前面的这些话都是铺垫,冯唐的主要目的是替魏尚鸣冤。

他告诉文帝,魏尚仗义疏财、关爱士兵、深孚众望,使匈奴不敢轻易来犯。只因虚报了6个杀敌人数,便被销官贬职。言下之意,魏尚太冤枉了,文帝的处置不当。他说到:“由此可见,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信物前去赦免魏尚,重新担任云中郡郡守,并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苏轼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实际是自比魏尚,希望有冯唐这样的人为自己说话,更希望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效法汉文帝,重新起用自己。苏氏一生坎坷,几起几落,“乌台诗案”差点断送小命。冯唐没有盼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轼自己却充当了一次冯唐,提王安石鸣不平。遗憾的是他遇到的不是汉文帝,结果再次遭贬。

汉景帝继位,任命冯唐为楚国丞相,不久免职;汉武帝登基,征兆天下贤良,有人推荐冯唐,可他已年逾九十,不适合做官了,所以王勃才有“冯唐易老”的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