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毒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处理

 医学abeycd 2022-10-09 发布于湖北

丹毒是一种皮肤和皮下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B感染引起。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丹毒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到局部所导致的炎症性疾病,通常发病前具有一定的皮肤粘膜的外伤史,哪怕是轻微的摩擦,也可以导致细菌的感染,进一步出现丹毒。另外一部分继发于局部的感染病灶,比如鼻炎牙龈炎等,可以通过局部的扩散导致丹毒的发生。还有一些皮肤方面的疾病,比如皮肤溃疡、真菌感染、接种疫苗、中毒性皮肤损伤等,出现皮肤的皲裂或外伤,都可以导致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

此外,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引起丹毒。身体抵抗力低,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皮肤溃疡、足癣鼻炎湿疹和下肢水肿,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等因素都会增加患丹毒的风险。起病突然,常伴有寒战、局部皮肤灼烧、化脓等特点。丹毒,也称为网状淋巴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性病变。多发于老年人,易发于下肢和面部。典型症状为皮肤发红、局部疼痛、体表高温等。丹毒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治疗丹毒时,通常使用抗生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丹毒通常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B型感染引起的浅层淋巴感染。细菌通过破坏皮肤或黏膜入侵。足癣和鼻炎通常是腿部和面部丹毒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酗酒和抓挠也会诱发这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腿部或面部边界清晰的水肿性明亮红斑,表面紧张发亮,甚至可出现水疱。局部皮肤温度高,有压痛和压痛,可伴有发热、自觉灼痛,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一部分的丹毒属于复发性丹毒,是由于曾经感染过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经过相应的治疗,细菌在淋巴管内潜伏,在身体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出现疾病的复发。

丹毒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的感染病状,如局部的皮损出现红肿疼痛,随后出现表面灼热,有波动感,明显的触痛。同时还可以出现坏疽性丹毒,表现为局部的坏疽。丹毒还可以出现全身的感染症状,如畏寒,寒颤,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或者是儿童,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炎、皮下脓肿、败血症等,甚至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丹毒常常发病急,初起即见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继则皮肤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退色,红斑稍高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则,但界线分明,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疼痛。本病一般不化脓,少数在红斑上有水疱。在红斑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央部分由红变暗或棕黄,发生脱屑而渐痊愈。常有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若见壮热烦热,谵语神昏,恶心呕吐,为毒邪内攻的险证。

对于丹毒,如果能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等,局部的使用一些抗生素软膏或者具有收敛作用的外用消毒药品,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的效果,绝大多数预后非常的好。

1、一般治疗:丹毒一般治疗主要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可以将患肢抬高,有利于缓解下肢水肿。

2、系统药物治疗:丹毒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治疗。如果对于青霉素过敏者,也可以口服红霉素肠溶片、左氧氟沙星片、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治疗。

3、外用药物治疗:丹毒患者也可以使用硫酸镁、呋喃西林溶液等湿敷患处,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治疗。

中成药:活血消炎丸,每次6~9克,日服2~3次。

食疗方法

板蓝根30克,绿茶适量。将板蓝根水煎后泡茶频服;

大青叶生甘草各10克,大黄3克,泡茶频服。

适当休息,而不是过度工作,有利于恢复。锻炼可以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建议食用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其他刺激性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