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里米亚大桥:从末代沙皇到如今,为何一座桥修了120年?

 百家杂评 2022-10-10 发布于江苏

克里米亚大桥,又称刻赤海峡大桥,横跨黑海的刻赤海峡,连接俄罗斯南部塔曼半岛的克拉斯诺达尔与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2019年全线开通公路铁路通道,全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被称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如今,该桥不仅是俄罗斯最长的大桥,也是欧洲最长。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大桥从末代沙皇开始计划修建,后来苏联、德国、乌克兰、俄罗斯都计划修桥,但一直到本世纪2018年才修好。

那么,区区一座跨海大桥,为何修建了120年?其实,这座大桥之所以修了120年,不是因为技术,也不是主要因为资金,而是与世界局势密切相关,可以说时势逼出造桥计划,时势又耽搁造桥计划。

俄罗斯崛起之后,最初最大的三个敌人是瑞典、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由于俄罗斯一直想要南方温暖的出海口,故而对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1783年,俄国赶走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土耳其军队,随后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19世纪50年代,为了争夺小亚细亚地区,俄罗斯与奥斯曼、英国、法国发起一场战争。起初,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由于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爆发在克里米亚半岛,于是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是沙俄战败,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英法奥斯曼成功遏制住了沙俄南下的野心。但这场战争暴露了俄军对克里米亚半岛支援不足,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随着造桥技术的进步,末代沙皇计划提议建设克里米亚跨海大桥,以加强克里米亚与塔曼半岛的联系。不过,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提议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20世纪30年代,随着苏联统治的稳固,以及国力的提升,为了加强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安全,斯大林也有过建桥的设想,但由于二战迫在眉睫,因此也被暂时搁置。

二战苏德战争爆发之后,1941年德军入侵克里米亚半岛,1942年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完全占领了克里米亚。同时,德军在高加索地区迅速推进,占领了塔曼半岛。为了加强对高加索地区的攻击,最终占领巴库油田,1943年德国在刻赤海峡建造了一条空中索道,但日运量为1000吨,仅能满足德国17军的防御需求。于是,德国开始修建跨海铁路大桥,以便确保高加索地区的后勤,但因为战事不利,最终德军炸毁了尚在建设中的大桥,并破坏了索道。

苏联解放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也需要克里米亚大桥运输物资,于是在德国建造的基础上,1944年底完成了4.5公里长的克里米亚大桥。但仓促之间修建,设计与施工都存在严重问题,最终三个月后因为桥墩缺乏防波堤保护而遭浮冰撞毁。

二战之后,苏联成为雄踞北方的世界一霸,足以确保国家安全,有无克里米亚大桥,对苏联影响并不大,因此虽有提议,但一直没有修建这座跨海大桥。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独立,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为了加强俄国南部与克里米亚半岛的经贸人员联系,1994年俄国提出过海峡隧道方案,1999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重提了兴建一条三层大桥(公路、铁路、输气管道)方案,但最终因为资金、政治干扰等原因而不了了之。

2010年时,建桥计划出现重大转机,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建桥协议,2013年通道建设协议在签署多份双边合作文件框架下签署。然而,随着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双边谈判破裂。

克里米亚加入俄国之后,乌克兰封锁了和克里米亚的陆路边境,包括水源都全部切断,此时俄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需要一条克里米亚大桥:

首先,克里米亚半岛孤悬海外,与乌克兰领土接壤,与俄国本土并不接壤,俄国急需一条大桥连通两地,减少克里米亚在地理和经济上的孤立状态,如今更是赫尔松等战区补给的生命线。之前,俄国进出克里米亚半岛,要么搭乘刻赤海峡的轮渡,要么经过乌克兰领土,要么通过亚速海。

其次,乌克兰的重工业区、贸易区都在亚速海沿岸,每年更是有超过80%的贸易品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因此有评论称,克里米亚大桥就像是“俄罗斯的手指扼住了亚速海的咽喉”,对于乌克兰经济等方面的影响重大。

第三,亚速海属于俄乌共同拥有,但克里米亚大桥建成之后,俄国无疑就掌握了这片海域的主导权,可以限制外部船只进入亚速海,利于将外部势力排斥在外,以确保自身腹地的各方面安全。

正因如此,克里米亚大桥才对俄国无比重要,不仅已经上升到战略意义的高度,也是120年梦想所在,最终俄国花费了230亿卢布(22.6亿人民币)建成大桥,在今年的战局中,俄国一再强调“破坏大桥不可接受”。上图,被炸的克里米亚大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