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学习书法时,往往要对古人的字帖进行反复临摹,但这个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兴趣 书法临摹是学习书法并且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人的必经之路。现在一些人在学习书法时,总是想忽略或者轻视书法的临摹,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写字水平总是停滞不前,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很好地临摹前人作品所致。谭延闿在书法上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反复临摹,并且从前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启示,为自己书法风格的形成获得了“真经”。 除了临摹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外,为了多样取法,谭延闿还对宋代以后的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了全面临习,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他都有涉及,并且临摹得惟妙惟肖。据历史资料记载,谭延闿在一次生病住院期间也不忘对前人书法的临摹学习,就颜真卿的《麻寻仙坛记》就临摹了多达203遍,他深有感慨地说到,只有临摹学习,才让自己感到非常充实。 谭延闿学习书法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一是要靠临摹才能获取书法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己的书写笔力,始终让自己的书法不脱离古人。二是通过学习临摹,会逐渐找出自己的不足,每一遍的临摹都有第一遍的收获。那么,谭延闿书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第一,找到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前人的字帖进行临摹。谭延闿自幼学习书法,他遍学讲家,其中也包括颜真卿、米芾、赵雪松等人,但他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自己最为喜欢的书法才是颜真卿的楷书,于是,他在30岁以后的人生中,便把颜真卿的《麻寻仙坛记》作为终身学习的教材,不管是日常事物有多么繁忙,还是生病期间,都要对这个字帖进行专门临摹,毅力不减,意志不变。 第二,临摹中还要辩证学习。在北宋时期,米芾对唐代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了不同的贬低,导致后面几个朝代的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时,总是畏手畏脚,认为颜氏的字帖是不能学习的。而谭延闿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看到了清代书法家钱沣、何绍基等人都是学习颜体而成功的,那就说明颜体书法也是具备学习的可能性,于是,他就专心致志地进行揣摩学习,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颜的书法大家。 第三,学习书法还要有悟性,会思辨。我们学习前人书法时,临摹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自成一家,要有自己的风格形成的。正如米芾所说:“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习了前人书法,总不能囿于前人,要从前人的作品中吸收有用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为自成一体创造条件的。谭延闿虽然 第四,遍学诸家,厚积薄发。谭延闿虽然是在颜体书法上而成名的,但他并没有拘泥于颜体一家,在他30岁以前,他以元、清人书法为宗,30岁以后专习颜体数年,而后半生时,却把注意力放在了宋人和篆隶书法之上,尽管如此,但他学颜的决心没有改变,学习这些都是为了他的颜体变法做准备的。颜体书法气象雄浑,宽博厚重,篆隶书法的营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而宋人的书法为人的行书提供了可能,于是,谭延闿的楷书和行书就来自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