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车的记忆(作者:芮永华)

 黄之中 2022-10-10 发布于上海

芮永华





1965年我考入上海市化工学校(寄宿制中专),该校地处上海南郊的漕河泾,上学要从北到南纵跨市区,路程有点远,公交43路是唯一的直达线路。

每个星期天吃过晚饭,母亲都会给我1元零花钱,另外准备5角钱车费。记得先乘15路无轨电车从北站到徐家汇,车费是0.13元;然后转乘43路公共汽车经漕溪路的裕德路站、中山西路站、新村站、沪闵路站,拐入漕宝路,至习勤路站或桂林路站下,因学校在两站中间,所以两头都要走点路,车费是0.1.元,这样每往返一趟是0.46元。那年头,对我们穷学生来说,车费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啊。

所以周末(星期六)吃过午饭,大家都早早等在校门口,12点一到,校门打开,学生们就像出笼的小鸟,雀跃纷飞,然后不约而同地选择步行到徐家汇,这样既领略郊野风光,又省下了1角车钱。

65年~70年,5年中,从家里到学校来来回回无数次,使得本人对徐家汇及漕溪北路沿路的建筑、景物耳熟能详,对其中的历史掌故也略知一二。

50多年过去了,今天回忆起来仍那么清晰、亲切,也算是当年莘莘学子求学生涯的一朵小花絮吧。

图片




▼昔日的徐家汇绿化中心及周边。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地区的商业繁华地块,当然比起南京路淮海路来,要逊色一筹。

图片

▼49年时,肇嘉浜还未被填埋,小碉堡就在河边,左边是衡山路。

图片

▼60年代徐家汇中心花园的碉堡,背景是华山路。

图片

▼第六百货商店曾是徐家汇最大的购物中心

图片

▼第六百货商店及公交枢纽

图片

▼徐家汇交通枢纽,15路开往北站,走衡山路;26路开往海关,走华山路。

图片

▼衡山路口的徐汇花木商店,它的左边衡山路,右边肇嘉浜路。

图片

▼徐镇路口的同兴菜馆,不知你还有印象吗?那时我经常步行到徐家汇,省下1角钱进去吃点心。现在已铲掉拓展为虹桥路了。

图片

▼徐汇中学,前身是徐汇公学,又名圣依纳爵公学,系法国天主教建造。进了大门是条弹格路,二边是法国梧桐树,一条非常漂亮的林荫道。著名教育家马相伯12岁来沪就入该校求学,后一度但任公学校长。现在在此建了东方商厦。

图片

▼60年代徐家汇东望肇嘉浜路,碉堡还在。

图片

▼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口,徐闵线的起点站,那时是市区去闵行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候车排队(分站队和立队)非常拥挤,常常延伸到马路上。后拆除建西亚宾馆。

图片

▼徐汇剧场(肇嘉浜路1111号),后改建成大千美食林,再后来盖起了美罗城。

图片

▼早期的漕溪北路,右边远方能看到天主教堂的尖顶,还有天文气象塔,后来造了气象大楼就将塔拆除了。

图片

▼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及前面的西区汽车站。文革期间,大教堂遭到毁坏,钟楼尖顶被拆毁,彩色玻璃窗被砸碎,并做了十多年果品杂货公司的仓库。

图片

图片

▼漕溪北路502号的上海市美术学校,这里最早曾经是号称“中国西洋画之摇篮”的土山湾画馆,后两度崛起,由刘海粟沈之瑜等创办“上海美专”,培养了大批人才。1965年9月改为美术学校。

图片

▼上海电影制片厂(漕溪北路595号),闻名遐迩,曾一度分拆为天马电影制片厂和海燕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影视基地,明星如云,生产了一大批大众喜爱的优秀故事片,在中国电影事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图片

往前过中山西路就是上海县地界,大片农田,很少见到像样的高大房子,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真所谓“田野阡陌,炊烟人家”。

▼70年代末漕溪路上靠近中山西路处的铁路道口,位置是北望徐家汇方向,远处可见1977年建造的上海第一批高层住宅群徐汇新村那九栋楼,铁道两边基本就是乡间的感觉,更别说60年代时候的荒凉了。

图片

▼漕溪公园(漕溪路203号),原是纱布商曹钟煌家族的墓园,又称曹家花园。

图片

图片

龙华公墓(漕溪路210号),文革初,红卫兵破“四旧”时砸碑破墓,坟穴几乎全部平毁。1967年7月,实行军管。后在此建设龙华火葬场和上海烈士陵园。

再往前,就到了漕河泾,右转弯是漕宝路了。

▼右边是上海玉石雕刻厂(漕宝路33号),里面先是象牙雕刻,后是玉石雕刻,生产许多艺术工艺精品,60年代是外宾到上海经常参观的地方。

图片

▼左边是上海市少教所(漕宝路40号),建于1958年4月。前身是属于提篮桥监狱管理的漕河泾农场,再之前是江苏省第二监狱,曾关押过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如邓中夏、恽代英、方毅、李干成、杜重远等。

文革中,少教所改为关押文艺界人士和革命干部的场所,曾经关押过上海“走资派”陈丕显、曹荻秋,贺绿汀等,还关押过毛岸英的爱人刘松林。

化校教师、原中共地下党的向枫也曾被关在此地审查。

1999年改建为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了。

图片

▼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大门(漕宝路120号),对面121号是上海冶金机械学校。

图片

▼43路到桂林路左转弯,漕泾河边是桂林公园,以桂树茂盛而著称,原来叫“黄家花园”,是旧上海法国租界捕房督察长黄金荣的私人花园别墅。

图片

▼到底是终点站上海师范学院(1958年成立)。学院大门为西式建筑气派。

图片

记忆中,师范学院斜对面一条小路上曾是师院附中,我的二哥63年~66年就在该校读高中。

【43路前世】

1935年9月,上海市公用局设2路公共汽车,线路起讫为大码头(即十六铺)至漕河泾。沿途停靠小东门、乔家浜、市公安局、老西门、斜桥、鲁班路、大木桥、谨记路(今宛平南路)、天钥桥路、中山路、曹氏公墓(今漕溪公园)等11站,终点站设在漕河泾镇东粮店前,淞沪抗战爆发后停止,寿命短暂,2年不足,这是通往沪南郊区至漕河泾的“先驱”了。

▼1930年代的市营公共汽车

图片

图片

上海解放后当年7月1日,重开该线路,设53路公共汽车线路(乙线),自老西门起,经复兴中路、宝庆路、衡山路、宛平路、谨记路(宛平南路)后,经斜土路、漕溪路至漕河泾,终点站仍设在镇东原2路汽车站址。

▼1954年53路行车线路图:

图片

▼53路行车路线地图

图片

▼1956年行车线路图:53路(红牌、绿牌)走向(“勤习路”应为“习勤路”),绿牌延伸至桂林路,并设“工联干校”站!

图片

1958年4月10日,53路汽车撤销,同步调整43路公共汽车(原来是南码头至徐家汇),自南码头经徐家汇至桂林路。10月1日,43路终点站延伸至师院。

至此,43路基本定型了。

▼1958年43路基本车型

图片

▼1959年43路的价目表(含“工联干校”站)

图片

▼驶在漕溪北路徐汇新村旁老式的43路公共汽车

图片

▼现在的43路空调车

图片

▼60年代的一角、五分汽车票。

图片

图片

(图片均来自网上)

2021.9.22

来源:“芮永华”的美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