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待到桃花开 印梦娟

 清风祥云社 2022-10-10 发布于吉林


待到桃花开

印梦娟

  杜甫曾在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世界变化不停,渐渐地,我们成为少年,身边的事情也在不停变化。

  年幼的我只觉得变化不过是燕子南飞,花开花落罢了,而长大之后,我才发现,随着祖国富强,经济不断发展,世间万物都在改变,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它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做石门,它算不上很大,石门县总面积仅有3970平方公里,它与其他城市相比,可能比较贫穷、落后,但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了,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变化。

  直到如今,我依旧也忘不了,我小学的时候,总是踏着半个小时的泥泞不堪的泥水路去上学,到学校时,我的鞋子总是又脏又湿;也总看见,那些住在半山腰的人们,因交通不便而走了很远很远的山路;也时常发现,路边总有拾荒者,无家可归;还留意着,许多贫困家庭经常会为柴米油盐发愁。

  可还没过两年,村里修了水泥路,建了石桥,完全覆盖了泥水路,开通了公共汽车;那些山上的居民,国家出资,修建了居民点,将那些住在半山腰的人们接了下来;走在路上,也很少发现路边再有流浪汉,都有了一个小家;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扶贫政策,一直到如今,已经使许多家庭脱离了贫困。我不禁感叹国家的伟大以及党的正确领导。

  我的领居陈奶奶,年近七十,老爱拉着我讲从前:“那个时候苦哟,常常吃不上饭,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干活,日子不是人过的呢,可不像你们呀,时代好了,什么都变了”说到动情处还会流下眼泪。

  我明白,陈奶奶那个年代的人们,宛如被冻惨的流浪狗,看见撒盐都会瑟瑟发抖,恐雪花飘落,惧严冬将至。

  后来,陈奶奶不再说着过去的苦,总谈着如今的甜,她稻壳皮般蜡黄的脸上泛起一层油光,透着阵阵喜悦。

  有人曾踏遍万水千山,见过东边的渔船灯火,西边的坎儿井流,夏日里站在湖边喝一口越酒,冬雪中坐在火炉旁听一曲羌笛,却没仔细瞧过故乡挑着担子的脚夫踩在石板路上的黝黑双足,皮肉皲裂,脚底板硬的像铁,没听过芦苇塘里孩童们咿咿呀呀地吊着嗓,纤音入云,天南地北,从江南烟雨地到塞北散关,没有任何一处景色更胜我的家乡,如果一定要比喻我的家乡,我想我会将我的家乡比喻成初秋时树上结出的青涩果实,掩映在茂盛的叶片后头,气味不如花朵芬芳,色泽也并不逼人,却极其招人喜爱,仿佛只需轻轻啃一口,就能尝到汁水酸甜的味道。

 自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我曾见过陈奶奶的孙子,少年意气风发,那双黑眸明亮干净,瞳仁黑漆漆的,带着不染千尘的纯粹感,对我说:“我是新时代的青年,自然要肩负起新的使命和担当,无怨无悔!”

  我心中释然,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惟愿他能带着那一腔热血,站在山巅,立于顶点。在下一次春天来临时,待到下次桃花盛开时,带着家乡更好的未来,奔赴明天。

  校园人行道路上的树,在落日的光照下映出繁杂的树影。我踩着满地破碎斑驳的阳光,夕阳低垂,云层厚重而艳丽,火烧云染红了半边湛蓝的天,我望着余晖剥落,夕阳西下,想着,或许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就像是落入深潭的细雨,无从找起,微不足道,但如若我们能坚定的走向属于我们的那个春天。一定会瞧见那漫山遍野的灿烂盛大的桃花。

作者简介:印梦娟,石门民族职校文学社优秀社员。

社长 主编:风云

编辑:花倾城   孟晓宇  江南月

顾问:天涯客

后期校对:Annbelle  墨语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火凤凰  随遇而安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孤雅独芳

星落雨夏  古风悠悠  寒冰

柳暗花明  雪儿  解语花红

若水  诗和远方  潇湘访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