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到了脊柱,惊了尾椎才算入了道

 新用户38922816 2022-10-10 发布于海南

脖子和尾椎都是在脊柱的一部分,脖子动了,只是颈椎一段的反应,而要身体动,则需要整个脊柱的动,尾椎处于脊椎的最下端,惊了尾椎,并非只是尾椎骨的动,更重要的是“胯动”,胯一惊起,那整个身体就全动了,这样的快速反应才是真反应,可以快速组织起反击。我们要练就一个反应灵敏的胯,一是胯的伸展度,二是胯根大筋的崩弹效果,而后者更为重要,要使身体反应迅速,主要还是连接关节的大筋能不能接得上劲,这样才会有半自动化的状态出现,为快速防守反击做铺垫。
图片
蹲身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了胯与脊柱的合劲。光有这两者也不行,要使胯脊能够与神经痛反射接上劲,则要训练“撑筋拔骨”,使关节大筋在微弱的阻力,甚至意识引导下都能进入“崩弹”状态,则能够在意识受到惊吓的状态下,“大筋”瞬间介入,完成反击。理顺了神经反射与大筋,乃至关节间的关系,也就进入了另一个状态!

图片


这里提到的“坐腰”,其实就是“坐胯”,腰椎不能主动后靠,主动多了,腰就要疼了,胯一后翻,腰自然就够靠了,也有朋友说“收尾闾”,也就是尾巴椎,狗的尾巴一夹,自然就能溜臀,人也一样。胯一倒,腿不曲都难受,胯一打直,膝盖自然也就打直了,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所以文中提到“猴蹲”,一个叠胯,身形自然下缩,一个弹胯,又涨身而起,缩涨全在“精灵意”。

“翻浪劲”即前呼后拥之状,用在胯脊是最合适不过的,胯一翻,再一上推,背部自然涌起,呈蓄势之态,劲力翻肩而出,在肢节形成强大的打击劲力。此处讲“胯脊”为有形的翻浪,而无形之翻浪则为内脏之提坠,贴背而起,折身而下,合身而动,外人不可察觉!

关于鞋子尺码,一般是按照正常运动鞋来参照,如果是脚比较大,或者比较胖的,就选大一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