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5高校生涌入县城,警惕米缸困境!

 云说职场 2022-10-10 发布于陕西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看到一个新闻,985高校生,大量涌入小县城,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1

2021年,清华大学毕业就业报告中,签订三方的毕业生3669人,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就业人数占比就近乎占了50%。

2022年,考公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212.3万,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考公人数占比近乎20%。

为什么大家都青睐考公,事业编?

因为在最不稳定的时代,最稳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靠谱的平台。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任正非的内部讲话,已经将寒气吹到了每一个人。

现在很多企业的第一方针就是活下去。

活下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不要盲目扩张上规模,而是要在利润和现金流做文章。

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稳定点。

这个点在什么地方?

2

你觉得一个老鼠在厕所找吃的,一个老鼠在粮仓找吃的,哪一个更容易存活下去,并且活的好?

想都不用想,就是找到粮仓的那个老鼠。

而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就像是那个粮仓,能保证饿不死你。

但外面就不一定了。

2019年末疫情爆发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近50万家企业倒闭。

2021年教培行业倒下,一夜之间,十几万人失业。

房企又因过去盲目乐观,拆东墙补西墙的开发模式,现金流断裂,造血功能丧失,仅2021年,就有近400家房企破产,连大房企,恒大、泰禾、蓝光发展、华夏幸福、宝能、奥园、阳光城等也未能幸免。

互联网进入后互联网时代,裁员的背后是业务结构调整,业务结构调整的背后是聚焦利润和现金流。

教培、房企、互联网曾经都是非常赚钱的行业,房企和互联网现在仍然是平均薪酬很高的行业,但也不排除饥一顿饱一顿,比如倒于意外。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会先来?

有优势的人,选择有优势的平台,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3

而且985毕业生,在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的应聘中,本身就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这些企业是怎么刷简历的呢?

如果第一学历不是985,就会被刷掉,根本不会给你面试的机会。

小县城相对大中城市来说,本身竞争力就不强,如果这些学生愿意去,被录取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很多。

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很多人都向往国网等大型央企。

但是一二线城市竞争相当激烈,所以很多人就将目标锁定在三线城市,果然,这些地方很多人不愿意去,只要你愿意去,大概率会被录取。

现在很多毕业生,都是城市的孩子,即便是农村的孩子,条件也好很多了,很多人不愿意去小县城,所以只要愿意去,录取的概率也会大。

而且为了吸引人才,小县城给出的条件也很很好。

比如,江苏盐城,2022年共录取了198名高校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国企等,60%以上来自985高校,90%以上来自211院校,我猜还有10%的关系户吧。

待遇怎么样呢?

薪资方面,税前,科生不低于15万元/年,博士生不低于30万/年。

福利方面,一次性补贴1-2万,每个月生活补贴3000-5000元,5年内本地购房享受20万-40万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提高2-4倍。

4

当然,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弊端,任何一份工作都没有完美可言。

越小的地方,越是人际关系>个人能力。

所以前些年,专家们都普遍建议大学生,去大城市发展。

因为城市越大,越先进,城市的体制就越是优越,在资源分配方面,更倾向于能力。

而小地方,因为闭塞,发展滞缓,做事发展升职都要靠人情因素。

而且在小地方,无论你大事小事,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圈子。

圈子小,人情多,尽管这些985会被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但也拗不过这个生存法则。

5

很多时候,稳定和高收入是很难两全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了稳定,就放弃了高薪。

选择了高薪,就等于选择了高风险,也就等于放弃了稳定。

任何一个选择,你得知道你会获得什么,会失去什么,能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对自己来说,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否则,你会很拧巴。

但无论如何,躺在粮仓里吃粮食的老鼠,也不能有躺平的心态,因为这样很容易陷入米缸困境。

什么是米缸困境?

如果一只老鼠,找到了一个米缸,它跳了进去,吃饱了睡,睡足了吃。

随着时间的流逝,米缸的米越来越少,老鼠距离缸口也越来越远。

终于有一天,它发现自己想跳出米缸,却再也爬不出去了。

而与此同时,米缸里的米也快要见底了。

国企、央企虽然可以保温饱,但也不排除有的企业抱着落后守旧的观念,最后葬送掉了企业的发展。

在过去,鞍山铁塔是四大铁塔厂之一,很多铁塔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是从鞍山出来的,但是现在鞍山几经亏损,差点死了。虽然现在还活着,但是也是苟延残喘,员工的薪酬待遇低的离谱,可以说是垂死挣扎。

而像鞍山铁塔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利,甚至没有转型,就马上倒下了。

所以,要随时让自己保持跳出米缸的能力。

要进行这样的能力锻造,就不得不了解一个学习模型。

6

学习模型讲的是什么呢?

在学习模型里,从里到外总共有三个圈,最里圈是舒适圈,第二圈是学习圈,最外圈是恐慌圈。

如果一个人想要保持学习和进步,就要让自己身处学习圈。

什么是学习圈?

就是说,你每次学习的东西,有85%是自己熟悉,有15%是未知的。

这样你才能不焦虑,有进步。

要解决米缸困境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需要找到一个米缸,你也需要有能力爬进这个米缸,但也需要有能力爬出这个米缸,找到别的米缸。

怎么做呢?

自己每年做的事情,都要有一些新的东西。

全部都是新东西,人是会恐慌和抗拒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85%熟悉的事情,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选择15%新鲜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等资源,去长成新的能力。

华为的投资体系里,分为战略业务,以及现金流业务。

现金流业务是当下能够产生丰厚回报的业务,战略业务是在当下需要大量投入却在未来或可获得高额回报的业务。

任正非对华为的要求是,每年必须将研发经费七八百亿的20%投资于战略业务。

看十年,想三年,轰轰烈烈干一年。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卷入米缸困境。

7

要想让自己处于稳定区,就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定的平台,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公、事业编、国企央企等。

第二,持续学习,锻造能力,让自己可以在平台间做出选择。

不过我相信很多985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县城的考公,选调生等,或许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后续,有人考研考博寻找更好的单位,有人将这个平台当做一个跳板寻找机会向上走,无论如何度过寒冬,先生存,再温饱,接着寻发展。

8

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甜蜜区,爱好、擅长、赚钱的交集,尽可能的去寻找。

如果不能兼顾,就去找擅长和赚钱。

成年的人世界里,不一定在工作上获得爱好,而是要打造自己的生存技能,锻造自己的职业长板,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

至于爱好,在工作之外,也可以获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