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景生情,旧文新发|写在衡水中学远足归来

 鸢尾花的图书馆 2022-10-10 发布于河北

2017年4月8日,星期六,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着瞬时的中雨,滋润着衡水略带干渴,期待生长的大地上。

水,是生命之源,滋润着万物。同样承受着滋润的,还有衡水中学的学生们,走在远足路上的坚韧。

一年一度的远足,已经成为衡中的盛典。80华里的路程,见证了衡中孩子们用足记记录地自己的成长和坚持。

2016年,我参与了衡中的远足,并且与张文茂校长,留下了这样一个自拍。

说实在,我挺自豪的。因为老校长看到我的第一眼,就喊出了我的名字:“赵栋,你也来了?”毕业16年,老校长依然能喊出我的名字,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当我提出和他来一张自拍时,老校长欣然答应。就在周围学生和家长们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留下了这张自拍照。

于是,手忙脚乱的我,把自己的脸自拍到变形。

一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自己电脑桌面上。

今年,因故无法再去陪着这些孩子,走一走远足路。随手翻出以前的文章,看后,却有一番新意和人生感悟。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衡中每年都要坚持远足的原因之一吧!同样的道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脚步,同样的坚持。只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才会懂得,这80华里给自己人生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于是,想在重播一次,触景生情,旧文新发。

      “栋”察力:去享受在路上的过程——写在衡水中学远足归来(此文写自2016年)

(一)

416,凌晨下起了小雨。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雨打嫩叶的声音,脑海中思绪纷繁,也有些小激动,久久不能入睡。

我强迫自己去忘却一些东西,冷静下来,但人往往就是这样,越想如何,却又越不能如何。

让我睡不着觉的原因很简单:16日,我要参加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80华里远足活动。到后来,我都感觉自己有些矫情,干脆起床,走到窗旁,聆听春雨的嬉戏与欢愉。

参加这次远足,源于一次很偶然的谈话。

上个星期,一位相识不久但兴趣相投的大姐对我说,下周六衡中远足,我去做志愿者,你也来参加吧。你是衡中毕业的学生,也重走一次80华里,也算是对人生的再次磨练。

我是个很懒的人,怎么说呢?能躺着不坐着,能骑电动车绝不走路,以至于体重稳定维持在180斤,而且很稳定。几次减肥,无论是节食还是锻炼,都以第二日的失败告终。

按照平常,我会婉言谢绝,但这次,她的寥寥数语,瞬间让我心中泛起波澜,没有任何思索,欣然答应。

为了准备这80华里的艰难路程,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夜走5公里训练,天天不间断。期间,也有想偷懒的时候,但还是坚持下来。

说实在的,鉴于我是个没有长性的人,能坚持走一个星期,我挺佩服自己的。有时候,边走边想,为什么能坚持?原因有两点:第一,对衡中的归属感,让我愿意参与其中,再到路上去寻找青春的影子。第二,这位大姐的话,让我意识到应该在这样的人生节点去再磨炼一下自己,再到路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

(二)

小雨到了清晨,依然没有停的样子。它仿佛知道,干渴已久的华北平原期待着这样珍贵的滋润,恋恋不舍得离去。

我心里很着急,怕耽误了今天远足的行程。其实,我知道,依照我对衡中的了解,行程不会改变,定好的事就要做到,就要做好。

5点从家中出发,去接上两位同事:文字、摄影记者各一名,在忽大忽小的春雨中,向着衡中出发……

对于参加这次活动,我早就为自己找到了“四合一”的定位:衡中毕业生——重温校园生活;媒体工作者——详实记录、真实反映;志愿者——为咱衡水自己的活动尽心服务;父亲——用这样的身份去感悟现在的孩子们、如今的学生家长。

我想这“四合一”的定位,应该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包涵观察、感悟“衡中远足”的角度。毕竟,人的社会角色是不同且多重的,在对待某一事物上,常常会因为角色的偏差,而出现认知性的错位。所以,以这样的多重定位身份去参与衡中的远足中,可以让我看的更清楚,感悟的更深刻吧。因为确实,我想从这次的活动中,得到一些东西。

处于中年的我,有时候很矛盾,总感觉看透了生命中的一些,却又在某些时候感觉自己很无知无助。我不得不思考,什么是成功?平庸的人生又该如何面对呢?就如同远足,对于放弃的人,我们没有资格对他求全责备,也不能盖棺定论:他们因为无法坚持,而注定失败,难成大器。如果真的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非要让他在超乎自己能力之外做出点成绩,是不是有点牵强,甚至不可能呢?

看着这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车窗上,我似乎有些开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许我正在用一种惯性思维去思考远足和人生,我真的忘却了“追求卓越”这四个字背后,那种对“过程”的看重和享受。远足,不是为了远足而远足。人生,也不是为了人生而人生。


都说,有了烦恼回家,卸下包袱才能更好出发。《欢乐喜剧人》决赛前,岳云鹏回到德云社擦擦桌子扫扫地,去体会和感悟最初对相声的执着,才有了最后决赛的“一骑绝尘”。我想,这次回到衡中,回到那条路上,也许自己会对“追求卓越”有更深的认知,能更加透彻一些自我的人生。

(三)

天公作美,小雨在7点多停了。

孩子们如同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快乐地叽叽喳喳着,跑到操场集合,准备出发。我慢慢走在他们中间,享受着这种久违的热情。

影响力取决于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我很激动,能被他们所感染,虽然已经相差近二十岁。或许,我还很年轻,或许,我一直坚信我是衡中的学生。

踏着满地的雨水,高举着飘扬的旗帜,我们挺胸抬头,高喊着口号,出发了。


校门口,已经在雨中等待了几个小时的家长,此刻欢腾起来。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彩旗,用力扯平写满祝福的条幅,用尽全身力量向我们喊着:“加油!加油!”仿佛,我们是出征的战士,要在遥远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仿佛,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用每一句呐喊为我们积蓄力量。



我走在这群孩子和这群父母之间,有着别样的感觉。我能感觉到作为孩子,心中的那份激动和深深的感恩;也能深刻地感觉到作为父母,心中的那份期盼和无悔的付出。

因为还要担负拍照的工作,走了一段路途后,我上了一位学生家长志愿者驾驶的媒体采访车。这位车主姓李,唐山人。自己的女儿在唐山上的初中,成绩经常是区里的前三名。为了能给女儿一个更好的平台,他把孩子送到了衡中。每个月,他和妻子都要从唐山赶800公里的路到衡水,就为了和女儿能见上十几个小时。为了能参加孩子的远足,15日当天驱车赶到衡水,16日早上不到5点就到了学校门口,准备各项工作。

他说自己当志愿者,是想多参与学校的活动。其实,我知道,他是为了多和孩子呆一会。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路上,如果不是我们要求,他一定会把车开得很慢,凑到女儿的队伍旁边,多看几眼,又带着浓重的唐山味儿喊几声:“闺女累不?喝水不?”听到这里,女儿总是摇摇头,笑着朝这里深处V型的手势……

他对我说,女儿之前在唐山学习特别好,但是到了衡中成了倒数几名,心理压力特别大。有时候见到他们,孩子就哭,说对不起他们。现在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成绩也在慢慢地提升,孩子现在很高兴。

看着车里心不在焉的父亲,看着车外倔强前行的女儿,我感受到这个孩子身上,超越同龄人的担当和勇气。她,正在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生命的精彩,享受着一种生命的体验,感悟着成长的些许气息。

如同这位女儿,衡中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他们的故事,在今天,只有一个主题:朝着目的地,一步步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


看着砥砺前行的孩子们,我知道自己不会再用什么坚持、努力、不怕困难等等这些词,来形容他们在远足中的表现。

我认为,现在只有一个词能够准确地表达我的内心:骄傲。

我骄傲于,他们对拼搏的渴求;我骄傲于,他们对目标的坚定;我骄傲于,他们对家人的感恩;我骄傲于,他们对责任的担当。

我想,这正是衡中带给他们的改变。

真的,也许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次远足。远足的初衷是让每个孩子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自我完善。显然,衡中的远足,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层面,而上升为孩子们一次精神和意志的升华。

当一场无人知晓的远足静悄悄地走过青春时,希望你能记住它,这是一种拯救自己的力量。

我很感激这群高中生,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这些心中杂念多于专注的成年人,什么是意志力,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灵魂。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又老题重谈:衡中的素质教育,其实已经超出了素质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基因教育”。用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塑造,或者说是重新塑造这群孩子的基因。让他们从骨子里坚强起来,把“与困难作斗争”,转化为一种“享受胜利的过程”。这样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这,正如衡水中学的校训:“追求卓越”,它不就是在告诫我们,过程就是结果,结果也是过程。

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18年前,我也曾走过这条路,在路上,我很执着。

18年后,我又走上了这条路,在路上,我很享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