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与蛇 02

 土而不渣 2022-10-10 发布于重庆

巧吉老人今年59,打小就在这个村子长大。老父亲周云和老大人前面得了两个宝贝儿子,皆幼年早亡。一家人过得郁郁寡欢,后在30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再得一女,可哪知,老伴难产而亡,只留父女二人孤苦相依。埋了妻子,周云和在坟前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把女儿培养成人。自此每天晨昏相依,倒也不少乐趣。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巧吉六岁那年发了一场高烧,从此耳聋眼瞎,听力和视力倒不是完全丧失,只很微弱了。周云和一心只想治好女儿的病,年年都请郎中来治。一来二去每年的一点田地收入也就入不敷出了,卖了地给村上的地主,然后过上了佃户的日子。从此便一贫如洗了。

等到巧吉长到16岁,老人本想给她张罗一门婚事,也算是为她安排好幸福吧。可哪曾想没有媒婆愿意说媒。一来二去就耽误到了20来岁,周云和也就死了心了。他也明白过来,女儿这个样子就算有哪个人家要,去了以后也是要过牲口不如的日子。一想到此,周云和心里暗暗地疼,疼那苦命的女儿,疼她未来艰难的日子。从此以后,周云和便铁定了心要用一辈子去照顾好女儿。

后来地主被打倒,他又分得了原来的五亩田地,并在大队的帮助下重新搭起了一个茅草房,就在地主老财原来的宅基地上,当然屋子比先前的要小的多破的多。周云和很满足,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了,不再和原来一样住牛棚了。房子左右两间房,中间是客厅,后面是厨房和厕所,为了方便女儿生活,家里的一切几十年来从未变样。

每天周云和下地干活,巧吉凭着微弱的视力在家洗衣做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晃周云和就60岁,常年的积劳使得他身上到处疼痛,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了。于是他把田地租给了别人,每年得一些谷子。不可能闲下来的他便开始挑着担子到处收破烂了。

每天天一亮,他便摇着铃铛满乡镇的转悠。饿了,渴了就把自己的碗伸到别人面前讨一些吃喝,早先很多人不熟他,多是拒绝。后来渐渐地都知道了这个老人的一些事,也就同情着,每到有破烂卖的时候随他出价也不争执。周云和慢慢地也在这小本买卖上积累了不少经验,渐渐地也有了盈余。日子便又开始好过些来。

巧吉在她父亲外去的时日,便一个人在家呆着,也没有正经事情干。周围的人忙于干活的便会把小孩子交给她来带,她也乐意替别人带孩子,这反倒排挤了许多的寂寞,同时也收到了别人的多是米面和肉菜一类的馈赠。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许多年,周云和的背已经完全超过90度了,以至于他喝水都有些困难了。即便这样他也还是担着担子收着破烂,对于他来说已经别无选择了,除非死掉便可以停下来了。然而他又是极度害怕死的,他常常给人讲,他很希望那可怜的女儿能死在他的前头。他拼命挣来的钱,也在第一时间买了一副好棺木,先前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给自己备的。

巧吉也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看上去似乎比她父亲还要老。不明情况的人见了还以为是俩老伴。巧吉老人已经干不好活了,煮的饭不是不熟就是烧糊了,洗的衣服也只是过了下水而已,更恼火的是她已经没有力气去打水,去拧衣服了,常常都是周围那些她带大的孩子帮着做。看着女儿越来越不中用,越来越老了,他感觉终于要熬到头了,这一切就像航海时遇见的灯塔,指引着一个筋疲力尽的水手把船安全送达岸边。灯塔越明亮,希望就越大了。

然而他全然忽略了自己80多岁的高龄,忽略自己也是同样的不中用了。

终于在他85岁的时候,他再也熬不过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带着对苦命女儿的一种怜悯和憾恨。他曾想努力的再活下去,为此他每餐坚持两碗饭,就在他生病难以吞咽的时候也是如此;他每天都挑着担子转悠,不为挣钱只想多锻炼;每天坚持上一次大号,屙血也要去。这些都是他向别人求教的长寿秘诀。他是多想活到女儿死的那一天啊,哪怕是多活一秒。

他还是走了,临行前他把女儿叫到床边,拼命的说到“我,还会回来的”。

他也不管这个聋子般的女儿听得到听不到,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把最后的念想极微弱的喊了出来。

老村书说,他走的极为痛苦。

按照遗言,周云和就埋在了屋后面,他想最后还是给女儿做个伴。

巧吉老人便在他59岁那年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村里也安排了人照料,但多是出于硬性要求又得不到什么好处,除了保证不饿死之外也谈不上什么其他的关怀了。

就这样,那片荒地似乎就更荒凉了。自从周云和去世以后,大家似乎都忘记了那里还住着一户人家,还有一个又聋又瞎的巧吉老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