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作为临床治疗中具有庞大人 口基数的消化系慢性疾病,使用中西医结 合法进行治疗已成为较为多见的临床治疗 方向,以下就对慢性胃炎七种辨证分型及 其分别对应的诊治方式进行介绍。 一、活血化淤 腹部疼痛亦称胃脘痛,是慢性胃炎中 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胃络瘀阻型慢性 胃炎患者,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处提 及病由经入络,气在经,血在络,久病导 致气结于经,从而影响血在络中运转,所 以由瘀阻之症引发胃脘痛,所以解决痛症 的关键在于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一般来 说胃部疼痛在夜间更为明显,或可见黑 便,同时脉涩,舌质暗紫,伴瘀点,此类 患者的治疗理念为止痛化瘀与理气活血, 可使用丹参饮组方进行治疗:丹参、赤 芍、没药、延胡索、砂仁、炙甘草、五灵 脂、蒲黄、檀香、元胡,将以上药材煎煮 饮汤或制丸送服。 二、健脾益气 在经络穴位走向中可见足阳明胃经与 足太阴脾经互相交络,并且各类脾病与胃 病之症互为表里,在部分古法论治观点 中,常见脾气弱所致水谷运转失调,气滞 湿阻所以上焦下脘皆不通畅,此类患者的 辩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主症包括胃隐痛 或胀痛,进食后加重,常嗳气,纳少,大 便或干或溏,面色萎靡、倦怠,脉细弱, 舌质淡,苔白、腻;脾胃虚弱证患者的治 法核心为健脾益气、合胃消食,可使用香 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方剂包括:白术、 陈皮、山楂、麦芽、炙甘草、党参、砂 仁、半夏、神曲、茯苓、木香。 三、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法对症适用于脾胃湿热型患 者,主症包括口苦、口粘,胃涨反酸,嗳 气、恶心,纳少,倦怠,夜间常易失眠, 大便不爽,小便混、黄、少,脉滑数,舌 质红,苔黄腻或黄厚,此型患者需要结合 清热、利湿两种治法,可用藿朴夏苓汤以 及三仁汤组合治疗,组方包括:黄连、滑 石、藿香、厚朴、茯苓、蔻仁、半夏、苏 梗、佩兰、苡仁,湿重者加黄芩、茵陈, 糜烂性胃炎患者可加白芨。 四、和胃降逆 慢性胃炎患者主要症状之一包括胃 胀、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等,此类患者辨证 分型为食滞胃脘型,主症包括胃满胀痛, 胃内容物反流或呕吐,且吐后疼痛缓解, 纳少,大便不爽、腐臭,脉滑数,舌质 红,苔厚腻或黄腻,治法以和胃降逆为 主,消食导滞为辅,可食用保和丸进行治 疗,组方中包括:陈皮、厚朴、半夏、山 楂、连翘、神曲、茯苓、莱菔子、麦芽。 五、养阴益胃 养阴益胃法主用于胃热阴亏型患者, 此类患者主症包括胃隐痛、灼痛,口咽干燥, 消瘦、纳少,大便干,脉细数,舌红、少苔、乏 津,此型患者的治法为清热生津,可用沙参 麦冬汤加减治疗,组方为:石斛、山楂、白芍、 炙甘草、沙参、生地、麦冬、花粉、乌梅、麦芽, 糜烂性胃炎患者加白芨,胆汁反流者加吴茱 萸,疼痛严重者增加使用芍药甘草汤,伴瘀 症者加桃仁、丹参。 六、疏肝和胃 此类治法可用于肝胃气滞型患者,主 症包括胃满胀痛、痛及两肋,嗳气、胸 闷,五心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脉 弦,舌质暗淡,苔薄白,治法以疏肝和胃 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组方包 括白芍、甘草、元胡、柴胡、陈皮、佛 手、川穹、枳壳、蒲公英、制香附。 七、温脾散寒 对症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患者,此类患 者主症为胃隐痛,进食后缓解,纳少,疲乏无 力,手足寒凉,便溏,脉细弱,舌质淡,治法以 暖胃散寒为主,温中健脾为辅,可使用黄芪 建中汤加减治疗,组方包括桂枝、炙甘草、大 枣、黄芪、芍药、干姜、饴糖。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的七种治法中 包括活血化淤、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和胃降 逆、养阴益胃、疏肝和胃、温脾散寒,分别对 症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食 滞胃脘型、胃热阴亏型、肝胃气滞型以及脾 胃虚寒型患者,但需要注意,临床中患者证 型会随病情发展、病程时间的增加发生变 化,所以在选择对应治法时也需要根据患者 即时主症以及不同伴随症状进行区分选择。(彭州市中医医院 朱智慧) ![]()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