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作为我国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中通常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灼痛以及刺痛等临床症状,在发病中通常会伴随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问题,中成药在胃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治胃痛如何正确选用中成药呢? 在采用中成药进行胃痛治疗中,由于中成药种类繁多并且药物组成以及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在药品的选择中一定要根据病症进行针对性选择,那么下面本文将从胃痛的大致类型出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吧。 寒邪犯胃型胃痛这一类型胃痛患者,主要会出现突然胃痛,遇冷则疼痛情况加剧,遇暖则疼痛症状减轻,这一类型胃痛在治疗中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进行治疗。香砂养胃丸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对治疗呕吐、四肢倦怠等症的胃痛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中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用2次,在服药中要禁食生冷油腻食物。温胃舒胶囊具有温胃止痛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饮食生冷或者受寒后出现的胃痛症状,在治疗中每次服用3粒,每日服用3次,胃出血患者禁止服用此药。 饮食停滞型胃痛该类型胃痛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出现胃部胀痛,这一现象多由于患者暴饮暴食所致,还会出现呕吐现象,在呕吐后疼痛会暂时缓解。在这一类型胃痛在治疗中,可以采用香砂平胃颗粒等药进行治疗,香砂平胃颗粒在应用中具有健脾、燥湿之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适用于以上症状的慢性胃炎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用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服药2次,脾胃虚弱患者需要谨慎服用这一药物,孕妇、年老虚弱以及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这一药物进行治疗。 肝气犯胃型胃痛该类型胃痛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因情志因素从而引发胃脘胀闷,嗳气频繁、大便不畅等临床症状,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中通常应用疏肝理气疗法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以下中成药物。加味左金丸这一药物在应用中具有平肝降逆、解郁止痛的临床作用,主要应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所引起的胃痛疾病,在实际应用中每次服用6克、每日服药2次,在服药期间禁止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孕妇禁用。胃苏冲剂在应用中具有理气消肿、和胃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这一类型胃痛的治疗,采用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服药3次,在采用这一药物治疗时偶尔患者会出现口干感觉,糖尿病患者禁止采用这一药物进行治疗。 肝胃郁热型胃痛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表现出胃部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以及吐酸水等现象,适宜应用疏肝泄热和胃法进行治疗,可应用以下中成药物。六味安消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和胃健脾行血止痛的功效。在因消化性功能不良所引起的腹痛、腹胀、便秘以及腹泻等症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应用中每次服用1.5~3克,每日服用2~3次,小儿,孕妇以及久病体虚的患者禁止采用这一药物进行治疗。 瘀血停滞型胃痛该类型患者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胃脘疼痛,患者会出现针刺样疼痛,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元胡止痛片这类中成药物,元胡止痛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理气活血、消瘀止痛的临床作用。每次服用4~6片,每日服用3次,孕妇需谨慎服药。 脾胃虚寒型胃痛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发病中,会出现胃部隐痛,空腹时疼痛严重,在进食后疼痛有所缓解。可采用温中健脾法进行治疗,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治疗,附子理中丸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温中健脾之功效,每次服药8~12丸,每日服用3次,孕妇禁用,并且在服药中禁止食用生冷食物。 综上所述,中成药在胃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对胃痛症状进行有效缓解,胃痛患者就需要进行胃药的合理选择。在中成药的选择中首先就需要从胃痛类型出发,选择针对性的中成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武冈市大甸镇卫生院 廖庭兰)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