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壮大别山:寻找最后的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

 Loading69 2022-10-10 发布于四川

众所周知,中原军区成立于1945年10月,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委,王树声为副司令。据统计,全军共有6万人,下辖两个纵队和三个军区。其中有个鄂东军区,其主力为独立第二旅。1946年,该旅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在这场战役中,这支部队始终表现顽强,最终却为何陨落于大别山呢?

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其前身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一部和鄂东的一些地方武装。据统计,全旅共有6000多人,由吴诚忠任旅长,张体学任政委,何耀榜任副旅长,熊作芳任副政委,李继开任参谋长,余潜任政治部主任,马友才任供给部长。这支部队下辖三个团和一个干部大队,几个团长和大队长分别为:张海彪、彭超、石建金、黄宏伸。

1946年,敌军先后集结了不下20万人,团团围住了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在这个背景下,中原军区决定派主力向西突围,同时留下鄂东和江汉两个军区的部队去留守当地。如果无法立足,鄂东军区的主力可以向皖东突围,江汉军区的主力可以上武当山打游击。另外,皮定均的中原军区第一旅奉命掩护中原军区的主力向西突围。

6月26日,李先念指挥第13旅、第359旅、干部旅等部约1.5万人秘密离开了湖北礼山宣化店。随后,这支部队越过了平汉线,并且向西北方向疾进,最终来到了陕南。与此同时,王树声指挥第2旅、第3旅、第15旅(欠一个团)等部共万余人由河南光山泼陂河向西移动,并且强渡襄河,最终来到了鄂西北的武当山。

就在这个时候,吴诚忠和张体学率领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悄悄来到了宣化店。这支部队负责伪装成中原军区的主力,以牵制宣化店周边的敌军。在黄安境内的佛塔山,独二旅血战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作战任务,而且还减轻了第一旅的压力。可以说,中原军区主力得以顺利突围,独二旅和第一旅都功不可没。

皮定均的第一旅在鄂豫两省交界处完成牵制敌军主力的任务以后,迅速离开了大别山,随后杀入了皖中平原。此时,中原军区的主力已经远离了鄂豫皖边区。整个大别山区,主要的武装力量只剩下了独二旅。根据一些老前辈的回忆,此时的独二旅虽然从上到下都非常疲惫,但是其士气依然高昂。

6月底,独二旅正式开始向东突围。该旅兵分三路,吴诚忠和何耀榜率领主力杀向了麻城,一个团杀向了罗田,一个团杀向了麻城北部地区,张体学也率领一些指战员杀向了麻城北部地区。7月初,这几支部队终于在麻城的林店村会师了。经过激战,该旅击溃了敌军的一些追兵,然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转移。

几天后,独二旅来到了湖北罗田。7月18日,这支部队杀入了位于安徽岳西的冶溪河地区。据统计,全旅依然还有5000多人。不幸的是,自从离开宣化店以后,这支部队几乎每天都在倾盆大雨中行军,许多指战员的脚都被雨水和污泥泡烂了,还有许多人生了病。后有追兵前有强敌,该旅随时都有可能被敌军包围。

7月18日下午,独二旅在冶溪河地区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继续东进的作战计划。如果不出意外,这支部队完全有希望像第一旅一样,顺利来到苏皖解放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该旅突然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全军停止东进,留守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对于这个指示,许多指战员都无法接受,甚至有人直接负气逃走了。

但是,吴诚忠和张体学等人,他们作为老红军老党员,还是坚决地去执行了这个命令。上级为何要求独二旅停止东进并且留守当地呢,我分析了下,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第一旅等部过早离开了大别山,我军急需一支部队留守当地,继续牵制敌军,以减轻鄂西北和陕南我军的压力;独二旅大多为鄂东当地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就这样,独二旅停了下来,并且在大别山区成立了鄂皖地委。刘名榜继续负责豫南的对敌斗争,熊作芳负责皖西的对敌斗争,黄宏伸和赵辛初负责鄂东的对敌斗争。另外,张体学将该旅的三个团改编为了三个支队,每个支队下辖两个小团,这三个支队的负责人分别为:康洪山和萧德明、彭超和汪进先、石建金和黄世德。

独二旅留守当地以后,敌军很快集结了近5万人来重点围剿鄂皖边区。该旅采用了较为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很快,该旅就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敌军的一个师长甚至因此黯然下台。敌军气急败坏,以更多的兵力再次包围了这个旅。另外,敌军还隔断了我军和百姓之间的联系,并对我军进行经济封锁。

独二旅的处境因此愈发艰难,不仅缺衣少食,而且急缺弹药。9月初,张体学率领一个支队来到了湖北英山,随即遭到了数千名敌军的围攻。不久,吴诚忠率领一支部队也在英山境内遭到了敌军的阻截。9月5日,黄世德率领一支部队来到了湖北蕲春,也突然遭到了上千名敌军的袭击。非常不幸,这几支部队都被敌军打散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黄世德壮烈牺牲。吴诚忠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彭超壮烈牺牲。石建金被俘,随后英勇就义。张海彪心灰意冷,他竟然背叛了信仰。经过浴血奋战,张体学勉强收容了不到一千名指战员。接着,这些幸存者来到了湖北蕲春境内的桐山冲。张体学一度率部西征,准备去寻找鄂中的李人林,但是无功而返。

10月底,独二旅彻底陷入了绝境。而且,该旅不幸丢失了密码本,所以一直无法和上级取得联系。于是,张体学多次派人去南京寻找周副主席。最后,他的秘书找到了董必武。此时的独二旅,旅长失踪,政委负伤,全旅还有300多人,而且缺乏冬衣、粮食、弹药……考虑到这些情况,董必武要求张体学安置好部队以后立刻去南京。

12月初,张体学和赵辛初正式离开了大别山。他们历经艰险终于来到了南京,后来他们来到了北平,最后去了延安。旅长吴诚忠,他在掉队以后回到了老家。后来,他化装来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旅参谋长李继开身负重伤,后来他辗转来到了胶东解放区。副旅长何耀榜和旅副政委熊作芳等人,他们继续留守大别山。

独二旅自从停止东进以后,一直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据统计,该旅始终牵制着不下3万名敌军。而且,独二旅先后歼敌不下2000人。同时,这个旅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从5000多人减员到300人上下。其余部以几十人为一股,分散在大别山区的角角落落,继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直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初,何耀榜、熊作芳、刘名榜、漆少川、易鹏等人率部继续坚守在鄂东、皖西、豫南等地。尤其是熊作芳,他曾经率部在安庆附近一战就击毙了敌军的6名中高级军官。鲜艳的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1947年8月,刘邓大军杀入了鄂东。8月31日,旅长萧永银率部攻占了麻城,次月,旅长李德生率部攻占了黄安。

就这样,鄂东军区独二旅的余脉终于找到了大部队!据查证,这支部队有部分指战员被编入了以陈锡联为司令员的第三纵队和以曾绍山为司令员的皖西军区,也有一些人被编入了刘邓大军的其他部队。1949年3月和4月,第四野战军的先遣兵团在鄂豫军区的配合下,解放了鄂东的绝大部分地区。从此,鄂东彻底获得了新生!

建国以后,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出了许多开国功臣,例如:旅长吴诚忠,他是开国少将,曾经担任过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政委张体学,他转业到了地方,所以并未获得军衔,他曾经担任过湖北省省长;副旅长何耀榜,他也并未获得军衔,曾经担任过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副政委熊作芳和参谋长李继开,他们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另外还有:原黄冈地委常委、黄冈专区副专员马友才,原湖北省军区后勤部政委郑重大校,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黄宏伸大校,原湖南省军区副政委萧德明少将,原湖北省交通厅厅长汪进先,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余潜少将,原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赵辛初,原湖北省水利厅党委书记漆少川,原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易鹏……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资料:中原突围史、张体学传、陈锡联回忆录、李先念文选、秦忠忆中原突围、鄂东解放斗争史、周志坚回忆录、悲壮大别山、武汉解放战争史料……如有纰漏,欢迎指正!接下来,我的写作重心还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新四军第4支队、新四军第五师等部……

发布于:天津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