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安史之乱,历史少了一个流氓恶少:喝酒、赌博、调戏邻居姑娘、窝藏杀人犯……却多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在我们遇到坎坷的时候,会用他的诗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安慰自己的灵魂。 这个人就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句的作者韦应物。 “城南韦杜,去天五尺”,韦家是关中大族,据统计,唐朝韦家一共出了19位宰相,武则天的儿媳妇,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也是出身长安韦家。 韦应物的曾祖父韦待价,做过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父亲在当时也颇具声望。韦应物妥妥地是唐代“贾宝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 通常,这种家庭容易出那种品行不端、嚣张跋扈的纨绔子弟,韦应物也没让大家失望: 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喝酒赌博,调戏邻居姑娘,包庇窝藏杀人犯,无恶不作。 但是因为他的家世,15岁就被唐玄宗召进宫里,做了贴身侍卫,乡亲们是敢怒不敢言,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浪荡子韦应物也许就这样放荡一生,是历史上无数纨绔子弟中的一个。 公元756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朝夕之间,盛唐不再。 韦应物曾经在近处亲眼见证,唐明皇与杨贵妃炙热爱情,五年后,又亲眼目睹了这场爱情的幻灭。 更主要的是,玄宗仓皇出逃的时候,早就把这些近身侍卫抛到一边。失去了天子侍卫的光环,韦应物一夜之间变为了丧家之犬,没了靠山的韦应物沦为被别人欺凌的对象,饱尝了世态炎凉。 幸运的是,在炎凉中,也有温暖。在韦应物落魄的时候,尚书员外郎的元挹爱女元苹,元家是鲜卑世家,这个时候,能和元家结亲,是韦家高攀。 这之后,韦应物的生活颠沛流离,贫困交加,受到刺激的韦应物,由一个纨绔子弟幡然觉醒,开始发奋读书,而爱妻元苹,虽世家贵女,甘愿陪他尝尽人间疾苦,也是他奋起读书的精神支柱。 当侍卫的时候,韦应物大字不识,如今20岁了,他从识字开始学习。当一名学者有点晚,但是学写诗,韦应物还是有自己的天赋。短短几年,韦应物的诗歌在诗人云集的长安城,也小有名气。 7年后,在妻子的帮助下,发奋图强的韦应物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仕途。接下来,他从低级官员做起,宦海沉浮30年。而妻子元苹也随着他东奔西走。 韦应物做人很坦诚,他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写在了这首《逢杨开府》中: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2007年,在西安少陵塬上出土了一块墓志铭,轰动考古界和书法界。那是韦应物给妻子元苹亲自书写的墓志铭。 在《元苹墓志》里,韦应物用自己真挚的笔,写下对妻子元苹的最大深情。人们才知道,浪子回头的背后,原来有这样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 墓志上说:“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少陵原上兮霜断肌,晨起践之兮送长归。释空庄梦兮心所知,百年同穴兮当何悲。…” 元苹只陪伴了韦应物20年,37岁时去世。这之后,韦应物再也没有娶妻,而是写了大量真挚感人的悼亡诗。有了《元苹墓志》参照,再读韦应物的这些悼亡诗,更加让人感动。 比如这首《伤逝》: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韦应物虽然年轻时是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但是他走入仕途做了官之后,却能痛改前非,是一个受老百姓欢迎的好官。 史书记载,韦应物做官,清廉公正,爱护当地老百姓。他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自己拿了国家的俸禄,但是做的不够好,内心感到惭愧。 韦应物苏州刺史任期满了的时候,因为没有回老家长安的路费,只好寄居在苏州的无定寺,最终竟然客死他乡,享年55岁。为官清廉,也由此可见。 唐玄宗、杨贵妃晚年的奢侈生活,豢养了一群骄横跋扈,嚣张无知的无赖少年。 因为“安史之乱”,改变了其中一个小混混的人生。妻子元苹的温柔贤良,不但成就了一个和孟浩然王维齐名的山水诗人,也把一个地痞流氓,改变成了一个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父母官。 韦应物的一生可以说是真的丰富多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