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官司一般要多久?

 常青法苑 2022-10-10 发布于北京

【案情介绍】

王阿姨在某养老机构活动时不慎跌倒,造成手臂擦伤。养老机构及时将王阿姨送往医院救治并支付了医疗费。事后,王阿姨子女与养老机构协商赔偿,但双方就赔偿项目及金额无法达成一致。于是王阿姨子女想将养老机构起诉至法院,但又考虑到打官司费心费力,听说有的官司能打好几年,这就犹豫不定了。

问:民事案件的审理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民事纠纷解决还有哪些途径?

案例分析

  1.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即一般民事案件,最多经过一审和二审就能出结果了。

  1. (一)一审程序。一审的审理期限是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是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一审判决后,如无人上诉,则审判程序终结。

  2. (二)二审程序。不服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的审理期限是自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二审法院作出判决一经送达当事人即生效。整个官司就结束了。

       因此,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无上诉仅一审的,正常半年内就完事了,比较复杂的,一年左右可以出结果;如有一方不服要上诉引发二审的,正常9个月左右也就有结果了,比较复杂的大概一年半左右会有结果。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协商和解:纠纷各方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协商和解是比较省力、快速解决纠纷的方式。

(二)第三方调解:有关组织(如调解委员会、居委会等)或中间人就纠纷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推动当事人签署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类似于合同,对双方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三)仲裁:纠纷当事人根据所签订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仲裁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主要方式。

(四)法院诉讼:纠纷当事人无法达成和解,选择通过打官司解决,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后,由法院依法审理,最后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上述四种解决纠纷的途径中,究意采用何种途径去解决民事纠纷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要提请注意的是,仲裁和法院诉讼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即在一方不履行的时候,另一方可以直接去法院直接申请强制执行。而协商和第三方调解后所签署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属于普通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在合理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