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奥布伦  如果您是60后70后,那么,即便您不记得动画片《小号手》,也一定记得影片里的插曲“军号嗒嗒嗒吹,来了游击队”。而对于50后,记忆或许要更多一些。比如作为50后的笔者,就曾经在动画片问世的十年前,拥有过一本名叫《红色小号手》的绘本。
 这本《红色小号手》绘本,如今已是稀缺资源,只能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寥寥可数的几本。从有限的图片中,还是能窥探出大致的模样。因为曾经把《红色小号手》绘本翻得滚瓜烂熟,所以到了动画片《小号手》1973年10月“悄然”公映时,笔者一下子就猜到了影片的情节。 情节可以猜到,作者也不陌生,原来是小说《海岛女民兵》的作者——原南京军区的军旅作家黎汝清。 说到《海岛女民兵》,首先让人想到据此改编的电影《海霞》。
1966年版《海岛女民兵》 《海岛女民兵》本是黎汝清出版于1966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初版时正是风暴的前夜,所以难说有多大影响。
1966年版《海岛女民兵》 但是却作为文革时期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第一部是同为修订再版的李云德著《沸腾的群山》)而占尽了天时,作品的影响力简直可以用“爆棚”来形容。


根据小说改编的不同版本的连环画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法文《海岛女民兵》 
蒙文版《海岛女民兵》 不仅被改编为连环画《红山岛》、《海岛女民兵》、《活捉“黑风”》,还曾被后来的评书大家刘兰芳播讲过小说连播,更是被改编成话剧、京剧、评剧、歌剧、越剧、锡剧等剧种,被译成外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当时的文艺舞台还处在“样板戏”和“三突出”主导的时期,动画片《小号手》出自风头正劲的黎汝清之手,也是作品能立得住的保证。作品采用写实的画风,虽然在艺术风格上乃别无选择的选择,但是与江南的风貌倒很相称。尤其是金复载老师谱写的几首插曲,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为影片增色不少。

动画片《小号手》改编自作者1961年2月创作于大别山区的长诗《红色小号手》(载作者出版的诗集《战马奔驰》,江苏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出版)。诗中的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号手”代名,绘制成绘本时,因为文字不多,也沿用了“号手”之称。改编成动画片剧本,因为有了对白,所以作者才将“号手”命名为小勇。
 其实《小号手》的片名原本也是《红色小号手》,就连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出版的美术电影文学剧本集的书名也叫《红色小号手》。是何缘故使影片在最后去掉了“红色”二字?笔者虽然有兴趣探个究竟,但是还没有找到答案。或许这本就不是个问题,在那个年代里,要歌颂的小号手怎能不是红色的呢,所以也就不必单独强调出来了吧?“图说”系列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