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刘联盟为何没有提前破裂?只因鲁肃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危局。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33章)后文待续

百年东吴(三十四)周郎谢幕

百年东吴(三十五)借荆州

百年东吴(三十六)交州风云

百年东吴(三十六)第一次濡须之战

百年东吴(三十七)皖城之战


百年东吴(三十八)湘水划界

从南郡之战结束开始,孙刘联盟内部便因为荆州的分割问题生出了裂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曹操主动放弃江陵策略的一大成功。

裂痕从发生的那一天起便不可收拾,更糟糕的是,东吴内部在外交政策这一点上,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破坏联盟的疏刘派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从周瑜开始到吕范、吕蒙、陆逊等重臣都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而主张坚守联盟的亲刘派代表几乎只有鲁肃一人。

好在孙权本人对这件事还是比较犹豫的,或者可以说他在此事上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鲁肃才能凭借一己之力在几年间勉强维持了脆弱的和平。

为了此事鲁肃殚精竭虑,当时东吴内部对刘备集团抱有一定敌意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吕蒙就认为双方虽然仍在结盟,但关羽不可不防,并制定了五条策略以未雨绸缪;而关羽那边对鲁肃也多有猜疑。

鲁肃一方面对吕蒙等激进人士尽量劝慰,连他的计策也没有上报孙权,对关羽也是好言安抚以消除他的猜忌,真是操碎了心。

他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孙刘联盟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了壮大,孙权在濡须口逼退了曹操,并摧毁了曹操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庐江郡,而刘备则一举攻占巴蜀。当年鲁肃提出的“竟长江之极”这一目标借助联盟得到了实现。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局面终于还是维持不住了,只因为刘备的一句话。

当初周瑜去世后,攻取巴蜀的计划也随之流产,再加上曹操在东线施加的压力过大,因此孙权在听说刘备起兵入川后除了用一句“猾虏乃敢挟诈”来泄愤外没什么办法。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因为根据后来的描述,当时双方应该有取得益州后即归还荆州的相关协议。

然而等刘备真的取得益州后却不认账了,反而以取凉州后再归还荆州来搪塞,如此无赖的态度终于激怒了孙权。

他清楚刘备只是在拖延时间,根本不是以诚相待,因此自己委派了荆南三郡的太守,结果却被关羽给撵走了。

孙权算是比较理性克制的,当初周瑜和吕范劝他扣留刘备,他都没有答应,但在和平取得荆州的希望宣告破灭后他已经无法容忍了,于是决定采取武力威慑给刘备点颜色看看。

现在的局面是鲁肃也无法控制的了,借荆州是他的主张,如今却弄到这个地步,他对孙权也没法交代,因此只能受命出兵。

不过尽管如此,孙权仍未做好彻底放弃联盟的的准备,他清楚刘备在荆州的核心利益只有江陵,如果非要索回江陵,无论是否能办到,联盟都将彻底破裂,而后来夷陵之战的爆发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他只主张取得荆南三郡,即长沙、桂阳和零陵。

在这种背景下,疏刘派的代表人物吕蒙自然在这次行动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孙权派他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而鲁肃率一万人屯兵巴丘以抵挡关羽,他自己驻扎陆口坐镇后方指挥。

这次行动非常突然,东吴大军一到,长沙、桂阳二郡立刻归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仍在坚持抵抗。

刘备听说荆州发生重大变故后,反应也极为迅速,他亲率五万大军前往公安,并命关羽领兵三万进驻益阳,目的是进行威慑,做出截断正在零陵作战的吕蒙部和驻守长沙郡北部的鲁肃部的联系。

由此可见,当时刘备虽然态度强硬,但也只是做给孙权看的,他同样不愿意破坏联盟,否则关羽就会以优势兵力直接进攻鲁肃。

目前刘备在投入了五万生力军后,在荆州的实力已经占据明显优势,孙权一方不过三万多人,继续从后方调集军队远水不解近渴,于是他只好命吕蒙先别管零陵了,赶紧北上和鲁肃汇合。

不过孙权还是多虑了,因为吕蒙在短时间内就自行解决了零陵的问题,而这也是吕蒙首次展现出攻心战术的特长。

郝普不愿投降,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对援军抱有期望,吕蒙将利用这一点彻底击垮他的信心。

吕蒙找到了一个叫邓玄之的人,之前他在从长沙南下零陵的路上,就带着邓玄之乘车同行,非常礼遇,可见当时他就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了。

这个邓玄之是郝普的老朋友,吕蒙让他给郝普带个口信,大意就是:你坚持不肯投降,想必是在等待援军,不过现在刘备陷入汉中不可自拔,关羽也被我们打败了,援兵是不会有了。

吕蒙这一策略就是在利用信息差,郝普被围在城里,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邓玄之也被他控制起来了,自然也是所知有限,这样一来由不得郝普不信。

经这一番威胁,郝普很快就放弃了抵抗,而当他得知自己被忽悠了的时候,顿时羞愧难当,不过已经晚了。而且他想不到的是,日后他将再次被吕蒙擒获。

零陵的战事只是一段小插曲,对大局没什么影响。吕蒙的两万人马被解放出来以后,很快在长沙和鲁肃汇合,三万兵力进军益阳,和关羽展开对峙。

对于目前的局势,鲁肃有着清醒的认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因为谁都不肯退让,才导致骑虎难下,其实两家都未做好放弃联盟的准备,在具体行动上也都保持着一定的克制,虽然剑拔弩张但并未大规模交战。因此事情还是有缓和的余地的。

这些年来鲁肃之所以竭力维持联盟,就是因为他的眼光更加长远,很多事情虽然道理简单,但无奈当局者迷,身处其中的人往往看不清一些貌似浅显的事。

事实就是只要曹操仍然强大一天,孙刘联盟就不可抛弃,否则本来联盟的实力就逊于曹操,再因内讧而削弱的话,最终必将被各个击破。

鲁肃的榻上策是高明的,南方政权只有全据长江才有和北方长期对抗的资本。如今形势所迫这一点难以实现,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联盟来达到目的,可惜的是这一点在东吴内部却得不到普遍的支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道理在曹操阵营内部却几乎形成了共识。

首先程昱在赤壁之战前就提出刘备不简单,而孙权必然会资助他对抗朝廷,到时候就很难对付了。

之后刘晔也提出,吴、蜀二国各有高山大河为险阻,相互支援,这是小国必然的生存之道。

这一点孙权和刘备应该都很清楚,只不过他们都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最后走上了这条令亲者痛仇者快的道路。

目前唯一能挽救危局的就是鲁肃了,这段时间他作为中间人无论对内对外都尽量协调,为联盟的存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次他将再做一次努力。

就这样,鲁肃在两军对峙之际,打算约见关羽,希望能和平解决这次荆州危机。

当时军中诸将认为两军正处于交战状态,鲁肃作为主将不可以身犯险。不过鲁肃却认为这件事必须开诚布公地谈。刘备虽然辜负了我们,但是此事尚未有定论,关羽不会怎么样的。

想要解决问题,不一定要依靠武力,以武力作为后盾的外交手段也是可以的。为了取得关羽的信任,鲁肃主动前往拜会关羽,又提议双方兵马各自在百步外等待,只带少量随从进行会谈,充分展现了诚意。

会谈开始后,鲁肃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诚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而来,没有立足之地。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不能奉还整个荆州,那么就只要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答应。”

从事实角度,鲁肃的主张是没有问题的,关羽一方不好反驳。这时有个人耍了个小聪明,来了个偷换概念,插嘴道:“土地乃是有德者居之,岂是某一方能长久占据的?”

鲁肃立刻对他大声斥责。我们大哥谈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关羽也知道不妥,只好打了个圆场说:“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于是使了个眼色让他退下了。

其实这个不知名的小角色是否是自作主张在这个场合大放厥词也难说得很,或许关羽是想通过他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给鲁肃一个下马威。只不过这种小伎俩并不管用。

于是关羽换了一个角度说道:“赤壁之战我们也是出了大力的,怎么能一无所获呢?你来索取荆州没道理。”

关羽所说确实是事实,刘备理应得到一份战利品,但问题是他仍然没能反驳借荆州的事实,而刘备在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后又从东吴这里得到了另外的好处。

针对这一点,鲁肃做出了反驳:“当初左将军当阳兵败的惨状我是见过的,那时候他已经打算逃到交州了。我们用土地资助,让你们有了落脚之地。可你们却自私自利,荆州益州都要占着,为此不惜损害同盟关系。这种事连普通人都不好意思做,何况是一个领袖呢?”

鲁肃说得有理有据,关羽再也无言以对,而这时候曹操已经开始进攻汉中张鲁了,这让刘备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他必须尽快结束这场纷争了。

不过孙权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他放弃了已经到手的零陵郡,将其和太守郝普一起送还刘备。双方在荆州划分了最终的势力范围,东面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西面南郡、武陵、零陵属刘备。一场危机能够顺利化解,鲁肃功不可没。

按理说,停战协议大多都是按照当前的战线来进行土地划分的,东吴在取得了优势的情况下,仍能放弃部分利益,这实属难得,我想这一定也是鲁肃从中斡旋的功劳。

其实鲁肃何尝不想取荆州,当初他提出的踏上策中,荆州就是重要的一环,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只不过他看得更长远罢了。

鲁肃为孙权谋划的始终是帝王之业,而大前提就是消灭曹操,与这一远大目标相比,眼前的利益不算什么。

可是曹操威胁虽然巨大,但是刘备位于东吴上游,威胁也不小,为何鲁肃不把刘备的威胁放在心上呢?

其实这是因为鲁肃很清楚刘备和曹操势不两立,他是不可能同时和两家为敌的,那是自取灭亡。后来刘备东征时也没有联络曹丕一同出兵,反而让黄权分兵防备曹丕,这证明了鲁肃的远见。

湘水划界是孙刘联盟在濒临破裂时的一次起死回生,而这几乎是鲁肃用一己之力达成的。虽然孙权和刘备都没有彻底撕破脸的决心,但随着局势的恶化,总有失控的时候。

试想一下,如果孙权在得知曹操威胁汉中,刘备不得不回防的时候,会不会继续施压将整个荆南四郡乃至于南郡索回呢?

这一点虽然很有可能做到,但是那样联盟肯定就破裂了,再无挽救的可能。在巨大的诱惑下仍能保持冷静,鲁肃的理智真是难能可贵。

孙刘联盟能够得以保存,鲁肃居功至伟。至于诸葛亮,虽然从他以后的行事作风来看,其战略眼光不低于鲁肃,不过遗憾的是在当时他并不像鲁肃一样对这件事有话语权。

然而这样全系于一人之身的联盟是极度脆弱的,一旦有一天鲁肃不在了,又有谁能约束吕蒙陆逊等人呢?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短期内,双方还是暂时恢复了和平。

见荆州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孙权也重新将目光转移到东线。趁曹操在汉中作战这一良机,他要对合肥发起一次更大规模的攻击。

上一次是号称,而这一次则是真正的十万大军。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