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蔓延中的不说真话抑或“双重人格”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评价体

 real寿元调养 2022-10-10 发布于山东
〖蔓延中的不说真话抑或“双重人格”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评价体系成因〗

我们社会几乎人人都在痛斥场面上的人物“说假话不脸红”现象,抑或“双重人格”泛滥问题。但凡现象和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定存在深层原因,这里的成因应该与历史文化和社会体制而来的价值评价体系高度关联。

从历史文化成因看主要有两个遗存:

一个是历代王朝习惯于脱离客观实际营造繁荣景象,并视与之不一致的言论为异己予以打击,导致大众特别是文化人不能说真话。更要害的是其间存在逻辑关系,即王朝营造繁荣景象并不仅仅是为当权者涂脂抹粉,还涉及凝聚和激发民众中的精神力量,这就把不良行为正面化、合理化。

另一个是社会运转围绕皇权展开,包括精神系统和价值体系在内的文化皆着眼和满足皇权需要。规律表明,只要满足的是单一或唯一对象,必不支持关照各方的讲真话。比如,各级官员都必须向自己唯一的上级负责,而不是向治下的民众负责,这种逻辑和运行模式天生搞不了阳谋只能搞阴谋,而阴谋不需要真话且排斥真话。

正是这样才出现了高层官员下探,一再要求部属或民众:“你要向我说真话!”问题是真的要真话吗?对方说了真话是否听得进去,尤其讲了真话伤及某一方的利益,其还能在那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吗?更要害的是要求别人说真话之时,自己其实就在说假话,因为生活于社会成长于基层的官员如何识不破有违常识的情况和言论,其实原本要的就不是真话而是态度,大家一起演戏,人人在做秀而已。

这才有了群众的“意见”和“真话”:“领导最大的问题是不注意休息”,或者“领导的问题是不善于联系女同志”……,云云。这样的假到不能再假的话领导听起来十分受用。

反映到平民生活便是几乎所有父母都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教育孩子,而生活体验到的就是计谋文化下的生活环境青睐八面玲珑的圆滑,而不是心口如一的讲真话,因而没有人愿意当说真话的傻子。

正在舞台上表演着的人自不必多说,毕竟扮演了某个或某种角色就要按赋予的角色形象去演绎。事实上包括想登台的人,其从书本和教场得来的如何不是全戏份表演?!

真话是需要奠基于坚实基础,其一便是适度降低功利性,问题是单一的体制意味着表演性降低,要么被边缘,要么已经离开主流,没有人再看你的表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彻底脱离了表演的习惯,习惯其实很难改变,就如哪些进了监狱的人,一旦面对镜头和公众仍然进行惯性表演。

不能自然表达必说言不由衷的话,人们都习惯了言不由衷,也就出现两个话语系统,体制内外不一样,会上会下不一样,在职退休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这种情况下你还寄希望于诚实守信?

这样讲并不是否定正常的区别环境乃至善意谎言。任何人都存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在不同状态下确有差异性表现。人性可以自然表达,社会性要求修饰动物本能,要遵循是公序良俗,政治性则需要遵循政治伦理,这里主要是强调符合规范而不是被扭曲。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两个方面更为重要,一个是政治生态和舆论环境,通过增强其包容宽容度来提供讲真话的社会基础。另一个就是价值评价体系要更科学,要构成一个社会的以价值体系来调节人的行为的良好环境。

总体而言,只要社会处于站队表态而非基于是非对错,抑或未进入契约社会,说真话就不会轻松。只要引咎辞职不化为官员队伍的常态和价值选择,就意味着一些人为了保住权力而不惜扭曲人格,因而也就不会选择说真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