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开封的居住地,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 徐世昌3岁时,他的爷爷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开封的双龙巷定居。 ![]() 徐世昌的父亲25岁时就病死了,不久他爷爷也去世了。 徐世昌5岁时,他母亲带着他和他弟弟,搬到了开封市理事厅街居住,在乐观街田家大院私塾里读书。 徐世昌11岁时,一家又搬到了开封市小纸坊街路北的一个三进院落里居住。 ![]() 徐世昌31岁考取功名后移居北京,在开封小纸坊街一住就是20年。 在开封古城幽深的小巷中,留下了徐世昌幼年时期发奋读书的身影,老门大院见证了他青少年时期茁壮成长的过程。 ![]() 徐世昌以一介书生开始,从开封古城扬帆起航,纵横民国乱世数十载,徐世昌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 徐世昌在民国初期,担任袁世凯的国务卿时,给开封的五位表亲在小纸坊街,一人修了一座四合院,真是太有钱了。 ![]() 就任民国大总统 这五座四合院,当时在开封非常显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徐世昌在1918-1922年任大总统期间,当时开封人普遍称这五座四合院叫“徐大总统院”。 ![]() 真是沧海桑田呐,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徐大总统院”如今就剩下这一座了,并且破烂不堪,变成了一座大杂院,至于其他四座四合院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不见了影踪。 ![]() 如今剩下的这座四合院,被文物部门标注为小纸坊街88号院,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踏入这个大院参观,早已不见了当年的辉煌,三进的四合院被分割、包围、改建的不成样子。 ![]() 徐大总统院,虽然已过百年,第二进院和第三进院虽然坍塌了一部分,但主体建筑依然风韵犹存,残留的部分木雕和砖雕依然很精美。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修缮修缮,还原原来的面貌。 ![]() 不过,小编最近翻阅开封文史资料时发现,开封已故知名文史研究专家王宴春考证的关于徐世昌在开封生活期间的有关事迹,与网上流传的有些出入,甚至是大相径庭。 王宴春先生在八十年代,曾经拜访过徐世昌的次女女婿许大纯老先生和曾经当过徐世昌保镖大队长的陈明善之媳金老太太等人。 王宴春在《徐世昌与开封》一文中说徐世昌的父亲叫徐思嘉,而查阅大多数资料显示徐世昌的父亲叫徐嘉贤,并无叫徐思嘉这一说。徐世昌也并非3岁丧父,至少徐世昌24岁时他父亲还健在。 徐世昌的父亲原籍天津人,于道光末至咸丰初期,就是公元1851——1854年之间,在河南省省会开封的“省巡抚署”供职,在此期间娶了开封城内小纸坊街路北刘氏为妻。 1854年徐世昌的父亲奉命赴卫辉府汲县任通判,其家属也随之前往,住在曹营街。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一类的地方官员。 咸丰5年,公元1855年刘氏生子,因生在卫辉府,随取乳名卫生,这个孩子就是徐世昌。 徐世昌的父亲在卫辉府任职数年后,又奉命赴彰德府(今安阳)任职,光绪元年,1875年又调回卫辉府,此时徐世昌已20岁。 也就是说徐世昌在20岁之前是在卫辉和安阳两地生活的。 ![]() 虽说他舅舅家在开封小纸坊街,但他和开封并没有多大关系。 徐世昌的父亲临去卫辉上任之前,把练得一手好字的爱子徐世昌留在彰德府署(今河南安阳)里当缮写。缮写就是抄写公文、文书、书稿的意思。 有一天徐世昌在安阳的大街上游玩,走到曾任过漕运总督的袁甲三(当时已去世)花园门外,见一个少年在门内读书,此人就是袁世凯,袁甲三是他从祖父。 徐世昌与袁世凯对视良久,袁世凯招手让徐世昌进来。二人相见互通姓名后,徐世昌看袁世凯手中读的是“四书”,就以书中某内容相互谈论。 袁世凯对徐世昌颇有好感,从此以后就常在花园里交谈。天长日久,二人换了帖,拜了把子,当年袁世凯16岁、徐世昌20岁。 1875年年底,徐世昌与袁世凯一起回开封,探望已返回娘家居住的徐世昌的母亲刘氏,在此期间他们二人就住在小纸坊街的徐世昌舅舅家中,并游览了开封的名胜古迹,之后二人又返回了彰德府。 不久,袁世凯去北京投靠他叔叔袁保恒,二人临分手时各发誓言曰:“要发奋读书,不求得功名绝不完婚”。 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开封一带遭受大旱和风沙灾害,第二年皇上命钦差大臣袁保恒来赈灾,袁世凯跟随他叔叔第二次来到开封,在赈灾任务完成后,袁保恒不幸身患当时流行的瘟疫暴病而亡。 袁世凯护送灵枢回其原籍河南项城,待丧事完毕,他在家完婚。这时他还没有什么功名,他违背了三年前在彰德府与徐世昌的诺言,这是青年袁世凯言而无信的表现。 此时23岁的徐世昌也辞掉彰德府缮写的职务,回卫辉府父亲身边,自此发奋读书,考中秀才。 这时候徐世昌的父亲要娶二房,其母刘氏气愤地带领徐世昌回开封娘家居住,此时徐世昌已24岁。 刘氏以做针线活变卖度日,徐世昌除帮家务活外,在舅父的照顾下,继续奋发读书,在此期间,结交了城东刘姓和城北朱姓二位在汴学生,并逐渐成为亲密好友。 不久,经其舅父介绍去太康县教学,听说袁世凯在项城办学社,就辞掉教学的职务,去项城找袁世凯。到项城与袁世凯办学社不成,遂商定停办。 这时22岁的袁世凯就弃文从武,经其叔父介绍,投奔了淮系庆军统领吴长庆,次年随吴赴朝鲜。 袁世凯走后,徐世昌从项城返回开封,教了几个学生,既教学又发奋自学。后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乡试(省考)中,考中举人。 第二年徐世昌还要参加全国会试,就更加发奋读书。因要筹备盘缠路费赴京赶考,但自家积蓄和舅父帮助还不够,就到城北三道堤村找好友朱某借钱,朱某一听来意很高兴,除把家中粮食卖完后,又当出五亩地,把钱全部借给徐世昌,好友如此慷慨,使徐世昌感激万分。 光绪十二年(1886年)徐世昌考中进士,分配至翰林院任编修,时年31岁。后赴卫辉府辉县娶名门闺秀席氏宪文为妻,并把母亲从开封接到辉县。(徐世昌在开封小纸坊街88号舅舅家生活了7年) 徐世昌与席氏婚后19年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席氏生女,大名徐绪明,又于宣统元年(1909年)生次女,大名徐绪根。 后来长女嫁给清末江西巡抚冯汝驳之子冯迪,其家住开封省府后街路北。徐绪明于1932年病故,终年26岁。 次女徐绪根嫁给清末洛阳知县许芳之子许大纯,其家当时住在开封右司官口路东。徐绪根于1937年病故于天津,终年28岁。 徐世昌完婚后回北京,想起他赴京赶考时,资助他的大恩人朱某。当即亲自来开封城北三道堤村接其恩友朱某进京,这时朱某已去世,只好让其子朱铁林进京,朱进京后一直任徐府总管家。 由小纸坊街徐世昌老表刘厚朴介绍,开封一位武林高手拳师陈明善,给徐世昌当了保镖,后为保卫大队长。陈明善家住开封北门大街路西。 徐世昌自进京中进士以后,就与久别的袁世凯又联系起来,后又是袁世凯的幕僚献策者。 徐世昌于1922年被赶下台后,移居天津老家东二道街居住,以书法、绘画、赋诗安度晚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总司令官曾派人前往天津邀请徐世昌出任华北主席之职,被他婉言拒绝。在来人走后徐世昌说:“当亡国奴已够痛心,怎能再当汉奸败类。” 徐世昌1939年6月6日病故于天津老宅,终年84岁。 综上所述,资料来源有2:文献资料 1、《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下 2、《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3、《中州历史人物辞典》 4、《河南文史资料》 口碑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走访主要有两位老人:一是徐世昌次女婿许大纯老先生。二是徐世昌保缥大队长陈明善之媳金老太太等人。其中失误与缺点有之,敬请知情者阅后指出纠正! (作者系郊区退休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