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尔不等式

 陈氏布衣 2022-10-10 发布于北京

贝尔不等式的根源来自于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斯基和罗森三人提出的一个佯谬,也就是EPR(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要么量子理论是不完备的,要么量子力学会导致超光速的作用,与局域性相违背。EPR佯谬并没有质疑量子力学的正确性,而是质疑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

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定义了一个可观测量,并基于局域隐变量理论预言的测量值都不大于2,而用量子理论,可以得出其最大值可以到2√2。一旦实验测量的结果大于2,就意味着局域隐变量理论是错误的。此前贝尔一直站在爱因斯坦一方,贝尔研究隐变量理论的初衷是要证明量子理论非局域性有误,可后来所有实验都表明局域隐变量理论预言有误,而量子理论的预言与实验一致。贝尔不等式的诞生宣告量子理论的局域性争议从带哲学色彩纯粹思辨变为实验可证伪的科学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