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水摸鱼 | 王桂田

 深圳文学 2022-10-10 发布于广东

“浑水摸鱼”,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捉鱼方式。

那时候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还都较为低下,一日三餐所食用的还都是那种山芋干子面食品,菜肴也都是自己种什么就吃什么,非逢年过节有朋自远方来时,平时是连肉也不舍得买的,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为改善生活,十来岁我们便下河沟里摸鱼。

那时候河沟里的鱼,还都是自然生成的野鱼,由于那时化肥农药施用得也少,农村河沟里的鱼儿们,却也都生长得十分健壮,“繁荣昌盛”。

摸鱼时,一般会选择在夏季,夏季里水温高,人们久泡在水里,不会着凉。

此时,有经验的摸鱼师傅会先勘察好“鱼情”,寻找到鱼儿较多的河沟段。为能多摸到几条鱼儿,有时还会用根棍子,敲打水面,把鱼群驱赶到“准摸鱼”的那地段,之后,会上去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人们,把这段河沟的两头,用从河沟里捞起的水草和沟泥,筑起两个沟坝,下游的沟坝低,上游的沟坝高,这样,这段河沟里的水便会自然流走一部分,使得这段河沟里的水再浅一点,若是这段河沟里水流不下去,还较深时,人们还会用长绳拴上水桶,河沟两边各站一人,手拉着绳“和水”。“和水”时,水桶上拴的是两根绳子,这时两个“和水”的人,手里的绳子要收缩一致,协调好,同时放绳,同时收绳,放绳时腰要前倾,收绳时腰要后仰,若做不到“步调一致”,水桶里的水,要么灌不满,要么送不出去。“和水”要到那河沟里的水,人们能伸手触摸到底为止。

这些工作做好后,全村的大人孩娃会都集中到这段河沟里。此时,最开心活跃的当然是那时十来岁的我们了,平时就喜欢游泳玩水,现在不但能泡在水里玩,同时还能摸到鱼,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对于我们来说,那种内心的喜悦,不是一般地喜悦了。

摸鱼前,人们还会用水里的脚,趟起河沟里的淤泥,把河沟里的水,充分搅浑,这样的浑水,含氧量便会降低,水里的鱼儿们也会因缺氧而行动迟缓,如此便大大提高了人们摸到它们的机会。

那时候“浑水摸鱼”时,不但人们会聚来得很多,使用的工具也各不相同,经验丰富的人徒手就可抓到鱼了,经验不丰富的人便会用粪箕去搓,或是用竹匹子编的凉薄去篦。

那时,要是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这时捉住一条大点的鱼了,还会高兴得从河沟里蹦到岸边,开心得大力炫耀一番。

那时的河沟里生长着地,多为野生的鲫鱼和鲶鱼,这些鱼最喜欢躲在河沟里的杂草里,此时,倍受惊吓头晕目眩的鱼儿们,就是你的手触碰到了它们,它们都依然木讷得忘记了逃跑。有时虽也能摸到黑鱼,但黑鱼是躲进淤泥里的,也许是此时它们早就被吓得“魂飞魄散”了,躲在淤泥里会一动不动,这时就要全凭你的脚去感觉它们的存在。

一条河沟里的摸鱼,往往都要进行好长时间,这一段的鱼摸完了,上一段还会再筑起堤坝,把上一段的水,放进这一段里,继续摸“上一段”的鱼。

参与摸鱼的人,基本上是都会有收获的,若是你摸得少时,不够一顿吃地时,摸鱼经验丰富的人,还会把自己摸的鱼送给你一些,让你也沐浴在摸鱼的幸福快乐里。

小点河沟里的摸鱼,往往都是本村庄的村民参与,若是较大的河沟里摸鱼时,便会前后左右几个村庄的村民都来参与,这时,放眼望去,满河沟地人,看上去却也十分壮观,若是有大鱼水里乱窜时,人们还会追逐哄抢,那场面都热闹得“不得了”。

那时候,我们河沟里摸来的鱼,多了,会用粪箕挎回家,少时,会用一根柳条从鱼鳃那里穿上,提回家,提着一柳条的鱼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那种幸福感却也“超美”。

冬天,天冷了,没法进行河沟里的“浑水摸鱼”了,这时,我们会扛着“虾扒子”,去河沟里扒麻虾,那种非常非常小地和蚱蜢大小差不多的麻虾,我们又叫它草虾,生活在河沟里的杂草里。这种麻虾,夏天里是不容易扒住它们的,因为夏天里水温高,它们十分活跃。那种麻虾腿虽很小,但窜起来却也非常快,你若是捞杂草时把它们裹带上了岸,它们还会一蹦多高地蹦进水里,这种小草虾,逃跑功夫,也应该堪称练得炉火纯青了。但冬天天冷时,它们的活跃度就会大大地降低,虽是活跃度降低了,但当你用“虾扒子”扒它时,却依然要慢慢地进行,慢得尽量让它感觉不到你是在扒它,不然它们仍然会一窜一窜地逃跑。

那种“虾扒子”是专为捉它,而量身定做的,上面是两根粗树枝弯成的半月牙型的弓状物,连接下面一块横木板,弓状物和木板后面是网罩,这网罩是扒它们时存储它们的地方,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或细木棍绑在弓状物上面,这样站在河沟岸边,“虾扒子”便就能伸进河沟里了,之后,再扯着竹竿把它收回来。

那时候,由于环境好,河沟的杂草里,这种小麻虾非常多,往往我们出去一半天,都能扒来半竹篮的那种麻虾,那种半透明青灰色的小麻虾,若是吃不完时,母亲还会把它开水里煮出,煮出的麻虾,此时也便会由青灰色转变成了淡红色,淡红色的麻虾,锅盖或凉薄上晒干,吃时放进面疙瘩里,味道却也特别鲜美。

用“虾扒子”扒麻虾时,有时也会碰到冬天里躲藏在杂草里的鲫鱼,但由于“虾扒子”拉动的速度慢,又由于“虾扒子”的杆很长,投放调转,都无法做到机动灵活,所以,“虾扒子”扒进去的鲫鱼们往往都会逃窜,纵是碰巧扒上来一两个鲫鱼,也可能是这个鲫鱼当时正在想着什么心事,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忘记了逃跑。

夏天摸鱼,冬天扒虾,是那时的我们最喜欢干的事了,因为除了捉它们时乐趣十足外,在那个生活水平还较为低下的年代,这些东西还能让我们“大饱口福”。

那时,十来岁的我们,肩上扛着个四五米长的“虾扒子”,走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看上去,地球都像是拴在我们的“虾扒子”上地。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诗圣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走出的诗人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