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备课

 余萌萌 2022-10-10 发布于广东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备课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语文组 黄颖
 
个人简介:一个沾了母校光的北师学人,在很优秀的单位工作,得到了慈爱的长辈关怀,遇到了非常可爱敏锐的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更好的语文老师。年纪二十有余,比过一些赛,得过几个奖,写了一些论文,不好意思罗列了,毕竟是个中二,而且打算一直中二。
 
听到学生们尤其理科生的怨声载道:“语文,呵!玄学!”——他们认为过多强调的理解、感悟、思考虚无缥缈。再读著作和论文,见识大家的灼见与争论,又迷惑于语文的概念杂丛,理论茂盛。
那语文课怎么上呢?自我提升、磨炼上课是根本,但新手教师也有“燃眉之急”——
如何更好地备课?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课堂?
如何明确指导学生在课外落实语文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尤其保证阅读?
在教了两个高一后,我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教学备课流程,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实方法,这次将它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参考。疏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新手教师的备课流程
(零)心态调试
     青年教师之间的人生经历与专业背景差异很大,大家各有自己成长道路的设想。在和好友的讨论中,我们综合了彼此的意见,觉得新手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负责、认真是基本,但也无需想着做出独一无二、臻于完美的设计,毕竟有时对学生的管理失当,造成的教学损失远超使用了一个平凡的教学设计,而前者甚至会极大打击到我们的教学自信、教育理想。
简单说,前三年争取跟一轮教学,过程中做到扎实文本,一课一得,让学生能够在二、三年级搭建、稳固知识体系,就算得上很不错了。而应试功夫,则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地刷题、分析,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图片

 
(一)文本素读
受到钱翰老师、罗晓晖老师的影响,我在备课之初会选择素读文本,只对教材上的节选部分进行阅读、概括重点、旁批。(这一点也是我对学生读任何文本的要求,不管是整篇全书还是节选段落)。
我认为,在素读时,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还原到读者而非教导者,找到个体经验与文本内涵共鸣之处,这点个性化的理解与感触,也许正是你我的语文课不同于他人的视角、切入点。比如读《我与地坛》,生命衰亡生长的景物描写与作者内心的感触、思考融为一体,这种体验在教师、学生中必然是有的。下大雨时,学生总是会忍不住望向窗外,即便老师努力维持秩序、口若悬河,也挡不住孩子的眼睛和飞走的心思。有人觉得不解,评价为无聊、无知、不专心,其实自然风物、天气变幻,是很容易惹得人的心绪翻腾,甚至产生自己都不理解的迷茫与思索。此时的旁批未必是专业术语对文字的解构,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回忆,对某种共有现象的思考。
你可以不喜欢,但要找得出文本的好。此时个人偏好依旧存在,却不能不把理性的鉴赏放在首位。
 

图片

图片

 
读老舍《真正的生活者》

图片

其后,才是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学情需求、应试诉求,再进行专业的文本分析、教学价值判断、具体切入点把握等。当然,此时的思考未必都“正确”,更不一定“适合”各班教学,譬如《蒹葭》里的“伊人”何种颜色衣裳?(董一菲老师某堂公开课的讨论)走向也许是古代服饰分享,也许是文学模糊手法的故意效果,可能是一场诗学美学的讨论。但解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逻辑分析,对于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解读错了、多了少了,正是教师经验提升的佐证。在我教学的第一二年,总是怀着比较大的的恐惧——害怕自己偏离了教学正道和权威解读,这很好理解,相信各位也有些相似的负担,年长的或许则担心公开课能不能上得人人喝彩。

图片

 
 
(二)前辈指导
如何进一步修改、选择教学点呢?
无非是站在巨人、前辈的肩膀上踮脚了,有时我觉得自己是跳起来去够他们的膝盖。
首先当然是要对课标有所了解,尤其是统编版新教材,整个学习模式和教材编排都有独到之处。我对教材的态度是它是基本,不是完美无缺的,但里面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语文学习材料。
此后,我一般会搜搜知网上的论文:如文本分析、作者生平研究、对比解读等,如果这些理论性较强,不妨再去微信搜索文章,确定关键词为 文章标题+教学,或去语文建设、语文学习等专业语文教学期刊搜索,有时根据文章的年代、文体,也可去专门的历史科普(馒头说)、国学研究院(北师大章黄国学)、自然科学介绍(博物,中国国家地理)、新闻专访(人物)等公众号搜索资料。一般来说,大机构、正规刊物的材料可信度高,切入点好,很适宜作为补充阅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介绍、背景的关键时间、事件补充并不一定要开头出现,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争议,或完成了文本初读之后,才抛出新的材料作为补充。毕竟经典之作,必然具有超越性的魅力——你未必了解作者,却发现Ta敏锐地刺中了人类的软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担心自己的教案/教学设计不太规范,不妨试试这两个方法。
1.多看一些课堂实录,把它们概括成一份教案,并进行点评和质疑。格式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素:①教学目标 ②主要步骤/环节 ③各部分教学法与时间,可以分列写,可以按时间分配写,也可依据各校个性化的教案本指导。(此处附上我校的教案本、听课本,供大家参考)。
 

图片

图片


2.先写教案后,精写逐字稿,反复修改过渡语和课堂设问。原因有二:①过渡语的精修意味着对流程的熟练,对学生答案的预设和生成性教学的模拟。②课堂设问需要依据学情反复修改,语言简单易懂,指令明确,在必要时甚至连回答的模板、句式都要一一给出。如果是漫谈式,则要抓住问题核心,以免讨论失控。
 

图片


精准有效设问,这是一门极大的功夫。我记得教八年级时,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有一设问:“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不但冗长,又没有扣住忆人写事、寄情托志的特点,也没有点到作者身份或时代特点进行暗示,雷静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虽是重点,但极有可能学生摸不清头脑,对这几个强加的价值观念乱答一气。
无独有偶,广州中学的何国跻老师,就多次强调要进行好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奥秘。如在教授必修上册中杨万里《插秧歌》时,先问学生读完什么感觉,学生坦然说不怎么样。他便追问那它选入课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于是课堂从个人偏好进入到更客观、更学科性的分析中去。
 

图片


我们还可以参照王岱老师《百合花》一课中的追问:为何要有新媳妇与小通讯员的故事展开?当学生谈到军民情时,她又引入别的文学形象,比如革命文学里常见的山东大娘形象,这更普遍、更有感染力,在一次次追问中,她反复提醒学生揪住文本,揪住文本中的另一个女性“我”,揪住新媳妇与小通讯员的态度变化。有很多学生困在了“以男革命者与女民众的故事进行反封建思想宣扬”的思维定式,但在教师多次对文本细节的追问下,还是探到了性别差异、纯洁的青春萌动、朦胧的百合花上,最后才放出茹志鹃的自我评价——“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另外呢,就是我们可以多去听别人的课,如果学校没有时间组织,大家可以自己在淘宝、各类网站上搜索一些(微信号:    有海量优质视频课)
 

图片

图片


 
但我还想强调一点,年轻教师常常困于自身见识有限,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了自己的理论优势,而且要更自信地使用它。我们刚从研究氛围好、理论系统强的大学出来没多久,不管是学渣学霸,多回顾自己大学时的教材、MOOC和Ted上的优质课,都是很好的帮助。比如在我设计苏辛怀古词对比阅读课时,我的好友薛义老师,就建议我使用《镜与灯》中的文学三角形理论,迁移到诗词中来,帮助学生用文体内部通用的结构化理论,来解读怀古诗词。后来这个理论,我又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课中进行了回顾,一以贯之。而在今年四方杯语文赛课上,北京的程茗老师用叙事学的视角理论解读《套中人》,江苏的陈月老师用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和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活动理论来支持“变形文学”的联读(《促织》、《变形记》)。
 

图片


(后台回复:四方杯,可以获得黄老师整理的听课资料)
 
理论下沉糟不糟糕?合不合适?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把理论和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在讲课中规避又一个沉迷套用理论的误区,那是青年老师也要面对和解决的功课,但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因为精炼、深邃的理论,往往能给学生醍醐灌顶、拨云见雾之感(我自己亦常有这种感悟),而且优秀的理论往往有规范的阐述、严谨的推理证明思路、扎实丰富的现实依据(如《说木叶》与《咬文嚼字》),这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养成都大有好处。
 
(三)提炼大纲
这是我常用的一个做法,在草稿纸上写出大致教学思路,在教案本上变成具体教学设计,再用半张A4大小的便签纸,写成极为简练的教学大纲,大致是时间-设问-资料-讨论重点-明确结论,对于有争议可发散的地方,拿彩笔标注一二。然后呢,我们就可以开个手机录音或视频,大致地过几次流程。技术时代的手段如何不利用!那简直是对科技的亵渎哈哈。
 

图片

图片


 
(四)授课录像
     这点我写得很简略了,是受到抖音上几位年轻英语老师的影响,如果学校有条件就用录播教室,自己精心准备的感兴趣的课,或者干脆模仿名师的思路直接套上几节,这不是什么丢丑的事情,也不是侵犯版权。我觉得在教学中模仿名师好课,是隔空拜师学艺,但是一旦涉及到文章和教学设计的原创,一定是万分注意尊重保护原创者的权益,即使是写教学感悟,也尽可能将转述、摘抄的部分全部标注清楚。
如果学校没有条件,建议就自己拿个手机撑个支架,时不时录下课自己去回看整理,尤其是对于肢体语言、口癖、口语的节奏问题,还有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和交流后的表情。不一定每周每月都有,但是评课的机会不多的话,自己偶尔做一两节还是很不错的。
 

图片


可以点击查看:
 黄颖-长郡19年青教赛-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说什么王权富贵 黄颖 麓山国际

(五)教学反思
     教案本上都会设计一个专门的区域写反思,我的习惯是把各个教学环节里生成性的问题重新记录,加上标注,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潜在的切入点和学生的难点,还会把时间控制标记上去,再在最后写一个整体教学设计想达成未达成的原因总结,对原有设计的优缺点总结。
我的单位要求非常严格,教案必须手写,我又很喜欢做新的原创课件,这当然造成了精力损耗,但如果单位还没改变的计划,我还是会按照我的习惯继续完善手写教案,并且及时扫描保存到电脑上,以便于后续的提升、论文写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非常建议大家邀请自己同组的老师来听课,有时语文课不是文言文,还可以邀请跨学科的老师,毕竟当局者迷,作为母语教学,听课的人应当都能从你的课得到收获,也发现问题。当没有人听课时,不妨问问学生的建议,真诚一些,自己先开口损几句,就会有学生给你说说真心话。千万不要生气,孩子的眼睛很尖,一旦发现你的情绪,就会很快沉默、或者简单应付起来,你要知道,学生有学不清楚的,老师也有讲不清楚的。
 

图片

图片


 
(六)团队协助
在这部分我指的团队主要不是同备课组老师,因为大家是同事也是战友,教学进度趋近,教学风格多少带有学校色彩,带来的差异性启发就少一些。我更倾向于大家走出去——比如蹭一蹭别的学校的名师工作室(比如明德蒋雁鸣老师的工作室,感谢他们每次都接纳我前去),比如一些市、县混编的教研团队(我参加的是长沙市信息技术融合与学科教学融合教研团队),又如争取每年寒暑假的线下混编教研培训。又如我们网络的教研群(此处打广告)。总之,找到意气相投、背景各异、却又热爱教学的同伴不是容易事,但未必你要拥有固定的团队,就像看书一样,多多看不同的书,多多见识不同的人,思考这些教学设计、理念在处理同类文本的差别意味着什么?哪些可以为我所用?
我在今年7月底前去四方杯现场观赛,厚着脸皮加了不少主讲老师的微信,把自己整理的课例实录打成压缩包分享给大家,这是一种无偿、也无所谓报酬的工作,此间的收获也只有自己清楚。是否要这样做?做了说出来是否炫耀?前者问你自己,后者还是问你自己,毕竟别人的眼光时时变换。

图片


(七)相信自己、热爱生活
     在成为语文老师之前,我们所有人的功课都是成为自己,而幸福绝非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者说随着年岁渐长,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多,我们迷陷于压力与欲望,奔波在身份的焦虑和比较中,孩子样轻易突然的欢笑竟然显得突兀、幼稚了。唉,我是多么难过自己的长大,但我的老师(我最爱的刘霜华老师)告诉我,成长是一种舍得。
所以我还在努力生活,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点点的努力,抱着时而怀疑的心态,征求周边人的肯定,请求学生表扬我做得好的地方(这是从豆瓣教师小组的一个热门帖子:请你夸夸我上学到的)
成为优秀语文老师,肯定是要过自己的日子有了感悟,肯定是要看书的。但过日子和看书的目的,不全是,也不该是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不论我们未来是否还从事这份职业,我们都在学习让自己有幸福、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在群里说怎么卤牛肉,说天南地北的小吃,说带孩子,说旅行让群友们蹭饭,说感情和婚姻。因为我们是人,而语文也只是人类记录、反刍的一种痕迹罢了。
 

图片

    最后,用王栋生老师的话送给大家:“青年教师围着,要我讲话,我说,一名语文教师,职业生涯中要上一万五六千节课呢,你们还年轻,不要急,慢慢来;不过,得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我看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只剩下一万节课了,要珍惜啊,像我这个年纪,一节课的机会都没有了。老师们笑了。”
就抱着这样的心态,糊里糊涂又清醒地长大吧!青年教师们!
 
最后附上一个我的教案给各位新新新手作为参考(不是多好,只是参考,我个人很喜欢分析试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