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百万!最火“赝品”大明宣德炉,背后有何内幕?

 馱夫 2022-10-10 发布于福建

《宣德炉歌》

明末清初·冒襄

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

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凡是对古玩略知一二的人,一定都听说过宣德炉的大名。查阅宣德炉近些年的拍卖记录,宣德炉的成交价格从几十万再到几百万,但你会发现价格排名前十位的宣德炉大多是清代早期所制。

为何在清代依然有着宣德炉的制作,它们是真品还是仿作,真正的明代宣德炉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探究一下宣德炉的前世今生。



帝王出品必属精品



《明宣宗坐像》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


宣德炉

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明代以前的铜器都是青铜,容易生锈。明代宣德年间,碰巧暹罗国进贡了一批甚为特别的“风磨铜”,宣德皇帝朱瞻基突发奇想,要用这批铜制作一批香炉。

明宣宗朱瞻基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亲自督造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工艺上,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一炼就是12遍,炉质纯细如婴儿肤。
明代 螭龙水仙盆式炉
最终,宣德炉成为一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标志着我国铜器铸造技术达到的巅峰水平。

据流传至今的零星记载,当年宣德朝的臣工们共据古代名器为宣德炉绘制了117种图谱,主要包括鼎、彝、炉等,而且各器的细微之处多种多样,如耳就有冲耳、环耳等50余种,边有20多种,口有十几种,足有40多种。
清 绳耳圆鼎式炉 
清宫旧藏(吕一六八六 原藏养心殿)

明 款识 方鼎式炉  
高7.2cm  长12.5cm 宽9.5cm
清宫旧藏(古物陈列所留平文物)


宣德炉之皮色

历来藏炉家除了欣赏宣德炉的简练造型外,就是其幽雅而变化万千的皮色,尤尚宝光内涵,以精而不嚣为贵。这是经过长年炭墼(jī)烧爇(ruò),徐徐火养并且宝玩擦拭而成。

宣炉色皮会在火养与盘玩的过程中发生变化,越变越耐看;最有趣的是,在时间的长流中,每一尊炉上每一段皮色锈斑的形成与变化都是独一无二。

宣德炉其铜料是从暹罗国(泰国)进口的,叫风磨铜其实就是纯铜。宣德炉用纯铜经过多次精炼铸造而成。
表面不仅特别光滑,而且出现了一些自然的斑纹。根据铸造的不同,大体分为五个颜色,有栗子皮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和藏经纸色,而且以藏经纸色的宣炉为最稀少和最贵重。

\清早期押经三足炉\

橘红色皮如黄昏之霞,底层映着不规则的雪花金斑,有种甜美可人之感。


\明代弦纹鼓式炉\ 
明代宣铜常见红斑,此斑乃自内而生,与敷色不同,随时间变化,厚薄不一,散聚天成,如一泼墨山水,且欲仿而不可得也。

\明代海棠式炉\

原皮褐色,通体绿锈包覆,绿中带褐,如凌晨星空般美丽,器底锈色更似潮浪,巧如天成。


后朝历代纷纷仿制


明朝中期就开始有很多收藏家以重金求购宣德炉,到了明朝晚期,宣德炉的价格更高。所以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最早的伪造者,是宣德炉监造者之一吴邦佐。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吴邦佐便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仿品工艺精,且原料和宣德炉基本相同,可与真品媲美。
明末清初 戟耳簋式炉
从明万历到乾隆年间,仿铸宣德炉之风依然盛行。很多人的仿品可与真宣德炉媲美,因而有人干脆将其归入“宣德炉”之列,与真宣德炉同等看待。
清末到民国,民间也有好几家专门铸伪宣德炉的店铺,当然此时的做工不再讲究,远远比不上明代的宣德炉。
所以宣德三年的宣德炉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再加上仿制之风的盛行,让许多人认为,目前所能见到的宣德炉,几乎是伪造品。可以说,宣德炉是史上最火的“赝品”了。
明 宣德炉
尺寸:重3.97kg;口径13.5cm;底径11cm;高8.5cm
双兽耳宣德炉
尺寸:口径16cm


明 大明宣德炉

尺寸:高10.6cm;口径13cm


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今日真宣德炉已然是凤毛麟角。无论如今现存宣德炉是否是真品,但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
宣德炉成为了铜香炉的通称,后仿炉和私款炉亦成为珍罕的历文物,宣德炉也成就了辉煌至极的中国铜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