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腰益肾、疏肝调经—五枢穴

 别看我文摘 2022-10-10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经穴含义

五枢穴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男子阴疝,两丸上下,小腹痛,五枢主之”。

五枢穴:五,数字,为中数,又通午,有纵横交错之意;枢,枢纽,指通上转下之意。少阳为枢;穴在带脉下的三寸,是经脉纵横交错髋部的枢要之处,是人身长度的一半,故名五枢,又名玉枢。

文章图片2

经穴定位

五枢穴位于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文章图片3

精准取穴

仰卧位,于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处取穴。

文章图片4

简便取穴

取穴时,患者取仰卧位,在肚脐下3寸(四个手指的宽度) ,髂前上棘内侧缘,即五枢穴。

文章图片5

局部解剖

五枢穴局部解剖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动、静脉;深层布有旋髂深动、静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第一腰神经前支的肌支及相应动、静脉。

文章图片6

功效作用

五枢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它具有调理下焦、调经止带、清肝泻热、强腰益肾、疏肝调经之功效。

文章图片7

主治病症

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理论。

五枢穴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等湿热下注的经带病症,还可治便秘、腰痛、痛经等病症。

现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阴道炎睾丸炎腹股沟疝、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1、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痛经等妇科病证。

2、疝气、少腹痛。

3、腰、胯痛。

文章图片8

操作方法

1、针刺法

①毫针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腹股沟部。五枢穴向外阴部斜刺,酸胀扩散至耻骨联合及外阴部。可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等症。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日按压3~5次,每次按压50~100次。

2、按摩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或顺时针按揉五枢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可治痛经、月经不调。

3、艾灸法

①艾条悬灸,可用回旋灸、温和灸或雀啄灸,距离皮肤2~3cm,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可治疝气、痛经。

②艾箱灸、艾柱灸或隔姜灸,每次3~5壮,每日1~2次。

4、拔罐法:可用抽气罐或火罐进行拔罐治疗,留罐5~10分钟,隔日一次。

文章图片9

【常用配伍】

1、五枢穴配气海、三阴交,治少腹痛。

2、五枢穴配太冲、曲泉,治疝气。

3、五枢穴配带脉、气海穴,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4、五枢穴配关元穴,治睾丸炎、小便不利。

5、五枢穴配关元、三阴交穴,治疝气。

文章图片10

【注意事项】

1、穴位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按摩时间不宜过长,禁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以皮肤微红 有透热感为度,防止烫伤。

文章图片11

温馨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