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调今声话韵书(李俊良)
2022-10-10 | 阅:  转:  |  分享 
  
古调今声话韵书李俊良国家大力提倡国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时下国人掀起一股创作格律诗的热潮。但在用韵的问题上,又出现了古韵新韵之争。双方
各持一理,相互吐槽。古韵派认为作格律诗(近体诗)必得用古韵,否则就是“四不像”;新韵派认为语音经过几百年演变进化,用古韵今人读之多
有音韵不谐、平仄拗口之弊端,更何况普通话已无入声(入声字派入其他声类),没必要让它起死回生,徒增不必要负担。韵书的作用就是规范诗词
用韵。正因如此,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于2019年11月1日颁布了《中华通韵》(国颁官韵),在“知古倡今、双轨并行”的原则下,
让旧韵书与新韵书并存。这也是韵书使用上的过渡举措。之所以双轨并行,就在于古今韵书使用者的不同意见。其实,诗歌质量的高低,不在古韵新
韵。说普通话的诗作者用《中华通韵》创作,方便易行,完全可以出佳作。但要领会古诗之妙,仍需懂平水韵,否则,对古诗押韵会产生错觉,误解
古人。如读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期”“儿”均在四支韵部。按新韵读qi(阴平)、e
r(阳平)拗口出韵,如读古音qi(阳平)、ni(阳平)则音韵和谐。喜用古韵的诗作者,对平水韵可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但千百年前
的韵书,用起来也有不便之处,如被冠为七律第一的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押韵字“哀”“回”“来”“台”“杯”同为十灰韵,今天读来并不押韵(平水
韵因唐宋韵成书,杜甫先行于平水韵)。如果今人作诗以上述字押韵,圈内人知道你严守了平水韵,部分方言区的人也可能读出韵律。但许多说普通
话的人却读不出韵律。诗歌作者并非都意在孤芳自赏,多是为社会声誉而作,如不为多数人接受,岂不违背创作初衷?历朝历代都编撰新韵书。我们
从平水韵去溯源,魏有《声类》;晋有《韵集》;隋代陆法言结合南北语音编纂了《切韵》(193韵部);唐代有孙愐订正讹误、增收韵字的《唐
韵》(195韵部);北宋有陈彭年、丘雍奉敕官修的《大宋重修广韵》(206韵部);金王文郁归并《切韵》《广韵》,编撰《平水新刊韵略》
(106韵部5126字),这应该是平水韵的初本;南宋刘渊编撰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部)与《平水新刊韵略》并无大异;元有熊
忠编著的《古今韵会举要》(107韵部)。有明一代,太祖朱元璋“亲阅韵书,见其比类失伦,声音乖舛”,“曰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
用当并为通用者,如东冬清青之属,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麻遮之属,若斯之类不可枚举”。遂提议修纂新的朝廷官方韵书,“一经中原雅
音为定”,对旧韵的韵部进行了大胆改革。洪武八年,新韵书编成,庶从简易,计十六卷,将106韵并作七十六韵,(比平水韵少30韵部)分韵
与《平水韵》有较大不同,是一部杂采古今、柔和新旧的韵书,赐名《洪武正韵》。朱元璋对新韵书不满,于洪武十二年,再编成八十韵本的《洪武
正韵》,洪武二十三年,索性把孙吾与所纂的《韵会定正》更名《洪武通韵》刊行,取代了《洪武正韵》的使用。历代韵书,自此一变,足见当时语
音已与《切韵》一系韵书代表的不同。虽未为完善,但此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后世编书,往往以《洪武正韵》标序。清代《佩文诗韵》(106韵
)也是官修韵书,收10235字;同以平水韵为源的《词林正韵》,虽为词家圭臬,亦可看做诗韵书改革的范例。历代科举应试作诗,都规定使用
当代韵书。韵书是一种考核标准,就像今天高考语文试卷要符合普通话语法标准一样,是一种应运而生的工具书。我国古代的韵书一直在变动,没有
大变动,也有小变动。为什么要变动?时移世易,语言在变化,所以韵书也在变化,诗词曲作者用韵也在变化,不可能默守陈规,一层不变。当今完
全按平水韵作诗,作者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某个字古代读何音。信手举例,去声七遇韵部:遇、路为同韵字;入声二沃韵部:沃、俗、玉为同韵字;入
声十三职韵部:职、国、德、墨、黑等为同韵字。今人写格律诗,以上述同韵字押韵,虽然守了格律,但读起来并不和谐。平水韵作者知道这是入韵
的,说普通话的人则会认为出韵的。所以很多喜欢格律诗的作者便选用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中华通韵的字押韵,实乃一折中手法。通用的平水韵就像
今天的黄鹤楼和茅台酒,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品。但我们今天登临的肯定不是原建的黄鹤楼,它的建筑材料都是现代的水泥、砖瓦、木料,可他
在人们心中依然是黄鹤楼;我们今天喝的肯定也不是汉唐时稷麦酿造的茅台酒,但依然是价值千金的茅台酒。为什么已非当年旧物,是仿制的黄鹤楼
和茅台酒,却仍然受人追捧?主要是保留了原来的名称、工艺,是一种心理效应。假如以同样的结构、工艺,新建一楼名“白鹤楼”,以传统原料、
工艺新酿一酒名“草台酒”,因为没有历史文化积淀,也许人们就不会那么热衷于斯物了。韵书也如此,传统要发扬,“工艺”要承传,“原料”可
因时而用。也就是说韵书的编纂体例、分韵方式、声调规则不能改变,但对作为“原材料”的文字读音是要因时而变的。韵律就是要让诗句诵读时有
节奏、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既然国家允许新旧韵书并行,格律诗作者喜用的平水韵以今人读音来看又有妄分韵部和混音韵部,那则希望专家们在裔
承前代平水韵的基础上编纂一部《新编平水韵》。《新编平水韵》是为部分方言区人和不惯使用《中华通韵》的格律诗作者编纂的,最简单的办法就
是依距今最近的清代《佩文诗韵》为蓝本(比流行的平水韵多5109字),适当增减字数,合理酌设韵部,依字音韵母重新分派同韵字,使韵部更
科学合理,不再有妄分混音韵部。(也可以像朱元璋编纂《洪武正韵》和戈载编纂《词林正韵》那样,改变架构,重置韵部。可将17个入声韵部字
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升、去声韵部,单独附列,标明入声,变106韵部为89韵部)如上平一东、二冬合并韵部;去声七遇部“遇”“路”类字
分属两个韵部;入声十三职韵部的“职”“国”“德”类字应分属三个韵部……总之,有了《新编平水韵》,就不用“期”“儿”、“回”“来”“台”“杯”、“职”“国”“德”作为同韵字押韵了。这样就方便了古体诗词创作者,不用再费心费力去搜寻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新韵的押韵字了,也使古体诗歌拥有更多的读者,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1
献花(0)
+1
(本文系幽谷逸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