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何以能引领世界?

 新用户49272060 2022-10-10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英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自13世纪到20世纪,英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以成文法形式约束君主权力,为后世的宪政与议会民主奠定了基础。1688年的光荣革命建立了世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成为此后几百年西方国家效法的榜样。19世纪60年代,英国又首先完成工业革命,从此世界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

这三件大事每一件都是历史上的里程碑。三件大事都发生在英国,但英国不过是独处欧亚大陆西北角的岛国,论面积论人口都不显眼。尤其是在欧洲,与英国规模相似,地缘接近,历史渊源也相近的国家还有一大把。为何独树一帜的偏偏是英国?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历史课题。英国历史已被学界揭示得淋漓尽致,但当人们探究具体课题时,仍发现一个个谜团,本文所涉只是其中之一。本文不奢望揭开此谜团,仅以对话形式从若干侧面做重点描述,以期有助于深入思考。

民族与文化融合

A:新石器时期不列颠岛上散布着一些原始部落。他们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因此被称为伊比利亚人。有很多建筑遗迹、骨骼和文物证明他们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遗迹就是巨石阵。伊比利亚人发展到青铜年代时,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已进入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逐渐渡海进入不列颠岛,伊比利亚人便不知去向,大概率是被凯尔特人同化了。那时整个西欧都是凯尔特人的天下,不列颠岛只是其中一部分。

B:看来,像英国那样的岛国在古代也并不安全,还不如沙漠和苦寒地区。不列颠岛离大陆太近,随便造个船就能渡过去。那里气候温和,土地和大海都能提供食物,谁都想去那里蹭饭吃。

A: 的确如此。自新石器时期直到11世纪末,不列颠岛一直受到欧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威胁。凯尔特人雄霸西欧几百年。到罗马共和国时期,双方还算势均力敌。待到罗马帝国崛起,强大的罗马军团所向披靡,占领了欧洲大陆中部和西部。公元一世纪,不列颠岛也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凯尔特人变成罗马人的属民。

B:罗马帝国好像未曾占领爱尔兰岛,在苏格兰也未站住脚。当时的所谓不列塔尼亚(Britannia)行省就是当今英格兰和威尔士。罗马军团还在北方建了个哈德良长城作分界线。就一道墙,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不能比。

文章图片2

罗马人建造的哈德良长城

A:是这样。罗马帝国给不列颠岛带来三样东西:拉丁文、基督教和罗马法。罗马人很看不起异族人,把他们看作蛮族和原始多神教徒。当时罗马文化也的确高出一大截,使不列颠岛的凯尔特经济文化得以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不列颠人把罗马军团看做自己的保护者,可以帮他们抵御外族入侵。到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衰落,不列颠岛的罗马军团也被撤往欧洲大陆抵御日耳曼人,无法再为不列颠人提供保护。最终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欧洲大陆和不列颠岛都变成蛮族部落的天下。

B: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应该是欧洲社会的大倒退吧?日耳曼人就是靠种地和放牧为生,城市对他们没有用处,罗马人建造的城市都被毁弃。日耳曼人连像样文字都没有,现今各地不同的西欧文字都是从罗马的拉丁文派生出来。

A:所以早期中世纪被称为黑暗世纪(Dark Ages),被看作历史的倒退。我倒不这么看。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上千年,并未使东欧和中亚走在历史前列。帝国体制外表看上去强大,却给所统治区域套上一副枷锁。西罗马帝国解体,西欧便从帝国枷锁下被解放出来,进入群雄纷争时代,这正是中世纪后期西欧能迅速发展的前提。古希腊是商业城邦的纷争,中国春秋时代是各地诸侯纷争,恰恰是这两个时代产生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竞争与文化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

英国的特殊历史

B:从凯尔特人兴盛到罗马帝国崛起,然后是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取而代之。欧洲大陆和不列颠岛都经历了同样过程。英国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A:关键不同是法兰克王国和西哥特王国都未踏足不列颠岛。日耳曼部落中,最凶悍的两支是法兰克人和西哥特人。他们分别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和西哥特王国。410年西哥特人曾攻下罗马城。到五世纪后期,他们打不过法兰克人,被赶到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了西班牙数百年。西欧大部则成了法兰克王国治下。那时不列颠岛在蛮族眼里还是个偏僻荒岛,又隔着大海,不如先吃嘴边的肉,于是不列颠的凯尔特人便逃过一劫。

B:可是,日耳曼人后来还是去了不列颠岛,把凯尔特人赶到苏格兰和英格兰西部山区。这与西欧大陆有什么不同吗?

文章图片3

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了英格兰大部

A:非常不同。西欧大陆是被两个强大王国武力征服的,一上来就被置于强权控制之下。日耳曼人去不列颠岛却是被请去的。凯尔特人也在内讧。罗马军团撤走后,哈德良长城以北的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对南部凯尔特人形成重大威胁。南部凯尔特人只好向大陆的日耳曼人求助,由此开启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向不列颠岛的移民。关于这一点,不妨参见河南师范大学张建辉先生的一篇论文【1】。向不列颠移民的日耳曼人有三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统称盎格鲁·撒克逊人。起初他们的确是在帮助不列颠的凯尔特人。但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压缩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间,还时时发生武装冲突,最终盎格鲁·撒克逊人占了多数,一直沿袭至今。

B:这有点像欧洲人移民北美大陆,印第安人被挤到内陆,成了少数民族。这些移民是陆陆续续赶来,不会马上形成国家,都是这里一群,那里一伙,大家聚在一起过日子。后来迫于外部压力才联合起来形成国家。

A:你的比喻非常好!美国和加拿大都是高度地方自治。长期移民产生的国家,自然而然会形成地方自治传统,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很难改变。中世纪英国正是这样形成的。当然,中世纪的英格兰和千年后的北美很不同。盎格鲁·撒克逊人面对的是一个不大的孤岛和早已接受罗马文化的凯尔特人,要想大批移居不列颠岛,难免与凯尔特人争夺地盘,自己相互之间也会争夺地盘。他们往往以军事部落的形式登陆,然后各霸一方,最终形成众多小王国。部落首领就是国王。(参见【2】)作为氏族部落,他们把占据的土地作为公有财产为部落共享。各家分配一块土地耕种,须给国王交税。基督教会兴起后,还要给教会交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和欧洲大陆一样,是自由民社会,还未真正形成封建制。

B:法兰克王国从七世纪开始兴起彩邑制,到九世纪成为主流。自由民大都变成农奴。一部分升级了,成为骑士,专门为领主打仗。英格兰的自由民社会维持到什么时候呢?

A:英格兰的封建制来得更晚些。到十世纪,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增多,直到1066年诺曼人攻占不列颠岛后才真正引入欧洲大陆的彩邑制。关于英国封建制发展过程,可参考天津师大孙立田先生的论文【3】。英格兰军队是由自由民征召而成,以步兵为主,组织性也较差,所以和北欧维京人打仗很吃力,曾经被丹麦人占了大半个不列颠岛。经过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改造后,战斗力有所提高,屡次打败维京人。但是遇到1066年的诺曼人入侵,还是败下阵来。最终英格兰被威廉一世的诺曼王朝所统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诺曼人入主后的英格兰

B:威廉一世把欧洲大陆的彩邑制引入英格兰,这应该是诺曼人带给英格兰的最大改变。原有贵族的土地被没收,分封给诺曼新贵,原来的自由民也变成依附庄园主的农奴。大陆的骑士制也被移植到英格兰。骑士可以终身占有分封的土地,但要为国王打仗。他们就是一帮职业军人。

文章图片4

中世纪西欧庄园典型布局

A:国内学界一些人把中国的帝王统治称为封建制,这是对历史的误导。欧洲的彩邑体系才是真正的封建制。君主把土地分封给臣属,臣属还可以继续分封,形成多层次分封关系。封臣要对封主尽忠尽义务,作为获得封地的回报。农民则失去人身自由,被限制在庄园中劳作。但他们也获得小块儿土地,有生活保障,并得到庄园主的保护。这正是为何欧洲少有中国式农民起义的主因。失去基本生活条件,人们才倾向于铤而走险。

B:那么,诺曼人把这种体制引入英格兰,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国家?

A:的确大大改变了英格兰,但英格兰的根基没有改变,即地方自治传统与重法律重契约的传统。二者可以归纳为一条,即协商机制。氏族部落的原始民主就是人类早期的协商机制。随着人口增加和群体规模的扩大,这种原始民主逐渐让位于首领管理,并演变成世袭君主制。世界各国皆如此,只是时间和方式不同。特殊环境也会在一定期间造就例外,如公元前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但都不能长久。如前所述,英格兰也是特殊环境所造就,因而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协商机制,并融入到统一后的君主社会。诺曼人入主英格兰后,总是想方设法增强王权,削弱贵族领主势力。于是,协商机制成了领主们抗衡王权的有利武器。他们发现协商机制是个好东西,它虽然限制了领主的权力,也让王室不能为所欲为。于是,这种协商机制不仅没有削弱,反倒有所增强。

B:正是如此,典型例子就是1215年的《大宪章》。贵族们拿出六十几条规定让约翰王就范。约翰王刚打了败仗,不得不屈从。

A:还有更早的例子。1087年威廉一世驾崩,三个儿子展开权争。先是三王子威廉二世继位。他在一次狩猎中莫名其妙死去,四王子亨利一世又继位。大王子罗伯特正参加十字军东征,亨利的王位并不稳。为了争取贵族支持,他就搞了个《自由宪章》,其中包含十四个条款限制王权,保障贵族利益。虽然《自由宪章》并未真正实施,但开了宪章先河。一百多年后的那帮贵族从箱底翻出《自由宪章》,改头换面搞成了《大宪章》。

文章图片5

贵族逼迫约翰王签署《大宪章》

B:这倒是有意思。《大宪章》实施也不顺利,反反复复,直到多年后城邦崛起,议会有了实权,《大宪章》才真正有效。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力法案》,宪政成为英国国策。

A:宪政本质上是以协商方式分配财富,这在英格兰也颇有传统,典型体现在收税方式。中南财经大学李培锋先生在讨论英国地方自治传统时谈到【4】,中世纪英国地方行政区划分三级:郡、百户区和村镇。国王只管辖到郡这一级,而且并非那种专断方式。国王收税也要征得郡长同意,郡长则要征得各领主的同意。有时领主联合起来反对,郡长不得不让步。到中世纪后期,城邦纷纷获得自治权,其缴税方式更是显示英国契约社会的特点(参见【5】)。十二世纪时,即诺曼王朝初期,城市市民就开始花钱向国王购买自治特权。1130年,亨利一世以300英镑价格授予伦敦以包税特权,相关联的是郡守与司法官的任命权。此后虽几经反复,城市市民最终成为重要政治力量,与王室、贵族和教会形成四足鼎立之势。

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入主英格兰的诺曼人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公国。那是当初维京人占地为王弄出来的,但久而久之,维京人也被法国人同化,并把法语和其他法国文化带入英格兰。威廉一世及继任者把英吉利海峡两岸都看作自己的地盘,并为守住法国一边的地盘与法国人缠斗到十五世纪。

然而,中世纪后英法两国却走上不同的道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延续至今,数百年国内政局平稳。英国的治国方略还被带到美国和英联邦国家。法国则建立了君主强权,并导致1789年的暴力革命与拿破仑专政,以及充斥十九世纪的内乱。何以至此?

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其西部大致形成如今的法国疆域。此时的王权十分虚弱,贵族领主各霸一方,国王不过是其中一员。那是一种真正的封建割据,谁也管不着谁。到十三世纪,商业经济开始繁荣,王室经济实力大增(参见【6】)。十四到十五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严重打击了贵族势力,王权确立了统治地位,其对社会的控制远超当时的英格兰。英格兰城邦崛起之时,法国城市的自治权却被国王剥夺。从地方割据到君主强权,两种相反的政治倾向妨碍了法国社会的契约化,因而无法走英格兰的历史道路。

中国历史与西欧更是天壤之别。自秦汉起中国就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隋唐时创建的科举制为巩固皇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官吏资源,成就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政治模式。在此模式下,一个王朝可以维持二三百年,看上去很稳定,但遇到重大天灾、瘟疫或外族入侵,就容易被颠覆,然后建立新的中央集权,不可能像英国王室那样,从十一世纪延续到二十一世纪。

中国从战国之后就未有过西欧那样的王室与领主分权的封建体制。春秋期间有过一段类似体制,周王朝分封诸侯,诸侯分封贵族世家,然后是不断兼并,演变成七国相争与强秦武力统一。当时周边的落后民族无法与中原抗衡,北方匈奴也只是骚扰几下。没有外部威胁,只能内部相争,最终演变为秦汉的大一统体制。地理环境往往决定着历史走向。一块被高山、荒漠和大洋包围的大陆,长期与世隔绝,靠众多人口独立发展着自身文明,大概率会走这条路。

【1】 张建辉,“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国早期王国的建立”,《历史教学·高校版》2015年第8期
【2】 张建辉,“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王权的形成”,《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1月)
【3】 孙立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3月
【4】 李培锋,“英国中世纪的地方自治及其成因”,《中西法律传统》2003年上期
【5】 罗淑宇,“试论十四世纪之前英国城市包税与城市自治的关系”,《云梦学刊》2010年3月
【6】 包来军,“浅析法国卡佩王朝王权集权制的经济基础”,《国际研究》2013年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