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80万成交的商代大理石雕蛙

 睫毛上的风尘 2022-10-1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2880万成交的商代大理石雕蛙,线条简练,去尽繁纹细节,抽象却生动,历三千寒暑虽古宜今,所蕴美感恒久隽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商·大理石雕蛙|

25.8 by 17 by h. 12 cm

香港苏富比秋拍2022.10.9  14:30pm

lot  3608

估价:  3,000,000 - 4,000,000 HKD

落槌价 :HKD  23,500,000

成交价;HKD28, 800,000

来源:埃斯卡纳齐,伦敦,1991年

展览:《Animals in Chinese Art》,Century Club,纽约,1955年
东亚艺术博物馆,科隆,1978-9年,标签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玉雕史中,工匠常取法自然,依动植物之形作器,不仅清新可爱,而且赏心悦目、野趣横生。蛙在人们参与社会实践中被发现益处良多,随着先民的泛崇拜而渐渐有了更多的含义,并成为纹样母题融入更多的手工艺品制作中。

图片

玉蛙  齐家文化  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

青玉所制,呈墨绿色,器形为器片雕,左右对称。前肢短小,后肢异常粗壮,头部近椭圆形,腹部有一圆孔,无尾。

首先,青蛙生于水中,故与祈雨有关。远古时期风调雨顺不可能为常态,遇到天干地裂时,先民便会求助于神灵,通过祭蛙求雨,化解干旱,使农业丰收,生活富足,而这似乎成为农耕时代人们的一种生存模式。《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一八五《蟾蜍部》: “虾蟆群聚,从请天雨,云雷连集,应时辄下,得其所愿。”多水域的良渚文化也有相关的玉饰,应有祈求雨水丰沛、风调雨顺之寓意。

图片

玉蛙   良渚文化   南京博物院

吴中张陵山遗址出土

《春秋繁露·卷第十六》中《求雨》篇提到:“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取五虾蟆,错置社之中……幸而得雨,报以处一,酒盐黍财足,以茅为席,毋断。”通过祭蛙求雨,解除旱情,大地重燃生机,在以农为本、以土为根的农耕社会,祭蛙求雨极为重要,农业民生涵义也彰显无遗。

图片

白玉蟾蜍玉佩   春秋  樟树市博物馆

长1.4、宽1.2cm

其次,青蛙产卵体量很大,寓意多子多孙。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社会,人类的自身繁衍较为艰难。人们对蛙的崇拜,是因为其富于生殖且生殖力可以一直存在和延续,永不消亡。故借此祈求多多生育繁衍部族的迫切期望,慢慢成为生育、永恒和繁荣的象征,代表着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

图片

绿松石蛙  商   江西博物馆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四肢屈曲作欲跃状,腹微鼓,两圆目。平腹横刻凹槽,疑为镶嵌饰件。

因蛙类有冬眠的习性,冬眠后不食不动似已死亡,春回大地时又会醒来,像死后复生,这种习性令原始初民对蛙的死而复生神秘力量崇拜不已,这种崇拜与夏蝉破土而出、蜕皮重生应为一致。妇好墓出土玉蛙尚存有未退化的尾部,处于由蝌蚪向成蛙转变的过程,以此为佩即有可能带有祈求新生的含义。

图片

妇好墓玉蛙  商武丁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长7.3cm、宽5.4cm、厚0.6cm。此器为片雕,左右对称。蛙伏卧,前肢外伸,后肢内屈。宽头、方目、肥身、短尾。背部以双线刻对称云纹,双目间有一圆孔,可系佩。

在《初学记·卷一·天上部》引《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嫦娥奔月后变成了“月精”(蟾蜍),而嫦娥又是被大家所认定的月神,那么二者就合为一了,且都具有起死回生或者说灵魂转生的能力。月可以从缺(朔)到圆(望),蛙能秋冬“死去”(冬眠)春夏“复活”(苏醒),两者都可视为复活重生。人们既崇蛙又崇月,其实都与它们的“魂回复生”有关。

图片

青玉蛙  商  故宫博物院

图片

白玉蛙  商   故宫博物院

图片

蛙形玉璧  商晚期   美国芝加哥博物馆

同时早期的青蛙或蟾蜍纹饰也是流行于秦汉之际诸多部落的图腾。时有“蟾蜍避兵”、“虾蟆当贵”的说法,是一种避兵灾、主富贵的祥瑞动物。

图片

蛙纹玉饰件  战国  上海博物馆

上方为蛙纹,下方为饕餮纹,玉质温润

而到了宋明之际,随着刘海戏金蟾传说的风靡,蟾蜍被视为会吐金钱的神兽。传说它原本为妖,后被刘海仙人收服,从此乐于帮助贫民百姓,成了旺财瑞兽之一。有趣的是被刘海收服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图片

白玉刘海戏蟾   清  辽宁省博物馆

刘海笑容可掬,左肩上驮一蟾蜍,从背面可看到身绕荷花,头部左侧有一镂空小孔,可穿绳作为佩饰。蟾为吉祥之物,民间俗语三足蟾兆财富。

图片

青玉蟾蜍  明  天津博物馆

蟾蜍还是五毒之一,反映在玉器上的五毒造型为蛇、蝎、蜈蚣、蜘蛛、蟾蜍,是端午的节令饰物的主要纹饰,目前多见于带板,寓意辟邪免灾、永保平安。

图片

白玉麒麟纹带板   明   天津博物馆

由嫦娥奔月、刘海戏金蟾等典故也给予蟾蜍长寿、财富的美好寓意,与之相应的图案纹饰得以丰富起来。如这件蓝玛瑙浮雕蛙蟹象耳瓶上有蟾蜍、螃蟹,寓意蟾宫折桂、一甲高中,这种和科举功名有关的吉祥题材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进而将其形象提取出来装饰于瓶、洗等陈设用具之上,既装点室内又富于自然生趣。

图片

蓝玛瑙浮雕蛙蟹象耳瓶  清  故宫博物院

图片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清  清宫旧藏

高7.1cm,口径8.7-11cm。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图片

白玉蛙  清   故宫博物院

而该件玛瑙蟾蜍纹鼻烟壶上刻蟾蜍嘘气成云,与神龙、寿龟口吐祥云一般;云中生一圆月,又与月中蟾蜍之典相印证。《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也有“万岁蟾蜍”之说。

图片

玛瑙蟾蜍纹鼻烟壶  清  故宫博物院

回归到现实世界,青蛙是有益农业的动物,能除害虫,保护庄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极度依赖农业的古代社会,蛙是庄稼得以丰收的大功臣,所以玉质青蛙因此蕴含有年成丰收的寓意。

图片

玉蛙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

这些田间池边的小生物,给夏季带来了不一般的体验。听着呱呱蛙鸣,仿佛又回到枕席睡在庭院、卧听蛙声入眠的童年光景。它们身上被赋于的吉祥寓意,也流传至今、拥趸众多。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表现,千百年来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清玛瑙荷叶青蛙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清乾隆蟾蜍形玛瑙鼻烟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吴中张陵山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蛙

图片

商代绿松石蛙  江西博物馆藏

图片

妇好墓玉蛙。商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长7.3厘米、宽5.4厘米、厚0.6厘米此器为片雕,左右对称。蛙伏卧,前肢外伸,后肢内屈。宽头、方目、肥身、短尾。背部以双线刻对称云纹,双目间有一圆孔,可系佩。

图片

三星堆金青蛙

图片

图片

蛙纹钺,商晚期(约公元前13-前12世纪),青铜

1981年洋县下范壩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蛙形墨玉兽

中山王厝墓出土,现藏河北博物院。出土共17件。小兽头部较扁,鼻和眉横竖相接,鼻子较宽,眼睛细长。身体象蛙,但有尾,上曲的尾巴紧贴臀部,按形状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有8件,玉色较匀净,雕琢较精细,形体挺拔,头颈稍长,四肢着地。另一种有9件,玉色黑白相杂,体形较胖,下垂的腹部与足部相平。小兽昂首蹲伏,憨态可掬,十分生动。长1.9—2.1厘米,宽1.3—1.6厘米,高1.1—1.2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的这套玉雕雕工精细,请注意尺寸,这是一套精细的微雕玉器,是战国时期微雕玉器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反映出战国中山国精湛的手工工艺。

蛙曾是上古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从仰韶到半坡再到马家窑,蛙类装饰纹样越来越多,越来越生动灵活(图一)。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蛙形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图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图三)、商晚期的妇好墓(图四)以及战国时期的河北平山三汲中山王大墓都出土有蛙型玉器(见文章开篇图)。除玉器之外,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商晚期遗址都曾出土过其他材质的蛙形器物(图五、图六、图七)。

图片

图片

2020年7月15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线上拍卖专场“赏心乐艺”中,一只18世纪竹根雕蛙以2,125,000港币落槌,远超其最高估价60万港币。由此,这件长度仅为7厘米、只有巴掌大小的竹蛙,被古玩圈戏称为“史上最贵蛤蟆”。

图片

图片

一夕之间刷爆了小编的朋友圈,当成交价过170万的时候,朋友圈里一片沸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天汉琴风

这只竹根雕蛙,双目圆睁,四爪收紧,作蓄势待发状态,仿佛下一秒就要向前跃起,十分生动形象,因此王世襄曾在《竹刻鉴赏》中夸赞过这件竹雕:“余见竹根蟾蜍多矣,未有胜于此蛙者。”可见他对这件竹根雕蛙的确十分喜爱。

图片

冰天雪地蛙

图片

刚果河流域某处,刚果人与霍加狓。

时间大约是191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