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昭君:自请出塞,连嫁祖孙三代,去世后,匈奴人痛哭,割脸祭奠

 四季视野 2022-10-10 发布于北京

我们常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容貌姣好,明艳动人,而这句耳熟能详的用来描绘女子美貌的成语,同样也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古代四大美女的代称。

“沉鱼”即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西施于湖畔浣纱,她面若桃花五官端正,娇媚倒影让鱼儿都忘记了游泳;

“落雁”则说的是兼具美貌与德行的王昭君,她于秋高气爽之日策马出塞,南飞的大雁为她的容貌所倾倒,甚至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到地上;

而“闭月”和“羞花”,则分别指代容貌让浮云遮月的貂蝉,以及明艳到让花朵失色的杨玉环。

四大美女的容貌穿越千古,至今依旧留下记载于史册中的惊鸿一瞥。在这其中,有落雁之貌的王昭君的故事,更是和那一片苍茫大漠和皓月千里紧紧相依,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塑造过王昭君,无一不在盛赞她的美貌与德行。

那历史上真正的王昭君,又是怎样一个传奇女子呢?

一、得罪画师不受宠,自请出塞

王昭君出生于西汉时期南郡的一户人家,虽然并非出身名门,但她自幼便生得倾国倾城,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才貌双全,盛名在外。

富“能使花羞在上林”美貌的王昭君渐渐长大, 她的美名顺着香溪水一路流淌,整个南郡都知道王家小女王昭君的美艳。

很快,京城也注意到了南郡小城里这个被盛传的女子,王昭君以良家女身份被选入汉宫。

16岁的王昭君生性直爽率真,她自幼偏安一隅,从没有见识过皇宫的可怕和后宫的诡谲,所谓一入皇宫深似海,王昭君自认貌美无双,又兼具才气,看不上那些靠贿赂出头的良家女。

因此,在别的良家女纷纷巴结讨好负责绘画的宫廷画师毛延寿的时候,王昭君嗤之以鼻,对毛延寿的反复暗示置若罔闻。

毛延寿在这个小丫头面前吃了瘪,自然也不会让她好过,于是他在画王昭君的画像时,故意在她如深潭一般幽深的双眸下,点了一颗丧气的落泪痣。

每年从地方各地挑选上来的女子数不胜数,九五之尊不可能一一验看,故此才有专门的宫廷画师负责为这些女子画像,再将一厚摞肖像画上呈天子,这便是第一批的遴选。

有人玲珑心思,巴结讨好画师,画师便为她们工笔细描,有人恃才傲物,不去打点画师,画师便将她们故意画丑。

于是,有些人轻松得到面见皇上的机会,有些人因为一颗痣被打入冷宫,王昭君便是后者。

在冷宫里,王昭君的心气不仅没被磨平,反而被这吃人的皇宫伤透了心。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求和,俯首称臣,并期望与汉朝结秦晋之好,休百年兵戈,时任皇帝汉元帝自然不舍得将亲生女儿远嫁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而达官贵人们也都不愿意将掌上明珠送去和亲。

此时,早已被冷落多年的王昭君依旧心高气傲,与其在这皇宫中孤独终老,倒不如远嫁和亲,为汉室王朝做出一份贡献。

王昭君自请和亲。

当她站在汉元帝面前时,汉元帝为她的美貌震撼不已,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后宫中,竟还有如此一位朱唇粉面、玉软花柔的绝色女子,她的美丽,让后宫佳丽三千都黯然失色。

汉元帝悔恨不已,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已答应了匈奴的和亲,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汉元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踏上和亲之路。

她走那日,秋风四起,大雁南飞,身后的马队驮满了汉元帝为王昭君准备的黄金嫁妆,以及多如牛毛的特产,汉元帝亲送王昭君至长安城外。

王昭君轻弹琵琶,唱起歌谣,大雁都为这哀婉的歌声而驻足停休,它们忘记扇动翅膀,纷纷跌落下来。

一曲终了,王昭君御马离去,只留下一抹倔强又清高的背影。

二、嫁匈奴王育一子,幸福美满

王昭君走后的第三个月,汉元帝卧床不起,一个月后他便病逝了,可见王昭君自请和亲是多么明智的选择,逃离了被禁锢于那座冰冷的,点满珠翠的宫殿,对王昭君来说,人生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而王昭君的优雅与智慧也完全征服了呼韩邪单于,这个遥远匈奴国度的王被这个娇弱又不服输的江南女子迷得神魂颠倒。

王昭君初到匈奴,水土不服,不习惯匈奴的饮食,每每闻到腥气的肉食和黏腻的奶酪都会轻皱眉头,面露难色,难以下咽。

眼看王昭君日渐消瘦,单于焦虑不已,他先是为王昭君单独建了一个小厨房,虽然是能给王昭君另起炉灶了,可在这苍茫草原上,哪有会做中原菜的厨子呢?

单于张贴告示,花重金聘为王妃做菜的御厨。

高额赏金还真吸引来一位来自中原的厨子,这厨师也是出身不凡,做出的菜香气扑鼻,色味俱佳,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令人垂涎欲滴,王昭君看到菜端上桌,一直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她轻轻夹起一片吃入口中,尝出了久违的中原味道,而这道菜也因为王昭君而闻名,称“昭君鸭”,直到如今,这道菜依旧是山西、甘肃等地招待贵客的菜品。

见到王昭君终于喜笑颜开,单于才放心地舒了口气。

王昭君与单于一同生活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是个聪慧健硕的小儿子。

爱屋及乌,这小儿子刚一落地便被封为右日逐王。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王昭君也别无他求,可此时才刚刚20出头的她,又怎么会知道前方还会有什么际遇在等着她呢?

三、收婚制再嫁继子,郁郁而终

好景不长,婚后第四年,丈夫呼韩邪单于病逝,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时候他就已经是70岁高龄了,病逝也是常理,可王昭君却心急如焚,她迫切上书请求回汉。

而王昭君为何如此,只因匈奴的“收继婚制”,按照匈奴的习俗,出嫁的女子就是家族的财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丈夫死后,王昭君应该嫁给丈夫的儿子。

王昭君自幼饱读诗书,尊崇儒家思想,一女嫁二夫,嫁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她还是不能接受。

但不接受又能如何呢?汉成帝驳回了她的请求,王昭君无奈之下只能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

虽然对这门婚姻并不接受,但复株累单于给予了王昭君所有的温柔和体贴,和父亲呼韩邪单于一样,复株累对王昭君十分敬重。

而此时年仅24岁的王昭君风华正茂,端庄大气,她的聪慧让复株累心动,她带来的缝纫耕种技术更是促进了匈奴经济的飞速发展。

两人甜蜜恩爱,如胶似漆,度过了11年的幸福时光,王昭君还为复株累单于生下两个女儿。

可王昭君的第二段婚姻依旧“中道崩殂”,复株累继位11年后因病去世,可怜的王昭君连丧两夫,依照匈奴传统,只要她还没有死,就必须再次改嫁给下一任单于。

王昭君的悲痛、羞辱难以言表,她再次上书请求返回汉朝,可她在匈奴深受爱戴,对维护汉朝和匈奴的和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的一生都将与广袤草原和苍茫大漠紧紧捆绑。

果然,她的请求再一次被驳回。

这种“收继婚制”对王昭君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她已经被迫接受了一次,不想再接受第二次。

骄傲的王昭君曾经不齿于贿赂画师,如今却像牛羊一样被反复转手,这对她的人格是极大的侮辱,对她的权利是肆意的剥夺,她多么希望此时此刻,远在故土的汉帝能看到她的屈辱和挣扎。

可她得到的只有冷冰冰的“从胡俗”三个字。

王昭君知道,此生她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故土了,后来,王昭君已经被遗忘了,她也许嫁给了复株累的儿子,也许一个人在清冷的毡房寡居,史料众说纷纭,却没有定论。

只有她的结局,在任何史书里都一样,后世的旌表荣光,却拯救不了客死他乡的孤魂。

两年后,王昭君积郁成疾,香消玉殒。

为了表达敬重,不少匈奴人割破了自己的脸来祭奠王昭君,这种野蛮落后的祭奠方式,恰恰表达了他们对王昭君最深切的感恩和爱戴。

他们将这个来自遥远长安的女子厚葬在如今的呼和浩特南郊,她的坟墓依山傍水,青草茵茵,后世称之为“青冢”。

青冢悠悠,凉风冷月,野草哀花,南飞的大雁哀哀地泣着悲歌,只是那个明艳的姑娘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写在最后

有人将王昭君描绘成大家闺秀,头戴银冠,身披红袍,怀抱琵琶,风情万种;

有人将王昭君盛赞为高瞻远瞩的爱国者,用细弱的身体,撑起胡汉和亲的历史重任;

有人将王昭君歌颂为深明大义的奠基者,千古文人络绎不绝地抒写着对她的赞歌。

她曾在深宫之中遗世独立,不愿同流合污,她也在冷宫之中大胆选择,扎根茫茫草原,她亦在遥远国度一嫁再嫁,维护边境安宁。

王昭君的特殊地位,让胡汉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安稳平和,“边城严闭,牛马布野”的海晏河清,是王昭君用凄凉无依的悲惨岁月换来的。

她的功绩青史标名,她的贡献万古流芳,她不仅带动了匈奴的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胡汉的和谐稳定。

只是青冢拥黛之下,不知王昭君是更想要彪炳史书,还是平稳人生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