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人性

 诗意淡泊 2022-10-11 发布于山西

明明什么都不做才是本分。可做得多了,就从情分变成了义务。这是不是一个很扎心的事实啊。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一种人,他们自私唯我,不懂得体恤与换位思考,对别人施予的所有好都心安理得地接受。遇到问题时从来不向自身找原因而是首先抱怨或嫁祸于人。无论哪种关系,让对方舒服是第一要义。倘若一方有了委屈与勉强的意味,就是不对等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你是遇人不淑。

人性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池田大作说:对自己的痛苦敏感,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是人性可悲的特色之一。世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永远不要试图向谁展示你的痛苦并期望产生共情或救助。无关紧要的人会无视。大部分你以为很贴近的人会漠视。痛苦是属于自己的,能够救赎的唯有自己。这是真实存在的世态,不必悲凉。每个人都带着这种冷漠的因子,或多或少而已。

亚里斯多德说:教育并不能改变人性,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改良人性。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书本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取得,人性却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你试图通过教育改变它,只是徒劳。教育可能感化一部分善良的人,修正某些不妥行为。但有些人的恶是深藏在骨子里的,一触即发。对恶人不能心存幻想,更不要试图用你的善良去改变他,远离即是止损。

康德说:对自然的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底善良的标志。大自然一切的美,都毫无掩饰,美得大大方方,美得简单直接。高山巍峨雄壮,溪水清澈见底,鲜花自在绽放,树木苍翠挺拔。善良的人心存美好,与大自然的美交相辉映,穿越心灵的感觉是纯粹而通透的。仿佛是一种和谐的交融,又仿佛是某种无声的启迪,在凝眸的瞬间,给你以莫名的感动。是的,美能激发一种感动,欲辨已忘言。
心底隐藏恶意的人,是无暇欣赏美的。或许恶映照恶。所谓一切的美,无论是自然的美还是人性的美,在他眼里都不足挂齿。以邪恶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不会心生善意。他会感觉世间一切都欠他的,他试图摧毁一切,包括他自己。

沈从文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记不起是哪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不论谁想建立一个国家,并给它定法则,他就应该先假定人都是凶恶的。唯其如此,才能建立起某种秩序和约束。永远不要高估人性。

还有一个扎心的事实,人们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比,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对比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所谓的羡慕嫉妒恨就出来了。这就是人性的浅薄,是一种共性。不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人看着别人发达,内心会发酸,进而想用各种方式打压。全然不会考虑,风光的背后他曾经付出了多少你所看不见的努力。陌生人的发达,他够不着半点利益冲突,甚至还会跪拜与追捧。
嫉妒是诸恶中最大的恶。嫉妒者缺乏的是自信而多的是患得患失心理。他们大多是低能者且心理阴暗,自己不思长进也不许旁人出人头地。事实上,凡能找到自己生存乐趣和生存价值的人是不会去嫉妒别人的。他根本没有时间与兴趣去觊觎别人,他会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去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他看到身边的美好,会由衷地欣赏与借鉴而不是排挤与诋毁。这样的人,活得轻松简单、纯净快乐,不会为身外之物所牵累。
牛顿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人心不可测,所以不要对人性抱有任何幻想。与世间一切的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保持善良,也接纳世间一切的善良。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你投注以什么样的目光,它就会给你呈现什么样的美好与真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