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只做一件事:让中国苹果超越进口货!

 200g 2022-10-11 发布于山东

“出生,活着,死亡”,

其中出生和死亡我们都决定不了,

只有活着可以决定。

人为什么活着?

我就觉得人活着要有价值,

这个价值不是说自己有多么好,

而是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或者留下什么。

来世一次做一个农民,

通过努力能够接近于实现的人生价值,

就是用一生时间

把中国苹果做到世界一流

超越进口货。

——邵刚

     邵刚是我所认识人里的一个另类:
     他的微信个性签名:出生、活着、死亡
     本来是个农民,敢想把中国苹果做到世界一流;
     一个苹果商贩,2001年就注册了商标,还打造成了一个中国知名的苹果品牌;
     一个种苹果卖苹果的,竟然选育出一个非常优秀的苹果品种,还拿到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为了实现商品果达到国际标准,竟然在国内还没有人使用的情况下,买来国外的苹果智能分选线。
      为了种出好苹果,竟然研究出一套更加低成本高效益的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他说能够6年收回全部投资,然后持续丰产稳产30年以上,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
     一个农村的退伍兵,用30年时间,从种植到销售,从品种、品质到品牌,竟然打通了高端苹果的全产业链。


     初次结识邵刚,是在2016年我们走访广东江南市场的时候,当时在进口区,一个烟台苹果的品牌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正值苹果销售困难,价格下跌,但是这款苹果单层果十斤箱批发仍然可以卖到120元/箱,双层果18斤可以卖到180元/箱,当时,销售人员告诉我们,这款苹果常年卖这个价格,其定价基本和行情没多大关系。打开箱子,所有苹果几乎都是一个样子,全红果,而且红的很统一,果面干净,我深深的被这外观所吸引,我随便拿了一个尝了一口,口感香甜,爽脆多汁,这不正是地道的烟台苹果吗。放眼看去,这根本不像是农产品,而更像一件艺术品,内外兼修的艺术品。它就是常年稳坐广东江南市场进口区头把交椅的D.D.D品牌苹果,而邵刚,正是D.D.D品牌的创始人。


     带着好奇,带着疑惑,从广东回来的第一时间,我就来到了龙口南村果园,我迫切想了解一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竟能把农产品做成艺术品?

     “我做苹果一定要做到让它既好看又好吃,一看就好吃,一看就想吃,一吃就好吃,吃了还想吃!”南村果园D.D.D品牌全红高端苹果创始人邵刚自信的对我说道。我看着他说这句话时眼中神采飞扬,兴奋的神情像个20岁出头的半大小子。这位衣着朴素的老总,腰杆笔直,仿佛肩上扛了一个不允许他弯腰的重担。在后面的谈话中,我才知道支撑着他那笔直的脊柱的是梦想,而压在他肩上放不下的也是梦想。而这梦想,就是要让中国苹果超越进口货。


     1999年,上海十六铺水果市场,进口苹果卖到20元/斤,而国产苹果却是2元/斤,那个年代,国产的苹果不论是国内销售还是国际出口,都喜欢条红、外观粉红色,表光鲜嫩的苹果,整个市场都不注重苹果的内在品质,而那时候国产的全红和片红果,却是无人问津,大多不到成熟期就采收了。于是,从2000年开始,邵刚就下定决心做高端全红苹果。


     种苹果的人都知道,要种出高品质苹果是比较难的事。要生产成千上万吨高端苹果更难。邵刚说:要培养一个优质产区需要三种力量,用“推动力”加“拉动力”来打造“吸引力”,用10年时间即可实现;从2000年开始,邵刚利用冬闲时间带着团队到蓬莱龙山店、大辛店和村里集等各村组织果农学习果树管理知识,引导品种改良,采用你种苹果我送有机肥的方式,大力发展高端全红苹果,这是“推动力”;当果农长出好苹果之后又以高于市场2-3毛钱的价格收购,提升果农培养高质量苹果的积极性,这是“拉动力”;一部分果农赚钱之后就形成了“吸引力”,又会有更多的果农跟进,来精耕细作的生产高端全红苹果;邵刚就以这种方式在蓬莱深耕了10多年。为了保证口感就要求老百姓适当晚采,大家又担心后期降价,邵刚当时给出的承诺就是一收到底,市场降价我不降,市场涨价我跟着涨,在高出市场2-3毛钱的同时,每400斤苹果还赠送一包有机肥,让跟着走的人们苹果年年好,以这种正向引导的方式培养着果农。与此同时,邵刚也开始承包土地,自建果园。


     要想长出既好看又好吃的苹果,品种的选择是第一位的。因为富士苹果比较容易芽变,于是,他一边摸索果树的管理技术,一边到处寻找芽变的全红苹果品种。从2000年秋季开始,用了三年时间,找到20多个芽变的全红苹果枝条,然后在自己果园嫁接培养观察,经过多年对比观察,他发现有一个芽变,开出的花不一样,果树整体抗病性强,成品率高,颜色深红上色快,别的苹果品种大多是先一条一条的红,然后全红,这个品种一开始就整体上色,晚采收会达到紫红色,表面油亮,黄肉,吃到嘴里有一种蜂蜜的味道,而且果子糖度可以达到15度以上。冷库贮存到来年10月10号,比新苹果还好吃。邵刚笃定,这就是他要找的新品种苹果,取名紫弘。2007年开始在蓬莱、栖霞、牟平等多地嫁接和试栽,观察其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不同地域的表现,又经过多年观察,其品性非常稳定,于2015年通过新品种审定并进行品种权申请,2018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紫弘的成功问世,让邵刚信心倍增,随后几年,他不断扩建示范园并引导果农开始大面积种植,当时他就立下目标,要引领果农共同打造紫弘苹果系统化产业链,要做到世界一流品质!


     邵刚对品质的要求,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在南村果园,邵刚让我在他包装好的苹果中随便吃,只要有两个口感不一(所谓的口感,其实就是糖度),那他就把整库苹果都给我......真的可以这么自信吗?带着疑惑,我随机尝了能有十几个苹果,真的是口感几乎一致,不会出现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的情况,我问邵刚,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是用20吨苹果换来的......


     邵刚追求的高端果,那一定是既好看又好吃,光好看不好吃,他是不会做的。经过他多年的研究发现,一棵树上的苹果,外围光照好的和内膛光照弱的,糖度能差4到5度;一个苹果的阳面和阴面能差1.5至2.5度。为了做到产品的标准化,2014年,邵刚引进了国外的苹果智能分选线,在当时来说,这条分选线在国内是极为超前的。这条分选线,能分选出果个、着色度、红黑点等外观指数,还能够分选出糖度。糖度的分选是利用光谱分析和光谱对比的方式,这台设备是国内第一台,没有中国苹果的光谱数据,这就让邵刚犯了愁,但是为了实现内在品质的标准化,邵刚就一狠心,切了20多吨苹果来做基础数据,而且全是高端的全红苹果,这才实现了苹果的糖度分选。

     说起当初为什么直接将自己定位在高端苹果市场上,邵刚将目光放远,“可能跟我小时候的教育以及骨子里的那股爱国的劲有关系吧。我父亲和爷爷都当过兵,我也一样。所以从小接受毛泽东思想浸润的我骨子里总有一种自强不息不服输的劲。我看进口货搞得真漂亮,卖的价格又高。反观中国的苹果呢?差距太大了,而且那时就算出口到了国外去,中国的苹果只是换了个地方内斗而已,并没有和其他国家的苹果形成竞争。我就觉得这个路子不对,为什么中国的苹果不能直接跟外国的苹果竞争呢?所以我要做能够代表中国苹果品质的高端货,直接以外国货为目标,要超越进口货。”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2000年,也就是30岁时给自己定了三个十年计划,第一个十年要做出一个品牌,第二个十年要做中国苹果一流品牌。第三个十年要做世界一流品牌,一生就做这一件事了。”比较有品牌意识的邵刚在2001年就注册了D.D.D商标,他寄予这个商标的含义是做最高等级的,与众不同的美味。“钻石的最高等级是D级,与众不同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是D,美味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也是D,我的苹果标签上就直接搭上Yan Tai China D.D.D,现在我正在往第三个十年目标迈进!”


     在我所认识的众多果商中,最注重品牌打造的老板了。对于品牌的认识,品牌的经营,邵刚也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不追求高利润,不追求数量,而是用品质说话,容不得顾客说一个不字。而且,邵刚还非常看重包装的重要性,他学习色彩搭配,学习构图比例,现在的D.D.D苹果外包装,都是邵刚亲自设计的。
   
      “所以我自己经常在思考中国水果产业竞争到最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结论是:品牌的竞争。”

     “我们不怕慢,求长远,不是做一时,而是做一世。”

     “对于我而言,南村果园最大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我自己。我没把市场上的其他品牌看成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伙伴,是共同努力为中国品质的提升道路上的伙伴。苹果市场太大了,我的力量太小了,我最佩服的是高端苹果的出口商,他们是中国高端苹果占领国际市场的贡献者。”


     邵刚对于苹果的执着,让我感到震惊,近几年,他又扎根生产端,专门针对紫弘苹果,研究出一套省钱、省事、省力、高品质、高成品率的种植管理模式,用最小的投入,收获最美的果子,他说:好苹果是种出来的,中国的土地模式、劳动力结构、技术、资源和竞争格局与国外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在种植环节实现优质平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像邵刚这样,用一生的时间在苹果产业里深耕,在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痴迷探索的苹果人很多,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中国苹果会站在世界苹果的顶峰,俯瞰整个世界。


文/吴永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近期爆款

一周好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