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关系16:人际交往的公式

 王肖杰 2022-10-11 发布于山东
人际交往要有主动意识,特别是职场年轻人,不要指望高人三顾茅庐去发现自己,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访孔明,是因为孔明不仅是官二代,而且与当地五大家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下图一目了然。刘备找诸葛亮不是礼贤下士,而是另攀高枝。所以三顾茅庐是偶然现象,职场更常见的情况是毛遂自荐。 

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有规律可循。自然交往的规律是:偶然+多次+有人主动。
同学、同事、战友、邻居等先是偶然相见,此时的关系跟陌生人没区别。多次见面之后就会眼熟,会点头,会微笑。但此时还没有人际关系价值,破局点是有人主动开口,进入交流状态。只有交流才有了解,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发挥作用。
认识之后,怎样加深友谊呢?
《像间谍一样观察》一书总结了友谊的公式:
友谊=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所谓趋近度就是人际距离,同学、战友朝夕相处距离很近,校友、邻居次之。两座城市的人可能因为某种机缘认识,但要加深友谊比较难。好在互联网能提供便利,真正让“天涯若比邻”。
所谓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接触的次数。每天联系的朋友会比每周联系的人友谊深。歌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有一句歌词:“要谈恋爱可得多交谈。”要加深友谊也要多交流。
所谓持续时间指的是友谊的长度。假如认识两个人,其中张三是10年前认识的,李四是去年认识的,每个人都接触了10次,一般人会感觉跟张三的友谊更深。
所谓强度指的是交往的深度。对门邻居10年间经常见面,但可能仍然只是点头之交。而有的旅友只一起旅行过一次,记忆就刻骨铭心。二者的区别就是交往强度不同。
这个公式可以简化为:
友谊=近度+频度+长度+深度。
自然友谊和职场伙伴有可能互相转化。同学合伙做生意就是把自然友谊转化为职场伙伴,因为工作而相识、相知甚至相恋,就是把职场伙伴变成了自然友谊。
马克吐温曾说:“结交朋友最恰当的时候,就是在你感到需要朋友之前。”职场结交很多是刻意的,是以利益为先导的。当然你也可以卓然而独立,特立而独行,但是代价就是失去很多机会。有人说任人唯亲不对,李鸿章曾说:“不任人唯亲,还能任人唯仇不成?”当然,我们应该任人唯贤,但是你的贤能总要让人知晓,所以“任人唯熟”总是对的,任何人都不敢把重任交给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怎样让人了解自己?主动而为是更好的选择。
主动结交的对象多是手握资源或权力的人,这些人也知道别人结交自己的目的,为防止被“围猎”,他们会刻意回避。所以光有主动结交的意愿还不够,还需要有方法。
具体方法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