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念滕延振专辑|陈忠杰:滕延振先生追悼会悼词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0-11 发布于浙江

滕延振先生追悼会悼词

文/陈忠杰

沉痛悼念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滕延振先生。滕延振先生,浙江宁海人,出生于1950年5月,1963年9月参加工作,生前系宁海县文保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文物文博副研究馆员。

滕延振先生因患胰腺癌,经宁波李惠利医院医治抢救无效,于公元2022年9月5日凌晨4时55分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3岁。

滕延振生前照片

一、滕延振先生的一生,是为人正派,对党忠诚的一生。

纵观滕延振先生的一生和参加工作至今60余年的经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为人正派,忠厚老实。无论哪年哪月,何时何地,他与人为善,表里如一,对组织光明磊落,从不搞阴谋诡计;待人处事,先人后己,从不搞阳奉阴违与两面三刀低级腐俗那一套。
他对党忠诚,有口皆碑,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拥护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任劳任怨,克己奉公,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并且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和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爱憎分明,对党忠诚,经受组织考验的好党员,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老兵。

宁海平剧团戏曲训练班全体师生合影

二、滕延振先生的一生,是热爱事业、勤奋有为的一生。

滕延振先生从事文化工作工龄48年。1963年,14岁的他考进宁海平调剧团,20年的专业剧团生涯,他先练武功,与平调第三代演员(4女9男)13人一道组成宁海平调戏剧班,按梨园学戏模式,每天早中晚训练三功,扎腰带、吊沙袋、学唱腔,练身段,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直至达到熟练与掌握唱、做、念、打、翻的各种基本功。三年学徒,吃尽苦头,辛酸苦辣,一生难忘。

随着他艺龄的增长与他对平调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勤学苦练,20年间,他在平调古装戏、京剧样板戏、革命现代戏中曾先后成功地扮演过众多的主角与配角。当年他扮演的丑角与反面人物,曾经赢得过宁海城乡广大观众的好评并留下深刻记忆。

1983年,34岁的他离开了剧团,改行调到县文物办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阿振他从头开始,不懂就问,刻苦钻研,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自觉坚持下基层、搞调研,写论文、重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阿振他便很快地进入了角色,既熟悉和掌握了文物、文博工作的基本规律,还学会了辅导、指导基层、农村开展文物普查、文物保护、文物收藏、文物鉴定的真本事。然而,他不但从外行变成了内行,而且从行家成为了专家,可谓“风风雨雨28年,勤奋有为作贡献”,成为了不仅是在县内,乃至全市、全省文物领域中知名度较高的、名符其实的副研究馆员。正如德高望重、宁海大家袁哲飞老局长对他的评价那样:“忘年之交五十载,戏剧文物称大才”。

回忆五十年后相聚在大观文化园合影

三、滕延振先生的一生,是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一生。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生命不息、永不停笔,这既是滕延振一生真实的写照,也是滕延振一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滕延振出生在书香门第大家庭,他天赋聪明、好学上进、博古论今、文路广通,几十年如一日视写作为生命并勤于笔耕,他写小说、写剧本、写小品、写传说、写故事、写诗歌、写散文、写论文,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在医院病房中伏案写出两篇好文,其中最后一篇名为《苦尽甘来》。这种一辈子生命不息、永不停笔的自觉与精神,实为世人少见,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滕延振的写作风格独特,自成滕氏流派。他的文章题材广泛,通俗易懂,通民间、接地气,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为一体。其中主要著作有《照胆台》、《一代名儒》、《2000台历》、《宁海古文脉》、《宁海古建筑及其特色》等,此外还曾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刊物专业论文多篇,撰写各种体裁文章,如民间故事、名人轶事、地名来历,民间谚语、民间歌谣、民间笑话等等,还有各类调研报告、申报文本等无数……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他所写的作品、文章正式出版的、刊物发表的、内刊交流的、本人主编的、与人合作的,加上未曾发表的,总字数可达三百万字之多。

对滕延振先生还须值得一提,也是我一生非常难忘的一件事:2005年为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海平调耍牙》撰写文本材料,阿振他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三易其稿,为该项目的申报成功立下大功。

综上所述,滕延振先生的一生,不愧为是“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一生。像他这样的人,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在宁海民间多少年才出一个。

陈忠杰回忆戏班美好时光

四、滕延振先生的一生,是善良厚道、为人低调的一生。

滕延振先生的善良厚道、为人低调,也是他一生著名的名片。他一生与世无争,一生没有一个私敌,被大家亲切地誉为:菩萨心肠、唐僧再世。

在单位,他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下基层,到农村,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他说话和气、老小无欺,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与从小一起摸爬滚打、相识相知60载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在一起时,他谦虚谨慎、满腔热情、甘当小草、乐于奉献;在家庭、家族中,他始终孝顺大人,敬重兄姐,善待弟妹与妻儿老小,不管生活如何曲折与艰辛,他总能承上启下,笑对人生,顾全大局,甘于吃亏,成为了凝聚滕氏大家庭齐心协力、和睦相处的桥梁与纽带。

总而言之,他的善良、他的朴实、他的厚道、他的豁达、他的幽默、他的风趣、他的为人、他的口碑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如此好人,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实属不多。

人生如梦,世事难料。9月5日凌晨台风过境,滕延振先生他带着对妻儿老小的恋恋不舍,带着对兄弟姐妹的念念不忘,带着对师兄弟师姐妹们的一片深情,同时也带着他对文学友人、社会朋友的千言万语和对文博、文学及戏剧的梦想追求,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滕延振先生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大家从此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文友、好艺友、好老师、好兄弟……他的不幸逝世,是宁海文艺界、文物界的一大损失!同时也是他的家庭和滕氏大家族的重大损失!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让活着的人们年青一代要珍惜时代,努力奋斗。中老年朋友要为快乐而生活,为健康而前行。

滕延振先生安息吧!

滕延振先生千古!

深切怀念滕兄延振

六十风雨知己情,

“梅花”过境思延振。

戏剧文保修真经,

德艺双馨塑人品。

雨后天晴心潮涌,

滕兄音容永常青。

晴天霹雳风雨狂,

“十三太保”失才郎。

厚道幽默人善良,

相聚如昨笑声朗。

滕兄离去心空荡,

梨园兄弟永难忘。

注释:
(1)六十风雨,是指我与阿振相识相知60载。

(2)“梅花”,即今年第15号台风。

(3)所谓“十三太保”,是指少年学戏时同道师兄弟、师姐妹13人, 故我等自喻为“十三太保”。

(2022.9.11)

作者简介

陈忠杰

陈忠杰,1950年出生,1962年从事专业文艺工作,1979年部队转业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部队期间,历任排长、指导员、温州军分区文艺演出队队长、83049部队文化干事等职;退休前,系中国群文学会会员,浙江省群文学会理事,宁波市群文学会常务理事,宁海县舞蹈家协会主席;宁海县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退休后,应邀担任宁海大观文化园总经理。在长达60余载的文化生涯中,他曾在市、省、国家级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获国家级专业论文一等奖6篇,专著《探索与实践》《群文论谈》相继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他还曾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的先进工作者,并被省文化厅、省人事厅与省财政厅授于“浙江省以文䃼文先进个人”的称号,被誉为浙江省文化战线的“拼命三郎”。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陈忠杰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