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调查报告】药王茶廖兴礼-乘一带一路东风,发展康县王坝民俗文化

 高山猫 2022-10-11 发布于甘肃

      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提升乡村民俗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和美丽乡村旅游溶为一体,积极培育发展,不断推进,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民俗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全县的乡村民俗文化服务体糸,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将我们就康县王坝镇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康县王坝镇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王坝,位于秦陇文化、巴蜀文化等交汇地带的甘肃东南部,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古代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王坝小曲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王坝小曲是以说唱音乐为主,兼具文学、舞蹈、戏剧(曲子戏)等特征的综合艺术,通过歌、乐、舞等形式表述故事内容,或以唱、念、做、打的戏曲性表演体现人物性格、表情、神态、戏剧情节等,具有不尽的艺术渲染力和表现力。其内容、题材反映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故事等。一王坝小曲曲式结构有由一个曲牌构成的单牌体,有以“八板”“四合四”等相同的过渡曲或牌子连接不同的曲牌的循环体,有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连缀成套构成的联曲体。其演唱(奏)依曲牌有前奏、间奏、尾声等曲调,多具婉转流畅,抒情优美等特点。
   (一)从种类和曲目来看,王坝小曲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有完整的脚本,(一个脚本校对整理需几年时间,涉错别字,历史故事考证,借书,泡图书馆查资料等,一个仅有高中文化水平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四十年如一日,坚持追求喜爱的东西,有不到之处,在学唱当中希望大家海涵)内容多源于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及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典型素材。代表曲目,以十二花名或酒开头的叙咏歌类如《十三杯酒》《十二大小花》《十二大小将》《十对花》十杯酒等;叙事类,如反映历史人物或民间人物的《蓝桥担水》《织手巾》《辞曹归汉曲》《梁山伯访友》,《女贤良》以及农村喜庆曲牌《进喜财》《开财门》《进财门》反映民间史实的《卖饺子》等;民间戏曲(小戏)类有《钉缸》《赶船》《小货郎卖线》《推车》等。 
       (二)演唱形式上,王坝小曲兼具说唱音乐和戏曲特征,演唱多辅以土琵琶伴奏,一般适宜于公众场合,主要是春节社火中,演唱有独唱、对唱、帮唱等形式。可由一个人演唱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故事情节,也可由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完成表演,演唱均由文、武乐(打击乐)组成的民乐土琵琶弹唱队伴奏。王坝小曲的传承以村庄或社火会为特征,伴有一定的社会性、松散性,王坝镇稍大的村社一般都有自己的社火队和主要的唱把势  王坝小曲扎根民间乡土,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语言质朴,文字练达,格律较为严谨,系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的文人所编创。这些作品的传唱途径和载体是农村中由广大农民组成的社火会及社火活动,而人口相对集中是社火会产生的基本条件,王坝小曲通过社火会耍社火得以传唱,这个过程中传统文人及其作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人不断去世和进入老龄化记忆力下降,王坝小曲面临失传的境地。王坝小曲非遗项目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坝小曲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特别是王坝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的掘起,王坝先后成立田园风,平信,夕阳无限三大演艺公司,把王坝小曲演唱和作品达到高潮。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大量的表现历史事件、传奇人物和故事的经典曲目,王坝田园风棒棒鞭,平信羊皮鼓,夕阳无限土琵琶弹唱形成了王坝大型演出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多次作为地方民俗文化品牌节目参与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爱好小曲者日渐稀少,在我国启动非遗保护工程后,康县重视王坝小曲的挖掘和保护,2007年以来,王坝小曲先后被列入第一批县、市级非遗名录,一批艺人被推荐为传承人受到了关注和保护。2019年王坝棒棒鞭代表甘肃省民俗文化在广东清远展演荣获二等奖。
      在王坝镇夕阳无限演艺公司把王坝小曲发扬光大,廖兴礼通过走访老艺人口传,整理陇南古曲26本,康县山歌11本,康县唱书20余部、编写康县方言快板6个均己登上舞台展演。其中精选了50余首经常用与舞台表演的小曲编辑成册等待有缘人出版发行,编写新曲《十三杯酒赞王坝》《扶贫开出幸福花》《十三杯酒赞元帅》均己搬上舞台。综上所述陇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很感兴趣,抽时间来康调研康中唱书和王坝小曲。公司通过整合集中学习、排练和微信群交流自娱自乐演唱外,还参与当地村社、乡镇节会活动,县上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交流性或商业性演出。通过各类演出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团体凝聚力、向心力,还增进了传承人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传承。    

二、 不断完善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

      农村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农村民俗文化的基础设施现状。随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潜力及论坛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何家庄田园综合体,大水沟国家级4A级美丽乡村的建成投入运营。乡村旅游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有了用武之地。
  (二)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县民间文艺团体有几十家,但民俗演艺寥寥无几,但凡活跃在农村文化市场的有戏曲班,梅园演艺,夕阳无限演艺有(土琵琶弹唱队,快板训练队,腰鼓训练队,棒棒鞭训练队)田园风,平信几个演艺公司,王坝三个演艺公司形成了我县民俗文化的铁三角,基本形成集文化演艺,文化娱乐,强身健体的新格局。
  (三)农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农村民俗文化是全县唯一的民俗文化主体,代表性曲目有土琵琶弹唱,棒棒鞭,羊皮鼓,方言快板说唱,康中唱书,民间故事,康县山歌,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红白喜事礼仪等民俗文化。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民族民俗文化财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近年通过不懈努力,羊皮鼓,男嫁女娶,铸铧造纸省级申遗成功,土琵琶弹唱,棒棒鞭列为县级非遗名录,王坝小曲,康县方言说唱快板等正在申报中。由于这些东西演艺没有固定收入,又都是农村妇女老头,有的要带孙和身体健康原因,而且大多不识字,训练难度大,但有一颗传承民俗文化的精神,每当县委有民俗文化演出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四)非遗王坝民俗文化产业的挖掘传承和利用。王坝小曲,为社火曲(秧歌、小曲等)中的一种,是流传在康县王坝民间的古老艺术形式之一,以土琵琶,三弦弹唱为主。其传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王坝民间音乐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流传。王坝是康县非遗文化发源地之一,其中王坝棒棒鞭,土琵琶弹唱,羊皮鼓舞响彻省市县,在王坝广为流传。

三、康县王坝镇民俗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一是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落后,设施简陋。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乡村民俗文化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演出平台少,养不住人才,每当县上有大型活动,有点本事的演职人员出门打工去了,七奏八奏免强支迎。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农村民俗文化产业规则,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十大产业版块。针对我县农村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定位发展规划尚未成形。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我县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农村民俗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我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农村民俗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如我县每当有领导和旅游团体来观摩考察时都要叫土琵琶弹唱,棒棒鞭,羊皮鼓等民俗文化参与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农村民俗文化演艺团体的投资力度,笼络住人才,给予施展才华的平台,如送文化下乡系列演出等等。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来支持,而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粗放状态,导致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对文化产品开发,精品艺术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常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利用民间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村传统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品牌产出力度不够。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农村民俗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活力水平较低。

三  对康县王坝镇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思考
     要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王坝镇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民俗文化大镇,真正实现'文化旅游活镇’的目标,就要把民俗文化产业作为王坝镇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王坝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王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论坛在我县胜利召开,农村民俗文化形成靓点,康县民俗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待开发搬上群众舞台,乘论坛之东风,进入乡村文化的快车道。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民俗文化的认识,充分利用我县采集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打好民俗特色牌,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产业。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建立民俗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我县民俗文化的发展。

  (三)制定文化产业远景规划。以'十四五'规划及省市委文化战略为契机,对我县民俗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县建成一批只有康县风味的民俗文化元素符号。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工艺制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机制不断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做到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改革。

   (六)加强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善文化市场多头管理的局面,得到集中
有效的监管,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县农村民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七)构建农村民俗文化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民俗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文艺经营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制作业等文化产业,特别是民间民俗文化的打造提升,创新出精品品牌,建立多元投入体系,深入挖掘整理民间优秀的表演曲目,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加以打造提升和利用,为全县人民奉献一场场民俗文化大餐而奋斗。

        作为一名最底层农村文艺工作志愿者,深感农村文艺工作的坚辛和难处,农村文艺工作或者文艺团体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和政府部门的发展农村文化及文艺工作理念密不可分,多提供演出平台比如送文化下乡等,加大农村文艺团体支持力度,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和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才能发扬光大,加大非遗文化的上报力度和传承保护,带徒传承技艺,壮大队伍,让农村非遗文化大放异彩。使农村非遗文化有发展空间,如果不培养这方面人才,任其自生自灭,是我县的一大不幸,望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待。
     
  

     廖兴礼,男,汉族 ,1964.05生,党员。陇南市康县王坝镇农民,高中文化程度,康县夕阳无限演艺公司总经理,甘肃省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团体成员。陇南市民协会员,康县新联会会员,康县义工联文艺理事,(奉献陇南)优秀民俗文化研究人才, 方言快板,王坝小曲非遗传承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民俗表演志愿服务队队长,2018年被陇南市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2022年被陇南市文学艺术联合合评为优秀文艺志愿者。2022年9月5日受省市民协委派到云南临沧带团参加中国茶马古道民歌展演。

      2018年加入义工联,承担所有文艺慰问志愿演出,连续四年被县宣传部,文明办,志愿服务联合会,义工联评为最美志愿者,创作表演方言快板成品8个,表演微电影2部,参与央视录制康县土琵琶制作(岸门口)和康县棒棒鞭表演(长坝),快板《联防严控保平安》获评陇南市文旅局优秀文学作品。

     热爱传统文化,四十年来投入主要精力从事康县唱书电子版录入现已成功20部、社火、山歌、民间传说、方言快板、高山戏、锣鼓草等民俗非遗项目的搜集整理。作为一名农村业余文艺工作者,以对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以钟爱的文化志愿服务者姿态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更多作者作品链接

药王茶廖兴礼在高山猫公众号发表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