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图】有收割机为什么还要怀想打谷机的年代?

 图说常德 2022-10-11 发布于湖南

一张图片的见证、一段文字的释放,尽在“图说常德”里共享——


这是近年小编在汉寿农村拍到的一幅“丰收的喜悦”画面,当时,这位农民正在深泥脚小块田里用传统的方式收割稻子。黄灿灿的稻谷成熟了,丰收的喜悦写在农民的笑容里,呈现出一幅最美的劳动场景。
打谷机,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现在真的很少见了,传统的“打谷”方式,已经全部改为收割机了。
大集体年代的“打谷”场景在我的童年虽然只留下了一些简短的记忆,但却十分的清淅。
尘世的喧嚣, 让我们渐渐忘记家乡的样子, 忙忙碌碌,钢筋混泥土的丛林里,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
零零星星的,一批一批的村里一些青壮年,开始不习惯于祖辈留下来的传收割方式和肩膀上的犁耙了,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袱,带着“收割”中磨练出的那份厉志,开始往城市迁徙,一双泥腿,艰难游走于城市的边缘。
在远去的乡愁里,这些曾经我们亲身经历过,养育过我们的打谷方式,而今也却日益模糊,慢慢走出你我的世界。
曾经忙碌的田野,而今也多了一份宁静,由于很多地方只种单季稻,还有很多疯长着的花花草草。加上抛秧技术和除草剂的推广,收割机开进了农田,这些现代化的种田技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十天半个月的“传统收割”工作量。
“打谷”的壮阔场面已渐渐在农村消失,回不去的收割,已成为一种乡愁,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沿,在我们谈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及醉生梦死之后,才真正醒悟,“打谷”才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乡。
这种老祖宗手上就有的传统收割方式,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期盼你们理解,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些陈年旧事,并不是忘记不了那个时代和那些历史,更多是想用那些亲身经历的苦和痛,让你们学会怎样珍惜身边的那点点滴滴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